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产时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待产的孕妇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产情况、生产过程中出血情况以及产妇对护理干预满意程度,对比和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产妇自然生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生产过程中出血情况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干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然生产水平,降低孕妇术中出血情况,且提高孕妇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孕产妇 心理干预 在产保健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门诊患者的主动复诊意识,探讨口腔门诊健康系统宣教工作的重要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12月口腔门诊的12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基于常规健康知识讲解,观察组基于系统化的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在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主动复诊率,并分析年龄因素对于患者复诊意识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主动复诊率数据对比上,观察组的79.3%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7.1%;另外从患者年龄与主动复诊率的关系来看,30岁以下患者的主动复诊率达到了88.5%,而30-50岁患者与50岁以上患者在这项数据上分别为48.0%与23.1%。数据差异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门诊患者行系统化的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主动复诊意识,且宣教工作的重点应该更偏向于中老年人群。

  • 标签: 口腔门诊 健康宣教 复诊意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采血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心理护理的实际作用。方法对2016年无偿献血的360名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对比2017年献血者人数,统计两次的献血人数。结果36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有210名(58.33%)献血者在2014年再次进行献血,一次献血人群达到了480名,对比2013年献血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招募中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献血积极性,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数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采血护士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通过多个方面对医院文化发展现状、解决方式、问题进行探查,对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推进引领作用,进行相关综述。

  • 标签: 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发展 推进引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9月诊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压疮、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3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15例并发症,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采用预见性的方法给予皮肤护理能够降低压疮、皮肤等并发症出现的风险,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改善预后,对于促进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 皮肤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0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非语言沟通,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恰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儿科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健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完善护理制度、标准与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加大考核力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实施后上报例数及及时上报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病区管理质量和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规范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5月所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的高血压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7%(1/60)明显低于对照组13.3%(8/60);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91.7%(55/60)(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期间,实施护患沟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且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护患沟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沟通技巧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5月-2018年5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3例,按治疗时间顺序分为探析组(n=43)与对比组(n=40),分别在其住院期间开展以沟通交流为主导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析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优势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临床借鉴价值较高.

  • 标签: 沟通技巧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6年05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此阶段选择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2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观察组,此阶段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最终就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83.33%)对比,观察组(98.89%)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2.22%)对比,观察组(1.11%)获得明显下降(P〈0.05).结论:医院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满意度提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缓解的作用。方法筛选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1分组时利用双模拟法,对照组患者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中医特色疗法,以此来分析中医特色疗法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4.12%,对照组仅为76.47%。此结果表明综合性的中医特色疗法,疼痛缓解和疗效均优于牵引治疗(P均<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使用中医特色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处疼痛,还能提高腰背功能,促进病情的恢复,在临床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疗法 疼痛缓解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变应性鼻炎疗效的辅助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变态性鼻炎疗效辅助促进作用更为理想,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方式 变应性鼻炎 疗效 辅助 促进作用
  • 简介: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医疗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医院想要实现稳定的发展,需要引入精细化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精细化管理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医疗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精细化管理 作用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般组,-般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行膳食营养干预,对比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围产期结局、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围产期结局、围生儿结局均优于-般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行膳食营养干预,可有效提升妊娠结局,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膳食营养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脊椎骨折中采用放射平片与CT的诊断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经手术确诊的60例脊椎骨折患者有关资料,术前都实施影像学检查,放射平片检查的患者作对照组,实施CT检查的作为研究组,记录并分析对有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椎管容积改变及骨折片突入椎管与诊断相符程度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中后柱骨折诊断相符程度、中重度骨折评分方面,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脊柱曲度改变、前柱骨折诊断相符程度及轻度骨折评分,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都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三柱受累与骨折损伤程度方面,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与放射平片联合可使脊椎骨折确诊率明显提高。

  • 标签: CT诊断 放射平片 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及治疗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接受中医治疗,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其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均显著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23%>83.02%)、FEV1(2.50±0.67)L>(1.94±0.74)L、FEV1/FVC(86.43±12.84)%>(74.65±12.96)%以及PEF(83.36±13.85)L/min>(75.86±14.44)L/min等指标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疗效显著,对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中医治疗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就给予生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DBIL、TBIL、γ-GT、ALP、AST、ALT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G、TP、ALB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纤维化指标IV-C、LN、PC-III、H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生化检验项目,能对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和及时地判断,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患者预后,让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生化检验项目 诊断 肝硬化疾病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从疼痛与产程两个方面,观察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116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年龄、体重以及孕周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58例,保证两组产妇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产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麻醉,在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同样接受助产士的指导,并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并在麻醉的作用效果下进行分娩。结果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达到了96.55%,而对照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仅为82.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长平均为(506.85±192.69)min,对照组产妇为(571.69±244.78)min,观察组要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分娩镇痛作用,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同时还能够加快产程,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力度。

  • 标签: 分娩 罗哌卡因 瑞芬太尼 镇痛 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