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从高中数学模块复习时知识点归纳教学、概念与公式教学、教学难点突破、解题方法指导教学等四个方面来谈算法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体会数学是具体的、简单明了的及可操作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 标签: 算法思想 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 框图
  • 简介:本文主要简述了分类思想方法的含义和应用,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有效开展中学数学分类思想方法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分类思想方法 教学手段 渗透教学
  • 简介:研究了物理实验中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增设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措施。

  • 标签: 物理实验 禀赋 潜能 创新
  • 简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开放实验、教学过程、考核办法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些具体做法。

  • 标签: 物理实验 开放实验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 简介:回顾了平行系统理论的提出过程,总结了理论的具体内容,介绍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分析抗辐射加固系统的特点,认为运用平行系统理论解决抗辐射性能评估难题在理论上是基本可行的。最后,提出了开展抗辐射性能评估平行试验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复杂系统 平行系统理论 ACP方法 抗辐射性能评估
  • 简介:ZEMAX和CODEV等光学设计软件,虽然有很强的优化功能,但如果想得到好的设计结果,初始解的选择至关重要。求初始解的普遍做法是,将已有的光学系统或其中某一个组元拿来进行缩放。这种办法带有盲目性。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高斯光学和三级像差理论求变焦距物镜的初始解。这一方法有助于创新设计,但却很少被应用。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运用这一方法过程中产生的观点、理念、经验和成果。本文通过一个十倍变焦距物镜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求初始解的过程,为了验证该初始解的效果,还用ZEMAX进行了像差优化。为了增加说服力,设计过程的每一步,都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包括经ZEMAX优化得到的最后结果。

  • 标签: 变焦距:高斯光学 三级像差 光学设计
  • 简介:中考一直具备毕业鉴定和升学选拔的双重功能,对各中考学科的教学具有明确的激励、导向、鉴定、反馈作用.笔者有幸参加了2008年苏州市物理中考网上阅卷的工作,通过阅卷工作切实体会到了命题者“立足教材,强调应用,重视实验,突出能力”的命题思想,在整卷中体现出来的“减负”和“增效”相辩证统一的特点给我们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启示.

  • 标签: 命题思想 中考 阅卷 物理 复习 反馈作用
  • 简介:在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串的设置是否得当至关重要。本文强调问题串设计的整体性、情景性、梯度性和多维性等。

  • 标签: 问题串 探究课 设计 应用
  • 简介:基于功能模块化实验教学思想,用驻波法一个物理原理,完成多种不同的实验内容,并将之制作成微视频,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提升教学水平。

  • 标签: 驻波法 微课 自主学习
  • 简介:结合《数字电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教学实践,讨论了它的使用阶段和使用方式,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
  • 简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时)的教学内容,笔者的安排主要为探究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及相关现象的解释和应用.教学设计,展示如何紧扣教材,精选素材,创设探究情境,全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分组合作”,培养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 标签: 科学探究 动能 弹性势能 做功 能量 转换法
  • 简介:本文根据《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和职校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空间概念,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 标签: “第一节课”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 行为养成教育
  • 简介:高三物理总复习内容多,要求高,份量重(理综300分物理占120分),时间紧,这些是同行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高三物理总复习做到有效,甚至达到高效,值得探索。为此,作者作了些尝试与同行交流。

  • 标签: 复习课 物理 有效教学 高三 时间
  • 简介:中学物理教学对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够,如科学体系是什么样的?科学体系是如何建立的?这些问题在中学教学中被忽视了,而只有真正理解了科学体系的建立才有可能做出原创的工作,这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牛顿运动定律为素材,设计了一节来讲述相关的内容。但是依然有部分同学认为应试更重要,这种教育应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以重视。

  • 标签: 科学体系 公设 牛顿运动定律 原创
  • 简介:结合第一性原理和准谐德拜模型计算了RE_3AlC(RE=Sc、Y及镧系稀土)系列具有反钙钛矿结构碳化物的德拜温度、格律乃森常数、体积模量、自由能、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随着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RE_3AlC碳化物的比热容、体积模量以及吉布斯自由能等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总趋势相似,其中RE_3AlC碳化物的体积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同时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吉布斯自由能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Sc_3AlC化合物的自由能最低,而Yb_3AlC化合物的自由能最高,表明Sc_3AlC化合物最稳定,而Yb_3AlC化合物稳定性最低;等容比热容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在0-300K温度段内变化较大,随后趋于平缓逐渐趋于杜隆.帕蒂极限值。

  • 标签: RE_3AlC 德拜模型 热物理性质
  • 简介:目的:探索1T-MoS2(多型结构的二硫化钼)的除汞机制。方法: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Hg~0在1T-MoS_2单层上的吸附机理。2.考察1T-MoS_2的不同吸附位置。3.对不同的吸附构型,研究电子吸附前后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吸附过程。结论:1.化学吸附是Hg原子与1T-MoS_2单层吸附的主导因素。同时,在所有可能的吸附位置中,T_(Mo)(在钼原子上方)的位置是最强烈的吸附构型。2.汞(Hg)原子在1T-MoS_2单层上的吸附受邻近的硫(S)和钼(Mo)原子的影响。3.吸附的汞(Hg)原子在1T-MoS_2的Tmo位置上会被氧化,其吸附能为-1.091eV。4.从局部态密度(PDOS)分析来看,Hg原子和1T-MoS_2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汞(Hg)原子的d轨道与硫(S)原子的s轨道及钼(Mo)原子的p轨道和d轨道重叠所致。

  • 标签: 单层1T-MoS2 汞捕捉 吸附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D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