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水浒传》存在许多矛盾,诸如“逼上梁山”的起义题材和忠奸斗争的思想内涵,现实主义的创作和许多非现实的描写,歌颂招安的主观动机和否定招安的艺术实际,70回前的勃郁至极、醇厚感人和70回后的单薄冷峻、不忍卒读,等等;至

  • 标签: 主观动机 农民起义 儒家思想 水浒传 宋江起义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简介:近来,因《两个男人》的出版和接任同济大学的教席,马原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笔者也旧文重读,翻阅了一些对马原的评论文章,发现其焦点都集中在“叙事圈套”和“深度模式的消解”等形式方面。其实这对于马原作品的理解来说是不全面的。过多地拘泥于形式因素的探究使我们忽视了马原对精神的追问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等意义深度层面上的关注。

  • 标签: 马原 深度模式 重读 叙事 追问 消解
  • 简介:认识诗人张文斌有十多年了,他是个读书人,当过医生也干过许多世俗的事务,然而在我印象中,这是一个十分有风度彬彬有礼的儒雅君子。大概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读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写得很好,现代感十足,他的摄影作品拍得精美,艺术上讲究。对了,我所谓的"认识多年",也只见过两次面,更多的是通过他的作品,感知到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气质与风范。

  • 标签: 人的精神 诗人 天堂 故乡 摄影作品 当代知识分子
  • 简介:本文全面论述了杜甫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的关系,以及发扬杜甫精神在构建今天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杜甫精神 和谐理念 和谐社会
  • 简介: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常来往于成都和重庆之间,与两地诗人万夏、刘太亨、杨黎、马松、宋炜、柏桦等打得火热,经常聊诗喝酒,这帮人在当时年龄不大却相当自信,感觉是都掌握了诗歌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大都是光头、大胡子和披肩发的打头。但在重庆我们喝酒的路边摊、苍蝇馆等酒席上,却常有两个蓄学生式平头的伙计出现,其中一个是魏东,当时是四川美院的在校生,另一个就是李海洲,还是个十六岁的中学生。而我早已大学毕业,还教了几年高中,凭着做过教师的经验,

  • 标签: 李海洲 宋炜 四川美院 柏桦 八十年代 魏东
  • 简介:一、功名意识李白的诗歌多次提到一些古代的英雄人物、杰出之士,如乐毅、张子房、范蠡等,这类人物在世人诗文中的显露与其追求功名的思想密不可分,以诗文扬名,"货与帝王家",把诗文作为一种仕进的工具和阶梯。"做帝王师"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通过这个职位,可以荣身耀祖、富贵得势。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身价值的定位或长期居于寒位

  • 标签: 主体精神 李白诗歌 创作动力 功名思想 知识分子 审美境界
  • 简介:一切如约而至。当近五十万字的《鸠摩罗什》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便知徐兆寿所言不虚,他用自己的勤奋又做成了一件大事。近年来和他一起去敦煌、去武威,他总在说要写鸠摩罗什,为此准备资料云云,我们总觉得难度太大,河西那么厚重,西域那么广阔,宗教那么深奥,又怎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一切打理得清清楚楚呢?

  • 标签: 精神苦旅 《鸠摩罗什》 重述 历史
  • 简介:鲁敏的小说《伴宴》为我们真实地呈现了民乐沦为稻粱谋这一后现代消费社会的乖谬图景。小说具体说的是江南某市民乐团触目惊心的艰难处境:因为体制改革,原来由国家包揽的民乐团必须自谋生路——全无斯文的说法就是“找饭吃”。但民乐的饭食何其难找,消费社会的浮躁使人难得有心情去倾听那些雅静的民乐,因此民乐团外出联系演出常常遭到拒绝;没办法,只得想尽法子给企业庆典、富人婚嫁、谈判宴会、友朋聚会等等伴奏,“只要有钱,民乐团无不贴身而上,弦动琴响,务求主客尽欢”,全然不顾座中堪比闹市的不堪情景。

  • 标签: 消费时代 症候 精神 消费社会 体制改革 乐团
  •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西畴县木者村摸石谷"轰隆隆"的一声炮响,以"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主要内容的西畴精神,飞出大山,唱响云岭大地。2017年3月20日,"西畴精神"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 标签: 精神 家乡 《人民日报》 九十年代 头版头条 西畴县
  • 简介:为什么要等到下辈子?与刘成章先生见面后这话一直萦绕在心头。认识刘成章先生先于他那掏心掏肺热腾腾的文字,后于他那从心底渗出的浓墨重彩的画卷,真正见面是他从大洋彼岸归来在西安举办《故土情节"三页瓦"画展》期间约定的一场电视采访。

  • 标签: 章先生 电视采访 永宁山 表达欲望 漂泊者 个人生命
  • 简介:莫言:《等待摩西》。《十月》2018年第1期发表在《十月》开年第1期上的《等待摩西》延续了莫言惯常的叙述风格:第一人称的视角、诙谐幽默的笔调、充满民间风味的语言。《等待摩西》读来却更觉平静,莫言倚靠叙事过程的放松与结尾的节制传递了别样的人生况味。文章的标题就有两层内涵:《圣经》中的摩西有等待拯救的意味,既暗合了小说中摩西的爷爷和妻子信奉基督的情节,

  • 标签: 文学书写 负荷 精神 《十月》 第一人称 叙述风格
  • 简介:齐鲁大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表现出一种雄伟、豪隽、阔远、空灵的气韵,“好汉”精神,首先应是山东的山水地气所赐予。在当代的山东小说中,“好汉”精神表现在:一、其创作主体和对象主体都表现出“仗义任侠”的性格、气质;二、其创作主体和对象主体都表现出“匡时救世”、“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精神。“好汉”精神中也包涵着沉重的文化负累,儒家传统的“忠孝”、“仁义”思想和重“功利教化”的文艺观给山东当代小说家也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

  • 标签: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山东当代小说“好汉精神”
  • 简介:序曲著名现代小说家卡夫卡曾说:"电影是一件了不起的玩具。"但是他却不堪忍受。因为电影使他"裸露的目光穿上了制服。"卡夫卡真是一个怪异而有趣的人!而我正好与这位幽魂般的小说大师的看法相左。我喜欢电影胜过喜欢生活。有好多时

  • 标签: 乡村电影 电影精神 精神之旅
  • 简介:王元化:百年影徂。千载心在。巴老是一个内心有激情,但不轻易表露的人。少年巴金说,“我得到了一个小孩子的幻梦,相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作为和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等同时代的作家,巴金是最长寿的一个,安葬鲁迅时,他是为鲁迅先生抬棺的人。然后,那些与他相交甚笃的知识分子一个一个地远去。最后几年,巴老活得很痛苦,他活着,像一盏灯一样照着我们继续前进,勤奋写作,现在巴老“终于”走了,他的去世标志着他身后那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 标签: “五四”精神 巴金 知识分子 “终于” 王元化 鲁迅
  • 简介:摘要职业精神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形成于特定的职业实践之中,并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象,其职业精神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对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某学生一年多的个案研究,对实施高职精神培养的效用情况进行评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