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始终是教育活动的理想追求,但理想教育目的具有终极性、不可测度性等特点,难以调控具体教育教学实施;“高考分、高升学率”成为教育教学的直接现实的目的,从而使教育目的发生变异,这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 标签: 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 应试教育 教育平等 制度化教育
  • 作者: 魏春蕾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0-20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0期
  • 机构:〔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其次是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通过学生的问题了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 简介:〔摘要〕数学教学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使其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而转化数学学困生更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课题和刻不容缓的任务。

  • 标签: 〔〕中职校数学学困生转化
  • 简介:〔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却越来越多,如何转化这些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我们应该从情感教育、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认真做好教学辅导、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几个方面,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 标签: 〔〕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 简介: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开发和管理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是一个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 标签: 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开发和管理战略
  • 简介:摘要对后进生心理剖析,并提出有效的转化措施和教育手段。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感化后进生,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 标签: 尊重理解关爱感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丹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9-19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9期
  • 机构:〔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关于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后进生.许多英语老师作了大量的尝试,结果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转化初中英语后进生谈谈自己的意见。
  • 简介:陈鹤琴(1892—1982)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建国以来,教育界对陈鹤琴教育思想展开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和争鸣,形成了学术探讨的一个热点,椎动了各阶段教育理论的建设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收到了“重新发现陈鹤琴”之功。陈鹤琴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关键是“从总体上探讨教育研究中对象与方法的关系及适宜性”的问题

  • 标签: 陈鹤琴 教育家 矛盾转化观 幼儿教育 教育思想 “活教育”
  • 作者: 朱天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转化学困生是中学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要持之以恒。同时,中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无私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从而打造一个优秀的班级。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进行了探讨。
  • 简介:马卡连柯说过:“转化一个差生与输送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后进生转化虽是一项极为辛苦复杂的工作,却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班主任不仅要重视优等生的培养,还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握好关键环节,持之以恒,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 标签: 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 马卡连柯 社会意义 持之以恒 转化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英语教学中,通常在初学时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慢慢就会有学生掉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究其原因,初学英语时,学生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易学,多数学生的成绩不相上下,齐头并进。但随着书本内容的扩大.难度的加深,学生之间接受能力的深浅.思维反应能力的快慢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渐渐与其他学生有了差距,久而久之.失去信心,成了后进生。

  • 标签: 英语教学 后进生转化 教学内容 师生关系 初中
  • 简介:常言道,有问必有思,会问必有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新课标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该如何引导学生有疑想问,有疑可问,有疑必问,且问到点子上,问得有深度呢?

  • 标签: 引导学生 问题意识 新课标 培养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