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输液室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为预防控制针刺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生、护士和检验师等3组对象,调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针刺伤情况及相关原因。结果 共有效调查260名护理人员,在过去1年内共发生针刺伤95人(共100例次),发生率为38.5%。护士和检验师针刺伤发生率均为55.0%,医生为19.2%;最常见的致伤锐器具为输液针(31.0%)、真空采血针(30.0%)和注射器针头(23.0%),主要发生环节为拔针(26.0%)、处理针头(25.0%)和缝合(13.0%),医生、护士和检验师致伤锐器具和致伤高危环节均不相同。针刺伤后报告率为32.0%;针刺伤局部伤口处理正确率为89.0%。结论 本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应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高危器具以及高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 职业伤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质量,针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于2021年11月我科通过ISO15189初评审,实行新的质量控制体系,分别从实施前和实施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2021年6月-2021年10月为实施前,2021年11月-2022年4月为实施后。结果:在工作失误情况、工作失误发生率等方面,实施后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击伤急诊患者的皮肤损伤处理与创面护理措施,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电击伤急诊患者,研究周期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创面处理方法,而观察组接受了新的皮肤损伤处理(选取带有透气性、渗透性和绷紧性的覆盖材料)与创面护理措施。记录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电击伤程度等。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疼痛程度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感染率较低,疼痛程度较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的皮肤损伤处理与创面护理措施对电击伤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创面感染率更低,疼痛程度更轻。因此,建议在电击伤急诊患者的治疗中广泛采用新的处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速度。

  • 标签: 电击伤急诊患者 皮肤损伤 创面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CART细胞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80例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CART细胞治疗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 CART细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将2022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40例卵巢囊肿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常规组与探究组,各20例。常规组、探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全面优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探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下床、出院时间与常规进行比较,所用时间均显著更短(P<0.05),探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进行比较,更低(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患者,实施全面优化的护理模式干预,可加速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同时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卵巢囊肿 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卫生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选择14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抗菌药物与化痰镇痰药物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利用抗生素及配伍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8.6%,而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病情复发概率相对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一般抗菌药物及化痰镇痰药物结合治疗方法相比,采用抗生素及配伍药物治疗方式,能获得相对更为理想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且联合利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概率,有助于提升疾病预防水平。

  • 标签: 卫生院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肺部基础功能的治疗效果,探索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的临床医学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自愿接受本医院专业化呼吸衰竭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291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工作以及追踪调查工作,要求100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抓阄,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常态化心理健康护理工作以及肺功能康复工作,观察组全体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强化心理应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将持续六周,护理任务全部结束之后,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对全体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立足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两个视角,多角度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肺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稳定,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出院后已经初步恢复基础肺部功能。在后续复查环节中并未出现并发症,未见肺部功能损伤。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稳定,偶尔出现失落、暴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肺功能恢复速度一般。后续复查环节中,极个别患病症状比较特殊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上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肺部功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全体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强化心理应激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心理状态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肺部基础功能的治疗效果,探索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的临床医学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自愿接受本医院专业化呼吸衰竭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291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工作以及追踪调查工作,要求100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抓阄,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常态化心理健康护理工作以及肺功能康复工作,观察组全体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强化心理应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将持续六周,护理任务全部结束之后,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对全体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立足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两个视角,多角度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肺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稳定,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出院后已经初步恢复基础肺部功能。在后续复查环节中并未出现并发症,未见肺部功能损伤。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稳定,偶尔出现失落、暴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肺功能恢复速度一般。后续复查环节中,极个别患病症状比较特殊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上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肺部功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全体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强化心理应激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心理状态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