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哌拉西林-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2016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者103例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实施头孢替安治疗,实验组52例实施哌拉西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实施哌拉西林-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哌拉西林-舒巴坦 呼吸系统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噻肟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膜炎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头孢噻肟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膜炎患者实施头孢噻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头孢噻肟钠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急性化脓膜炎以手术治疗为主,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消除引起腹膜炎病因,清除和引流腹腔脓渗出物。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焦虑或恐惧程度减轻,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腹痛。恢复足够体液容积,生命体征平稳。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患者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 标签: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腹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脑膜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的必要及优点。方法回顾分析结核脑膜患者80例,分为外周静脉组和深静脉置管组各40例。外周静脉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深静脉置管组采用颈内静脉插管输液,比较2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并发症、患者、护士满意率情况。结果深静脉置管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10.24±2.12)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组的(13.12±2.40)(P<0.05);外周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5%,液体外渗发生率为67.5%,显著高于深静脉置管组的2.5%和12.5%(P<0.05);深静脉置管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2.5%,护士满意率为60%,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组的15%和17.5%(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显著缩短结核脑膜患者每天静脉输液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护士满意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深静脉置管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合并脑膜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我科确诊的5例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合并脑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患儿均为早发型败血症,以发热、黄疸、惊厥、反应差等临床表现多见。对青霉素及利奈唑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结论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合并脑膜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起病急,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可致患儿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产前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很重要,治疗应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对难治性病例可选用利奈唑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治疗。

  • 标签: B组溶血性链球菌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哌拉西林静脉注射治疗慢性阻塞肺病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确诊慢性阻塞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的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哌拉西林治疗组(n=30例)和头孢匹胺对照组(n=30例)。治疗组用0.9%生理盐水100ml+哌拉西林2.5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100ml+头孢匹胺2.0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14天。结果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体温、症状、体征、胸片、白细胞计数检查、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56.6%。哌拉西林组明显高于头孢匹胺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对治疗慢性阻塞肺病患者重症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好,是一种抗菌谱广、细菌耐药率低、杀菌能力强且安全的抗菌药物。

  • 标签: 哌拉西林舒巴坦 头孢匹胺 慢性阻塞性肺病 老年 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喹诺酮类第三代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CRP、PCT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CRP、PCT均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降低患者的WBC、CRP、PCT,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 盐酸莫西沙星 重症肺炎 喹诺酮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与头孢哌酮联合治疗老年肺气肿伴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肺气肿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头孢哌酮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1.1%;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4.26±1.25)d,对照组为(16.34±5.26)d;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与头孢哌酮联合治疗老年肺气肿伴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痰热清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老年肺气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哌酮与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头孢他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中21例痊愈,6例显效,11例进步,2例无效,共计达到了67.5%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中32例痊愈,5例显效,2例进步,1例无效,共计达到了92.5%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头孢哌酮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较好地清除病原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头孢哌酮和舒巴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使用加替沙星、-头孢哌酮来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程度的影响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住院的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人,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组)治疗,研究组应用-头孢哌酮以及加替沙星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加替沙星以及-头孢哌酮,能够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加替沙星 舒巴坦-头孢哌酮 老年重症肺炎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所致双硫仑样反应的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使用头孢哌酮所致双硫仑样反应8例回顾分析。结果8例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病情均完全缓解。结论应用头孢哌酮时及停药一周内要禁酒或大量饮酒后2天内要禁用头孢哌酮,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 饮酒 双硫仑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龄别小儿扁桃体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方法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按照年龄分为两个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抗体IgM的测定,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率。结果观察组6个月-3岁组阳性率与对照组6个月-3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14岁组阳性率与对照组3-14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3岁组与3-14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在3岁以下的患儿化扁桃体炎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没有密切的相关,3岁以上的患儿化扁桃体炎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

  • 标签: 不同年龄 小儿 化脓性扁桃体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呋辛和溴已新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44例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头孢呋辛和维生素C联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头孢呋辛和溴已新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炎患儿采用头孢呋辛和溴己新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溴已新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经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二甲医院儿科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8例肺炎患儿,按照患儿住院尾号的奇偶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通过溴已新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头孢辛呋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肺炎经溴已新、头孢呋辛联合治疗,治疗效果较佳,且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溴已新 头孢呋辛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护理在结核脑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结核脑膜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划入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护理,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有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有效率为97.96%(48/49),常规组为85.71%(42/49),组间相比差异显著(χ2=4.900,P=0.027)。康复组患者耳鸣、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12%,相较于常规组(16.3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6,P=0.020)。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结核脑膜患者的康复质量,显著降低并发症几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遏制该病的蔓延和发展。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中结核脑膜患者采取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60例结核脑膜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统计学有意义;而且两组的体征消退时间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核脑膜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有效的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醒脑静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应用于结核脑膜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6月我院64例结核脑膜患者进行了实验对照,32例进行临床上一定程度的普通健康教育,32例除进行了常规的治疗护理外,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结核脑膜病人的专科健康教育,观察患者对结核,脑膜知识的掌握程度,主动配合治疗的情况和康复效果。结果经观察分析,实验组患者对结脑知识掌握程度及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病痛,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 标签: 结核性 脑膜炎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结核脑膜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52例结核脑膜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评估病人掌握结核脑膜相关知识的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6%的病人能熟练掌握结核脑膜相关知识和依从,并发症发生率11.54%。结论健康教育能降低结核脑膜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结核性脑膜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头孢呋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近几年应用头孢呋辛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讲述了头孢呋辛常见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了头孢呋辛引起的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过敏紫癜肾炎、双眼结膜充血、流泪等,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呋辛不良反应类型较多,故临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此药并加强观察,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