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并在术后12、24、48 h及14 d获取肛瘘组织标本(每组3只)。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肛瘘组织的愈合情况。行Masson染色评估肛瘘边缘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并定量分析。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并定量分析。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成功构建NS-PSIS,并建立新西兰兔肛瘘模型。NS-PSIS和PSIS填塞治疗肛瘘早期(术后12~48 h),两组的瘘道周围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新生血管形成。Masson染色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胶原合成明显多于PSIS组[(29.40±2.80)%比(20.97±1.68)%,t=-7.752,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MVD明显高于PSIS组[6.8(5.2,7.8)比5(4,6.8),Z=-2.969,P<0.01];在术后24 h,NS-PSIS组COLⅠ[(22.06±2.83)%比(13.5±2.88)%,t=-6.342,P<0.01]和COLⅢ[(25.70±3.44)%比(20.02±2.45)%,t=-4.038,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COLⅠ[(28.71±3.81)%比(20.09±3.07)%,t=-5.284,P<0.01]和COLⅢ[(30.59±1.41)%比(24.01±1.77)%,t=-8.710,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此外,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19.71(18.56,20.90)%比13.50(11.34,14.71)%,Z=-3.621,P<0.01]和Smad2[(18.56±2.57)%比(12.22±2.55)%,t=-5.249,P<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IS组。RT-qPCR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8.62(8.57,9.05)比6.87(6.51,7.14),Z=-3.621,P<0.01]、Smad2[13.44(11.25,13.59)比10.05(9.05,10.37),Z=-3.616,P<0.01]、COLⅠ[4.02(3.84,5.82)比2.58(2.08,4.08),Z=-2.012,P<0.01]和COLⅢ[12.12(11.60,14.60)比9.24(7.25、9.52),Z=-3.604,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结论肛瘘填塞治疗早期(术后48 h) NS-PSIS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的能力可能优于PSIS,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

  • 标签: 肛瘘 猪小肠黏膜下层 纳米银 动物模型 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取、无免疫排斥、可重复利用、价格低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在整形外科广泛应用于修复重建及整形美容领域。脂肪组织含丰富的脂肪干细胞和细胞因子,可刺激组织再生,但由于传统获取的脂肪颗粒直径较大,难以应用于真皮深层及皮下层。2013年纳米脂肪概念被首次提出,即将负压抽取的自体颗粒脂肪予以机械乳化过滤。该文回顾近几年纳米脂肪相关文献,就其制备、命名及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纳米脂肪 自体移植物 脂肪来源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造常规医用加速器实现超高剂量率放疗(Flash-RT)的可行性,了解改造后Flash-RT射线束的物理性能。方法改造Varian 23CX医用加速器,使设备在等中心处的电子线辐射平均剂量率不小于40 Gy/s。设计相关物理测量方案对不同源皮距条件下的实际辐射剂量率、改造后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剂量分布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使用HD-V2型胶片测量改造后9 MeV电子线的平均剂量率,出束设定时间为3、6 s一组的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7.9、99.27 Gy/s;在源皮距(SSD)为100、80、60 cm时,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9.3、168、297.5 Gy/s;改造后9 MeV射束PDD曲线的R100、R50分别为水下2.2、3.87 cm,电子射程Rp为4.58 cm,模体表面最大可几能量Ep,0为9.28 MeV,这些参数值均略高于常规9 MeV射束,表现为表面剂量略增加,高剂量坪区相对变宽;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总体呈现中心轴最高,随离轴距离增加剂量逐渐下降的特点,在20 cm×20 cm,SSD为100 cm射野条件下,横向和径向离轴剂量分布曲线的半峰宽分别为16.6 cm和16.4 cm。结论改造后的常规医用加速器,射线束在等中心处的平均剂量率达到Flash-RT要求,在SSD为60 cm条件下平均剂量率远高于开展Flash-RT所需的至少40 Gy/s的要求。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射疗法 超高剂量率 医用加速器 加速器改造
  • 作者: 孙芳艳 张越巍 张霁 刘冰 黄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管理处 10005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科 100142,北京朝阳医院医院感染与疾病预防控制处 1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处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两种类型医用防护口罩适合因数的差异以及不同人群特征对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的影响,为科学选择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提出指导意见。方法选取北京市10家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类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350人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并用TSI仪器对3M 9132型、思沃D918型2种医用防护口罩进行适合因数测试,评估不同人群特征对适合性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类型口罩,3M 9132、思沃D918的适合性测试通过率分别为25.43%、81.14%。两种类型口罩不同动作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同,上下摆头动作合格率最低(3M为27.71%,思沃为16.00%)。对适合因数的可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M 9132型口罩的适合因数与BMI及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类型医用防护口罩对不同个体的适合因数不同,与人群特征有关,个体BMI值可作为选择医用防护口罩的一个参考因素,选择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评估适合性。

  • 标签: 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 适合因数 身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扩展性强的医用急救工作车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一种扩展性强的医用急救工作车,可以增减设置各种大小的仪器,具有可收纳、可展开、可伸缩的操作平台和吊瓶架。结果一种扩展性强的医用急救工作车适应各种使用状况,为抢救提供最大的便利空间。结论一种扩展性强的医用急救工作车有利于提高急救车的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全院急救工作车同质化管理,确保护士对车内药品、物品非常熟悉,利于配合抢救。

  • 标签: 医用急救工作车 规范装置 设计
  • 简介:摘要医用耗材编码是医用耗材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连接企业生产到临床使用的纽带。合理构建医用耗材编码可以实现大数据的动态分析,进而指导临床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形成溯源体系。作者对耗材分类特点进行分析,配合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结合耗材临床特点、产品性质、价格监控、风险级别、收费报销属性、生产日期以及溯源等多方面,探讨构建符合医疗机构实际使用需求的医用耗材分类编码。该编码有助于对医用耗材使用结构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有助于加强价格监控、医用耗材分类和溯源管理,适用于医用耗材生产、物流、采购、使用、计费、医保结算以及溯源等供应链全环节监控。

  • 标签: 通用医疗保健服务编码系统 医用耗材管理 耗材编码规则 供应链
  • 简介:摘要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内容多为知识理解型,这导致了学生兴趣薄弱,学习效果欠佳。因此,需要通过改革传统"灌输式"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BOPPPS教学模式分为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BOPPPS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 标签: BOPPPS教学 医用化学 教学设计 配位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胶黏合补丁修补法在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医用胶黏合补丁修补硬脑膜的78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64例普通缝合硬脑膜修补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修补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治疗费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术中修补时间为(8.4±3.7)min,对照组术中修补时间为(21.7±4.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13例,观察组3个月复查无皮下积液发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颅内及伤口感染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失访6例,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医用胶黏合补丁修补法应用于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能简单、快速、安全、有效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脊液漏 开颅手术 硬脑膜修补 医用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辐射防护效果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辐射防护原理及CT机型设计研发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在CT机正常运行条件下,测量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前后CT机周围环境7个监测点的辐射剂量率并计算有效防护率。在使用防护装置前后分别对水当量模体进行CT扫描,测量水当量模体CT值和信噪比,并采用3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防护装置使用前后CT机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平均CT值及信噪比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防护前后水当量模体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7个监测点在新型CT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后的辐射剂量率均较使用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效防护率均在50%以上;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前后水当量模体范围内平均CT值、信噪比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能够明显降低CT机运行时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且对图像质量无影响。

  • 标签: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荧光探针在大鼠肝癌血供分子影像中的应用,为肝癌的双血供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二乙基亚硝胺化学诱导法建立12只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15周时行磁共振扫描、切取肝组织行病理切片;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应用不同的纳米荧光探针,观测肝癌组织血供的分子影像,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12只大鼠13~14周时死亡4只,15周时存活率为66.67%,成瘤率100%。病理切片符合肝细胞性肝癌征象;分子荧光成像在动脉时癌结节5,6-二氯-3,4-二氢-2(1H)-亚胺喹唑啉-3-乙酸乙酯氢溴酸盐(DiI)荧光强度[(2.99±0.41)×107]高于周围肝组织[(1.06±0.22)×107,t=-9.410,P<0.05];而在门静脉时癌结节Alexa fluor 647荧光强度[(1.30±0.29)×107]低于周围肝组织[(2.76±0.38)×107,t=7.480,P<0.0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玻片扫描提示肝癌结节动脉血供高于周围肝组织,而肝癌结节实质及周围均存在门静脉供血,以周围为著。结论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法可建立成熟稳定的肝硬化肝癌模型,纳米荧光探针在微观水平观测到肝癌组织为动静脉复合血供。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神经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手术难以切除干净以及术后易复发;同时由于血脑屏障存在,放疗、化疗效果也不理想;所以传统治疗方法对胶质瘤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其死亡率较高。然而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其较易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可降解,可控制地释放药物等特性对胶质瘤进行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神经胶质瘤特点及其表面受体、血脑屏障组成及特点、目前常见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靶向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载体 神经胶质瘤 血脑屏障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因其能够有效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识别、攻击和消灭癌细胞而备受关注。然而,有限的免疫应答率和潜在的高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为此,专家们提出了以免疫治疗为中心的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其中,热疗以其能够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却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成为免疫治疗最适合的辅助疗法。而基于新兴纳米颗粒的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则使得热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更为完美。因此,本综述将概述当前的热疗方法,探讨热疗激活全身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协同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热疗 纳米颗粒
  • 作者: 宋江 戈锐 朱凯 孙杰 宋美娜 赵薇 马宏宁 王志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银川 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ultra-micro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USPIO)标记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最适浓度以及比较MRI中不同扫描序列在细胞吞噬功能评价中的敏感度差别。材料与方法用终浓度为0、25、50、75、100、125 μg/mL的USPIO分别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法(CCK-8)计算细胞存活率以及USPIO对该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普鲁士蓝染色确认细胞对USPIO的吞噬效应;3.0 T MRI扫描细胞-琼脂糖凝胶模型,记录T1WI和T2WI序列的弛豫时间和弛豫率并计算弛豫时间降低率。结果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对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USPIO浓度≥5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随USPIO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均<0.05);USPIO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7.2) μg/mL;当USPIO浓度为50 μg/mL时,细胞形态开始皱缩、透光度减低;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普鲁士蓝染色呈显著阳性;MR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细胞即见显著信号改变;随USPIO浓度增加,T1、T2弛豫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对应弛豫率R1、R2逐渐升高;相同USPIO浓度下,各组T2弛豫时间降低率显著高于T1弛豫时间降低率(P均<0.001)。结论浓度为25 μg/mL的USPIO对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而且标记效率高、MRI即见显著信号改变与较好的成像效果,为标记巨噬细胞的最适浓度;MRI能用于细胞标记后的体外成像,T2WI序列在检测细胞吞噬USPIO后的信号变化优于T1WI序列。

  • 标签: 巨噬细胞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小鼠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求。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分子水平变化,对早期TME中分子改变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已研制出多种针对TME响应的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这类探针可在复杂TME中的某些特定刺激下,使含氟小分子核团暴露,19F-MR信号明显增强。利用探针这一环境响应特性,结合19F-MR成像,可在分子水平早期可视化TME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实现肿瘤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有利支持。该综述从基础及临床研究需求出发,对已研发的TME响应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展开评述,以期为新型纳米探针的设计、制备及临床转化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分子影像学 纳米分子成像探针 19氟 磁共振成像 智能环境响应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是小于100 nm具有广泛的高比表面积的结构元素,可以与聚合物(天然/合成)基质形成牢固的界面,为组织的愈合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同时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高比表面积,可以促进蛋白质吸附、细胞附着、增殖、迁徙以及新组织形成的分化。纳米复合支架是由聚合物和纳米材料组成,纳米材料与其他聚合物的整合有望开发出更好地模拟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环境的支架,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仿生性能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以增强支架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修复损伤软骨。本文对纳米复合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纳米支架 天然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胶质瘤的进展、侵袭、转移和耐药与其免疫微环境引起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而免疫抑制相关细胞及分子在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智能纳米材料的分子影像与免疫治疗有望通过阻断肿瘤免疫成为胶质瘤诊疗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基于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纳米探针的分子影像与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作一较为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免疫微环境 纳米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为纳米碳、纳米炭、甲状腺癌、甲状腺恶性肿瘤,英文关键词为nano carbon、nano-carbon、carbon nanoparticles、nano-carbon parathyroid negative imaging technique、thyroids neoplasms、thyroidc ancer、thyroid carcinoma。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到2020年3月10日。手动检索文章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筛选、整理数据,并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及发表偏倚评估。使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26篇,共2291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149例,对照组1142例。结果发现,应用纳米炭的试验组比空白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包括甲状旁腺误切率(OR=0.24,95%CI:0.16~0.34,P<0.00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病率(OR=0.38,95%CI:0.28~0.52,P<0.001)、术后低钙血症发病率(OR=0.40,95%CI:0.30~0.54,P<0.001)及喉返神经损伤率(OR=0.50,95%CI:0.31~0.81,P<0.001)。结论术中使用纳米炭示踪技术能够减少甲状腺癌切除术产生的并发症,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纳米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天津市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基本情况,探讨设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天津市111家医疗机构中的401台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多功能剂量仪等设备,按卫生行业标准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状态检测与评价。结果401台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初检合格率为90.0%,X射线摄影机的初检合格率低于X射线透视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和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机(CT机)(χ2=9.203、3.383、5.754,P<0.05)。摄影机中合格率最低的为屏片X射线机,其次为乳腺X射线机和数字X射线摄影机(DR),主要不合格指标分别为输出量重复性、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和极限空间分辨力。X射线摄影机中无基线值占比最高的是DR。X射线摄影机不满足检测条件占比高于X射线透视机(χ2=8.216,P<0.05)。摄影机中屏片X射线机不满足检测条件的占比最高,其次为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CR)。此项研究401台设备中,私立医疗机构的初检合格率与公立医疗机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设备的初检合格率低于进口设备(χ2=4.576,P<0.05)。结论天津市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含有不合格项目、无基线值和不满足检测条件设备的监督管理。

  • 标签: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 质量控制 状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