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中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65例行CRRT治疗101例次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CRRT非计划下机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结果65例患者共行101例次CRRT治疗,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因素主要包括跨膜压(TMP)骤升和过滤器凝血、管路里进空气、额外损失液体量超过机器最大限度、低体温和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责任心缺乏。结论TMP骤升和过滤器凝血是CRRT治疗中非计划性下机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归纳出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达到减少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目标。

  • 标签: CRRT 非计划下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行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预防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找出重症监护患者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进行分析,做好预见性的护理。结果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和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增强,血液净化治疗质量及综合护理质量均得到提高。结论重症监护患者行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消除不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风险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液净化治疗儿童脓毒症的治疗效果以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40例平分两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临床疗效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65%(P<0.05);治疗后,观察组检测出的CD3+、CD4+、CD8+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儿童脓毒症,在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同时能有效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血液净化 儿童 脓毒症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小儿疝治疗过程中很多时候无法分离显露内环口处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在此我们通过在内环高位腹膜处注射2~3ml空气分离此间歇,良好显露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有效避免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损伤。方法将2016年7月至现在156名腹腔镜小儿疝患者进行分两组对比分析,主要是在术中显露输精管及精索血管,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内环处腹膜前间歇注射空气组100%显露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结论两组对比进行分析后内环处腹膜前间歇注射空气组100%显露输精管及精索血管,而没有应用内环处腹膜前间歇注射空气组分离此间歇困难,显露输精管及精索血管不清。

  • 标签: 小儿疝 腹腔镜 5ml注射器 皮试针头 腹膜前间歇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异烟酸-巴比妥酸光度法测氰化物方法。方法在弱酸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与氟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巴比妥酸缩合成紫蓝色染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色度与氰化物的含量成正比,在600nm波长处进行光度测定。结果改进后的方法在氰化物含量为0.1~2.O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A=0.278Mcw-(ug)-0.005,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0.045ug,平行实验RSD为1.06%~5.12%。加标回收率为95.9%~l01.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用于实际样本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异烟酸-巴比妥酸光度法 氰化物 吸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法整复联合气钡或空气灌肠造影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气钡或空气灌肠造影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整复成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整复总成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一次整复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整复联合气钡或空气灌肠造影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可显著优化一次性整复成功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肠套叠 手法整复 气钡 空气灌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中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工作场所中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经吸收液(V水/V盐酸/V冰乙酸=471.5/17.5/11)吸收水解为甲苯二胺(TDA),经甲苯萃取,七氟丁酸酐衍生化,再将衍生物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方法线性范围0~0.1μg/ml,相关系数r=0.999;方法精密度2.64~4.31%(n=6);回收率91.84~106.23%;方法的定量限为3.46×10-3ug/ml。

  • 标签: 工作场所空气 甲苯二异氰酸酯 衍生化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两组患者在24小时后血气的分析结果。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H和HCO3等指标恢复正常,而且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措施能够纠正患者的循环功能障碍,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肾功能障碍 感染性休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危害性。方法观察11例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与转归。结果11例患者,4例死亡,7例患者经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联合内科对症治疗病灶逐渐吸收,病死率36.36%。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病死率高,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血液透析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心脏外科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32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RF的患者行CBP,观察其临床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在CBP期间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全身水肿减轻,症状好转;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血氯(Cl-)均有明显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钠(Na+)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27例经CBP治疗3~12d进入多尿期,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有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CBP是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RF有效安全的方法,而CBP治疗过程中血液净化护士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严密监护、合理使用抗凝剂、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做好液体平衡的监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机器正常有效的运转是CBP顺利进行的保证。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心脏术后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洗胃、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药物应用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HP)联合序贯性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照组给予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血液灌流的基础上加用序贯性CVVH可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 重度 有机磷农药中毒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持续血液净化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8年7月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与观察组(持续血液净化)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心静脉压、持续性血液净化水平、心率、尿素氮、血钾以及肌酐等均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率(96.8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从而改善预后,有助于提升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肾功能障碍 持续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4例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制定完整的防止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监控方法。结果至今无一例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结论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确保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连续性血液净化肝素抗凝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率,构建标准化肝素抗凝流程。方法对32例患者(对照纽)应用PDCA程序找出常规肝素抗凝的薄弱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应用于其他28例患者(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PDCA程序可以有效改进CRRT肝素抗凝流程,有利于CRRT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肝素抗凝流程 PDCA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8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2.27%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ICU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ICU 严重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8例接受舒适护理模式。结果透析后观察组CRP、β2-MG、BUN、P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血液净化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血液净化N0-N1层分级护士培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护士均进行血液净化N0-N1层分级护理知识学习,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教学措施基础上加入微格教学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本次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培训后,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加入微格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血液净化N0-N1层分级护士培训效果,保障血液净化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微格教学 血液净化 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在观察组中给予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对照组中给予标准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APACHEII评分、60d生存情况以及ICU停留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时间与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60d生存比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血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措施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血透室内开展无肝素抗凝CBP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24h滤器使用个数、血透室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通畅率53.19%(25/47)高于对照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肝素抗凝CBP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延长灌洗器使用寿命,保障管理通畅。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集束化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