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全面探讨了俯卧通气的多个方面,包括其独特的优势、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优化策略。俯卧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在改善氧合和肺部状况方面表现出色,但其操作复杂,患者耐受性各异,且存在并发症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医护人员操作技能以及加强患者监测与护理等优化对策。这些对策旨在提高俯卧通气的治疗效果,降低潜在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体验。研究结果为俯卧通气在临床实践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肺部并发症 患者耐受性 操作技能 监测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俯卧通气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ICU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全部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45例,采用俯卧通气;对照组病人45例,采用仰卧通气,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身体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通气技术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层医院俯卧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探讨在基层医院对患者实施俯卧通气的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在实施俯卧通气的该28例患者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并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在基层医院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通气并加强相关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动脉血气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俯卧通气的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俯卧通气治疗的20例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的原则分组,各1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时间、俯卧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氧分压均大于护理前,二氧化碳分压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氧分压大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行俯卧通气治疗时配合综合护理,可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俯卧位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预防俯卧通气患者压力性损失方法的研究,了解国内外俯卧患者通气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和部位,并总结可行有效的预防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通气 预防 效率
  • 简介: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先心病合并肺炎患儿术后俯卧通气的护理效果。给予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进行俯卧通气及相关护理措施。 经俯卧通气后的患儿顺利治愈出院。结论:俯卧通气能有效帮助和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前伴不同程度肺炎的患儿恢复或改善症状,加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减少术后呼吸道的并发症,促进或加速患儿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提出及俯卧通气的应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病死率仍高,临床上存在巨大挑战。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已成为ARDS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紧密相关,现将俯卧通气与炎症介质在ARDS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俯卧位通气,炎症介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俯卧通气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2021-2022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6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仰卧通气护理)和观察组(俯卧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改善更佳(P

  • 标签: 重症肺炎 俯卧位通气 应用与护理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俯卧通气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多用于辅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可有效缓解其低氧血症,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发生压力损伤。文章就压力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预防对策,现做综述如下。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压力损伤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ICU俯卧通气病人的具体压疮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究采取综合护理对于预防病人压疮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主要结合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ICU进行俯卧通气的100名病人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可以将这些病人平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其中的参照组采取的是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另外的研究组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俯卧一段时间后的压力性量表进行评分,同时还要对病人不同部位出现压疮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对于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病人,其病人的压力性量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组病人要明显的低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病人的整体压疮发生概率也要低于参照组。结论,针对于当前ICU俯卧通气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压疮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看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压疮问题的出现,保证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和护理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通气技术及其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69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和8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俯卧通气技术及相关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频率(R)和心率(P)均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通气技术及其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在降低呼吸频率及心率、提高氧合指数等方面表现显著。该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ICU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但俯卧通气可能会影响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本文经过整合已有资料,从评估、给予时机、基本原则、营养制剂、耐受性评估、提升耐受性措施等层面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采用俯卧通气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实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供给参照依据。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俯卧位通气 重症监护 应用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因为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因素导致其出现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胃肠道通常是重症疾病常会累及的器官。长时间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和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联,会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提升死亡率。目前临床中危重症患者ENFI的识别与评估比较难,没有评估标准,关于胃肠功能异常的确定性诊断目前为止均是诊断黑洞。以往评估方式包含回抽胃液法-测量胃残余量、腹部症状体征法的应用比较多,随着现在新技术的出现,例如新型胃肠功能评分、胃肠道超声、生物标志物评估在评估危重症患者营养喂养不耐受中已经开始得到了应用。本文主要针对ICU俯卧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ICU俯卧位通气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俯卧呼吸机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抢救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8例,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仰卧呼吸机通气,试验组患者采用俯卧呼吸机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40.74%,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呼吸机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且有助于分泌物引流,改善呼吸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患者 俯卧位 呼吸机通气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ARDS患者进行俯卧通气治疗时应用综合护理对压疮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4月到2021年1月期间重症监护室采取俯卧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抽签法分为各35例的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出现压疮现象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22.85%,分别出现了Ⅰ期5例,Ⅱ期3例,低于参照组的发生率(62.86%),组间对比p

  • 标签: 综合护理 俯卧位通气 压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ICU俯卧通气患者群体中,压力性损伤出现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筛选2020.3-2021.1期间进入我院接受ICU俯卧通气治疗的患者共计1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10例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压力性损伤出现的原因,并针对如何有效进行患者护理,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了观点的探讨和分析。结果 通过本文的观点分析,发现ICU俯卧通气患者中,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以及患者自身、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ICU俯卧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发生原因,本文给出了对应的改善方案和措施,基于此希望能够为防范ICU俯卧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提供一些经验分享和借鉴。结论 对于ICU俯卧通气患者而言,患者会有较高的压力性损伤发生可能。针对ICU俯卧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成因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成因进行相应防范对策的探讨,并将这些对策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对有效防范ICU俯卧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 发生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行俯卧通气的效果,同时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42例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改善其氧合指标,采用俯卧通气,并观察比较实施俯卧通气前、后的氧合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据数据分析看,在俯卧通气72h后,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初始仰卧(P<0.05)。结论:对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采用俯卧通气有助于改善氧合指标,同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起到辅助性作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度感染 俯卧位通气 护理 氧合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俯卧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34例ICU俯卧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收集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ICU俯卧通气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基于既往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压力性损伤发生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患者、潮湿刺激、俯卧时间等;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患者、潮湿刺激、俯卧时间等是影响ICU俯卧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损伤 发生原因 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