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血肿定量和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T技术检查其血肿定量,并对血肿定量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做深入分析。结果无合并脑室出血患者的头痛发生率远低于合并脑室出血患者;血肿体积不足10.0ml的患者的失语症发生率远远低于血肿体积达到10.0ml及以上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血肿定量与其临床症状关系密切,在治疗过程要高度关注。

  • 标签: 丘脑出血急性期 血肿定量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细菌数对尿液标本是否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的筛选价值。方法通过对145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并通过ROC计算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细菌和白细胞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时,细菌数量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46.25个/ul,该值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91.7%,阳性预测值为87.91%,阴性预测值为92.86%。结论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细菌参数可作为尿路感染快速筛选参数。

  • 标签: UF-1000i 细菌定量 尿路感染 筛选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名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观察临床微生物的情况。结果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精确度高,特异性好、效果好。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敏感度好,精准度高。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临床微生物检测 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和肝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乙肝患者187例,将其空腹血清送检,分析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和肝酶的相关性。结果本组A组和C组阳性率最高,A组的AKP,B组的ALT、GGT、AKP均有相关性。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肝脏酶检测、HBV-DNA均可作用于了解乙肝患者情况,是具有临床价值的检测指标。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HBV-DNA定量 肝脏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观察分级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07月收治的100例肝脏生化检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对所有肝脏生化检测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临床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应用拉网式检测完成;观察组(50例)临床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应用分级检验完成;最终就两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的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AST阳性率以及ALT阳性率展开对比,观察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ALP、GGT、DBil以及TBil检测阳性率展开对比,观察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获得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合理选择分级检验展开,可以使得疾病误诊率以及疾病漏诊率得以显著性降低,并且对于患者检验费用的节约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使得患者的个人负担获得显著缓解,从而获得确切肝脏生化检测结果。

  • 标签: 分级检验方法 肝脏生化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分级监管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度的实施时间分组,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2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6年2月—2017年2月为试验组,对比两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门诊处方失误率和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门诊处方失误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品分级监管可显著提高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同时显著降低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与门诊处方失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品分级监管 医院西药房 管理制度 门诊处方失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护理模式并给予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以及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在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效果明显,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高血压分级管理 预防措施 社区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单中心研究,分析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方法某三级综合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年开展手术4000~6000例次,医院编制有《手术医师分级与手术分级管理规定》、《医院关于手术权限授予的相关规定》,《医院新技术评价标准》,组建分级管理小组、新技术评价组。结果2010-2016年,一二级手术、三四级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稳定,一二级手术发生率在0.5%内,三四级手术发生率在4%以下。2010-2016年,技术申请的数量、通过数量逐年上升,技术通过率呈下降趋势,到2015-2016年稳定在60%。结论分级管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有待提高,新技术申请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手术分级管理 技术分级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特殊药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本文从我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出发,总结体会,为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高危药品 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均给予采用CT进行诊断,依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分级。结果在60例患者当中,A、B、C级分别为10例(16.7%)、16例(26.7%)、15例(25%);D、E分别为12例(20%)、7例(11.6%)。A组、B组、C组、D组、E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100%、100%、58.3%、42.8%。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具有极高的应该价值,可正确分者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 标签: CT分级 诊断 急性胰腺炎 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操作分级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选取4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24,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模式)和干预组(n=24,采用操作分级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干预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中应用操作分级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气道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功能、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O2/FiO2、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行气道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并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气道分级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年龄因素对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的影响,找出最佳临界点,拟探讨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急诊及院前可疑卒中快速筛查的量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252例,其中男149例,女103例,年龄为21~86岁(平均49岁),纳入LAPSS筛查组。由经过培训的院前急诊医师对患者应用LAPSS进行卒中筛查。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以年龄作为自变量,使用MedCalc软件绘出ROC曲线,分析年龄因素对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的影响,找出最佳临界点。结果①ROC曲线分析LAPSS对脑卒中的诊断价值,AUC曲线下面积(lareaunderthecurve,AUC)为0.97(95%CI0.92~1.02)。②计算LAPSS对不同年龄脑卒中的诊断的截断值,结果显示,39-52岁为最佳临界点,敏感度100%,特异度94.3,Youden指数0.94,截断值为84.9。结论我们应用ROC曲线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LAPSS)对院前卒中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最佳的临界点在39-52岁,比原筛选标准的45岁有所偏小,建议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使用该量表时,对年龄的筛查标准应该有所降低。

  • 标签: 脑卒中 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 年龄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失代偿肝硬化102例患者入院时进行EQ-5D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EQ-5D评分,通过心理干预前后EQ-5D评分对比分析,评价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测定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心理干预前后EQ-5DVAS评分差值明显,P<0.01,且有无并发症对EQ-5DVAS评分有影响,P<0.01;出入院EQ-5DVAS评分差值≥0.2有84例,<0.2有8例,有效率91.17%。结论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EQ-5D 失代偿肝硬化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在心内科预防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二科2018年4-9月住院治疗的1550例跌倒高危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的方法,观察跌倒发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继而分析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在心内科预防跌倒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能够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提升其综合护理质量,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用性强,值得应用。

  • 标签: Morse量表 病程日记 心内科 跌倒 预防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应用于社区院前急救的筛选价值。方法应用ROSIER评分量表对社区的100例可疑脑卒中患者行诊断筛查,参照临床诊断为标准,评价评分量表的敏感度、特异性、相关系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可疑患者的ROSIER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87.2%,相关系数为0.587,量表诊断阳性率与临床诊断相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的筛选结果一致性较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能协助社区急救医生筛选卒中患者,应大力普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社区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标和ELISA检测HCV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输血前HCV抗体筛检的866例对象,所有待检血清均采用酶联ELISA和金标进行初筛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金标干扰因素多,假阳性率高;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理想,干扰因素少。结论HCV初筛检测是保证结果准确的首要关键,应结合临床情况两种方法进行互补性应用。

  • 标签: 金标法 ELISA法 HCV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650例体检和门诊病人分别进行ELISA法语GICA检测HBSAg。结果ELISA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9例,阳性率为10.63%,GICA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4例,阳性率为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92.8%,GICA灵敏度为88.4%,特异性为91.6%,ELISA与GICA法相较,灵敏度较高,特异性无明显差异。结论ELISA与GICA检测HBSAg均有良好的效果,ELISA灵敏度较高适合常规检测,GICA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普查筛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48例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两组/2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舒适护理,相比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视觉模拟分值是(3.24±0.48)分,较对照组低,且生活质量的各项分值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意义非常显著。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舒适护理 服务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62例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观察两组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不当、用药不合理、纠纷事件概率分别为1.61%、0、1.61%,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39%,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满意情况,值得推广使用于临床。

  • 标签: 应用意义 心内科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