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输血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输血治疗的风险依然存在,输血后患者出现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体阳性,为了区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输血传播或院内感染,还是患者入院前已经感染,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手术及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

  • 标签: 传染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6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即要有效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也应尽力避免假阳性造成的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8年-2013年我站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项检验指标报废情况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抗-TP和抗-HIV阳性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ALT这一非特异性指标报废率最高,在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检验试剂、检验方法对检验结果均有一定影响,发展壮大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 标签: 无偿献血 输血安全 血液报废
  • 简介:目的孕期尽早进行HIV检测是艾滋病母婴阻断的重要前提;了解基层助产机构HIV检测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基层HIV检测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内所有县级及乡级有助产服务的机构作为调查地点,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定性资料分析采用分类和主题归纳法,定量资料用EpiData数据库整理,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调查地区孕期HIV的检测率为65%。经济条件较好的珠江三角地区孕期HIV检测率较高,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和粤东地区孕期HIV检测率较低。影响基层助产机构开展孕期HIV检测服务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资金、HIV检测能力及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高低。结论基层助产机构的服务资源及服务管理能力是影响孕期HIV检测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孕期HIV检测率,需关注基层助产机构的服务资源和能力,更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并提高管理能力。

  • 标签: 孕期HIV检测 助产机构服务能力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8例结核病病例细菌学检测结果,探讨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2011年来我院传染门诊就诊的结核患者的68例,收集每人痰标本3份,采用痰涂片和痰培养法检测病人痰标本,鉴别培养基培养法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结果68位结核患者,涂片阳性的12人,阳性率为17.6%;培养阳性的20人,阳性率为29.4%;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的阳性率,两者联合阳性率为35.2%。培养的结果是分离出126株的分枝杆菌中非结核分支杆菌5例,占4.0%。结论培养阳性检出率优于涂片检查,两者联合应用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现率有增高趋势,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与预防是不同的,检验科开展分支杆菌的培养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结核病 细菌学检查 痰涂片 痰培养 菌种鉴定
  • 简介:摘要尿液分析主要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肝胆疾病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项目。干法学法可以快速分析尿液中许多化学成分,且操作简便、灵敏、快速,正被各家医院广泛应用。尿沉渣检查是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作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常规试验项目,是保证尿液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但临床上因工作量大等诸多原因造成干化学法分析尿液有一定的漏诊。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对我院2011年随机抽查的2000例作尿常规的成人妇女患者进行尿十一联分析及尿沉渣镜检。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十一联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结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HPV-DNA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妇科病人530例宫颈疾病患者,采用PCR加膜杂交法技术检测,并借助病理学镜检辅助诊断。结果在530例病人中,HPV-DNA检出可疑尖锐湿疣35例(阳性率74.28%)、慢性宫颈炎356例(阳性率57.86%)、HPV亚临床感染133例(阳性率90.97%)、宫颈癌HPV高危型DNA表达6例(阳性率100%)。结论HPV-DNA高危型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HPV DNA检测 宫颈疾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两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比较两种方法的梅毒的检出率,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收集中国医大附一院鞍山医院2012年7月到2013年3月门诊梅毒检测的病人标本193例。采用TRUST法和TPPA法检测梅毒血清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193例来我院检查的可疑梅毒患者中,TPPA法检测出71例阳性,而TRUST法检测这71例梅毒感染患者,发现65例阳性,6例阴性,阳性率91.5%,两种方法均可排除的有122例。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UST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底于TPPA,存在一定假阴性,对早期梅毒的辅助诊断能力差,但检测手段简单,适用于疗效观察、随访和复发的辅助诊断,TPPA法检出率高,可以作为临床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

  • 标签: TRUST TPPA 梅毒螺旋体抗体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80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41例检出病毒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1.2%,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37.5%,36.3%。痰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37.9%)最常见,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80.0%,85.7%,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66.7%)及副流感病毒3(PIV3)(23.3%)为主。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有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病原学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化学法隐血试验和免疫法隐血试验进行了比较。化学法隐血试验受饮食、铁剂和还原性物质等干扰,易形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免疫法隐血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隐血 化学法隐血试验 免疫法隐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mRNA、与癌胚抗原(CEA)在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为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敏感、无创的指标。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析SurvivinmRNA,采用ECLI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分别在50例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良性疾病(肠息肉、肠腺瘤肠、肠炎)患者,20例正常人外周血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SurvivinmRNA和CEA在肠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2%(34/55)和52%(27/5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表达率与临床Duke’s分期有关(P<0.01),与性别、年龄、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联合检测灵敏性与准确性高于任一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生存素SurvivinmRNA表达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大肠癌及其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联合CEA检测显著提高了检出率及特异性

  • 标签: Survivin mRNA CEA RT-PCR 大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抗-HCV阳性率)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吸毒人群传播丙肝的危险性,为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传播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侧449例吸毒人员和400例普通人群的血清丙肝抗体(抗一HCV)。结果吸毒组血清抗-HCV阳性率91.09%,对照组血清抗-HCV阳性率0.25%,吸毒人员丙肝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99.09,P<0.01)。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HCV阳性率(95.57%)显著高于不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52.63%)(χ2=47.38,P<0.01)。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干预,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 标签: 吸毒人群 丙肝抗体 阳性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常规生化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以ModularP-800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用患者新鲜血清对待测检测系统的15项常规生化结果与参比系统进行比对,用回归统计法分析不同系统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结果两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当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相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标签: 不同检测系统 常规生化 可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HBVM)同步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确诊的380例乙肝病例空腹抽血,采用ELISA法及HAMILT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同步检测Pre-S1Ag与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统计显示PreS1Ag的检出率HBsAg、HBeAg、HBcAb阳性组(78.8%)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组(41.6%),差异有显著性(χ2=21.04,P<0.01);HBsAg、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79.3%)明显高于HBsAg、HBcAb阳性组(25.3%),提示HBeAg阳性组中PreS1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1.49,P<0.01);提示PreS1Ag是一个与HBeAg同时存在的较好指标。结论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有关,与HBeAg具有一致性;与HBVM同步检测,可减少和避免HBeAg系统发生变异所致的假阴性对临床的误导。

  • 标签: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物 同步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早期肾小球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ml,3h内分离血清,检测患者血清Cys-C、β2-MG、Sc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Ccr水平的降低,Cys-C、β2-MG、Scr水平逐步升高。肾功能正常组Cys-C、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C水平测定是较灵敏的肾小球过滤标志物,对各种肾炎早期肾小球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ys-C &beta 2-MG Scr 肾小球过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健康状况,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指导做好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方法收集平川区行政事业单位1016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区干部职工健康状况。结果疾病检出率89%,其中男性88.6%,女性90%。检出疾病阳性指标共2941项,人均阳性指标2.9项。异常检出率居前五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代谢性疾病,肝胆疾病,妇科疾病,尿检异常和血常规异常。患病率较高的几种疾病,其患病率都有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健康状况堪忧,对机关干部职工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乃至寿命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干部保健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干部职工健康水平。

  • 标签: 干部职工 健康体检 健康状况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抗体(TB-Ab)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2例病人进行血清或胸(腹)水TB-Ab检测,其中活性结核病人264例,非结核病人38例。结果活动性结核病人中,涂阳肺结核TB-Ab阳性率为58.8%;涂阴结核并胸水18例,腹水2例,胸水和腹水TB-Ab阴性率为30%,另212例涂阴结核TB-Ab阳性72例,阳性率34%,活动性结核TB-Ab总阳性率约35%。非结核病人阳性率为10.5%。结核病人与非结核病人TB-Ab检测有显著性差异×2=8.73,P<0.005。结论TB-Ab检测对活性结核的诊断有价值,但敏感性较低,可作为结核病的快速辅助诊断手段,但尚须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核抗体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梅毒螺旋体胶体金法(TP-RT)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方法用TP-RT方法检测标本9336例,99例阳性标本再用RPR法与TPPA法平行测定。结果TP-RT检测出的99例阳性标本中,TP-PA法检出阳性91例,阴性8例;RPR法阳性35例,阴性64例。结论通过正确合理利用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为梅毒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是医院常用的制剂。其热原检查通常采用兔法进行,但由于此法进行要求较高一般医院难以达到。我院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了鲎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结果与兔法试验一致,证明结果可靠,且此法操作简便、省时,适宜各医院应用。

  • 标签: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PLT三个项目在数值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测时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300名健康人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分析,以及静脉血和末梢血在0min、10min、30min检测时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WBC、RBC、PLT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30min时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min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中选用静脉血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好保证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