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病变,本病呈进行性发展,致死率较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需要早期给予人工辅助通气治疗,主要包括有创通气治疗及无创通气治疗两类,其中无创通气治疗易于为患者接受,无创序贯疗法通气治疗是目前临床诊疗中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序贯疗法 通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68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两组分别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PaCO2、PaO2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1.76%,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肺不张1例,上呼吸道梗阻2例,胃胀气1例,肺内感染1例,局部皮肤压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对照组出现肺不张1例,胃胀气2例,上呼吸道梗阻1例,肺内感染2例,局部皮肤压红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52%,两组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为(5.18±0.87)mmHg,PaO2为(13.12±2.69)mmHg,对照组治疗后PaCO2为(6.62±1.32)mmHg,PaO2为(9.38±1.78)mmHg,观察组治疗后PaO?2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降低且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治疗呼吸衰竭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缺氧情况,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本文选定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于平均组,一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另一组支持实施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每组36例,分析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

  • 标签: 无创 重症 哮喘 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我院出现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呼吸护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呼吸护理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最近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病人,这些病人采取的是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分析程序对患者进行随机的编号。将其中的50人分为常规组采取的是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另外的50人分为研究组采取的是系统呼吸护理措施,对两组病人的具体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肺功能的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护理之后研究组的生活能力以及肺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针对于呼吸衰竭病人在采取机械通气之后,要结合常规护理融合系统呼吸护理方法,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以及肺部功能。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机械通气及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内科急诊接诊呼吸衰竭患者68例实施对比性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9月~2021年6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A组(n=35)行常规机械通气,B组(n=33)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患者血气指标、肺通气指标变化,机械通气治疗指标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肺通气指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后FVC、FEV1、PaO2上升,PaCO2、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二次有创通气率下降,较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实施对缩短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整体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提升机械通气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且可降低相关性肺炎风险,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序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截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内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将联合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2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肺间质气肿、气胸、纵膈气肿]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好,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ICU病房 机械通气 改良式体位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需接受系统呼吸护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氧合等指标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血气分析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呼吸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需接受系统呼吸护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氧合等指标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血气分析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呼吸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脱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全身呼吸护理对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66例。采用动态随机化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身呼吸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护理前两组患者GQ-LI-7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GQ-LI-74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观察组GQ-LI-7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全身呼吸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和效果。它更注重细节和患者的舒适度。系统的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更好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实施和推广。

  • 标签: 系统呼吸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妇产科麻醉中采用喉罩全麻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妇产科麻醉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气管内插管麻醉,而观察组则接受喉罩全麻通气。对比两组通气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通气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优于通气前(P<0.05),通气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妇产科麻醉中采用喉罩全麻通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麻醉 喉罩全麻通气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气道管理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分析了气道管理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气道管理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当的气道管理导致撤机失败,标准化程度不高和缺乏个体化方案更加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建立完善的气道管理护理指南、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实施个体化的气道管理护理方案等措施是优化气道管理护理的关键。

  • 标签: 气道管理护理 机械通气 撤机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眼训练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在我科接受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操作,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术前眼训练,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发生情况(头面部侧移、眼旋转偏移以及暂停手术次数),两组患者治疗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头面部侧移、眼旋转偏移、暂停手术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眼训练,能够有效固定眼,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率。

  • 标签: 近视 角膜外科手术 术前眼位训练
  • 简介:为适应未来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针对在本院综合性医院专科高救治水平基础上建立的院野战医疗所医护、医技保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强、一线救治能力相对较弱[1]、能力不突出等问题,经对各层次队员综合保障能力评估,综合能力、专科能力等进行分析,形成了战救能力再造图谱,初步建成了以培训野战医疗所内医护队员综合战救能力,集训练模块、模拟、信息化三一体的卫勤组训室。在新型卫勤训练中,队员的专科处置正确率和综合救治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并通过模拟仿真技术使队员实战化战救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 标签: 模块 模拟 信息化 组训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后颈椎张口与传统摄影方法对比达到最佳图像质量。方法:本次100例患者其入选时间为我院2019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所有患者实施DR检查分为两组:其中1组50例患者,年龄:15-80±岁,采用传统摄影方法:第2组50例患者,年龄:14-85±岁,采用改进后摄影方法。结果:100例患者除去由于患者配合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第1组50例患者清晰显示寰枢椎图像质量符合诊断标准甲级片为40例百分比为80%;第2组50例患者显示寰枢椎图像质量清晰符合诊断标准的甲级片为48例百分比为96%。结论: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摄影方法的对比,第2组改进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张口位 头部固定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