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尤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对3D打印技术和可用于3D打印的生物医用材料进行概述,包括医用金属材料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医用金属材料 非金属无机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黑磷(BP)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多维结构表现出优异的光热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受到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目前,制备高品质的黑磷纳米材料仍具挑战,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机械剥离法、超声液相剥离法、电化学剥离法、激光脉冲沉积法等。高品质的黑磷纳米材料的制备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科学家们通过对黑磷纳米材料进行不同的功能化修饰赋予其更多的特性,使其在光学、电子、化学及医药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根据目前的中外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黑磷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综述了黑磷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以及其在影像检测、药物递送、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骨组织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并总结了目前黑磷纳米材料的局限性及发展潜能。

  • 标签: 黑磷 纳米材料 制备 抗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是一种可根据机体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产生的显著pH差异,选择性地发生结构变化并触发药物释放的新型纳米材料。菌斑内酸性微环境的形成是口腔菌斑生物膜具备致龋性的关键,这也为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的口腔应用创造了条件。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能够响应菌斑微环境酸碱度的变化,精准控制抗菌药物的释放,为提高药物效能以及靶向抗菌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从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的分类、作用机制、在抑制口腔菌斑生物膜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牙菌斑 生物膜 纳米粒子 抗菌药 生物医学和牙科材料 pH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纳米材料在航海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结果的分析、总结,综述了复合纳米包装膜材料和复合纳米涂膜材料在蔬果和动物性食品保鲜以及军事食品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结果纳米材料在食品保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抗菌抑菌、氧化分解乙烯、抑制蔬果呼吸等方面得到业界的肯定。目前应用较多的仍为蔬果类,纳米材料在动物性食品保鲜以及军事食品的应用上也有一定价值,其相应产品有待开发。结论纳米材料保鲜技术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进一步研究改进,纳米材料保鲜技术会成为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纳米材料 食品保鲜 包装膜 涂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医用抗菌敷料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处皮肤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143例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敷料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药物+气切纱布,B组采用自粘性超薄泡沫敷料(爱立敷),C组采用纳米医用抗菌敷料+IV3000透明敷料,其他护理措施一致,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脱出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舒适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医用抗菌敷料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治疗PICC置管部位MARSI综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 肿瘤 PICC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放射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促排剂的研发和及新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核素产生的内照射的损伤。纳米制剂较传统制剂具有提高药物溶出度、靶向和定位释药、易穿过生物膜屏障等优点。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不同促排药物,采用不同的纳米制剂形式,包括纳米微粒、纳米脂质体、纳米乳等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效快速吸附、高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核素内污染按核素沉积的不同部位和组织器官进行分类,介绍了相关纳米制剂及纳米材料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 促排 放射性核素 核辐射
  • 简介:摘要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的最终治疗方式,但供体数量不足和免疫排斥等问题限制着移植手术的开展。纳米材料已被用于药物递送、影像学、组织修复等多个医学领域,一些研究者也开始着手开发应用于心脏移植领域的纳米材料。药物递送载体是应用较多的纳米材料类型,使用聚乙二醇、脂肪酸、脂蛋白等作为纳米载体转运免疫抑制药物,可以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药物用量,进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进一步添加特异性抗体如CD3抗体等,可以使得纳米药物具有靶向性。纳米材料如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nanoparticles,SPION)被用作造影剂来提高MRI等影像学技术的检测能力,辅助监测T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心肌组织的浸润。此外,一些纳米线、纳米复合支架等耗材也被探索用于心脏手术。目前,纳米材料在心脏移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现就纳米材料在心脏移植中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纳米材料 心脏移植 纳米药物 免疫排斥反应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体外基因突变实验检测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遗传毒性。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受试动物,经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凝胶盐水浸提液(10 ml/kg),测其体温并计算体温升温值。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50 ml/kg)和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记录动物的体质量变化。在抗凝兔血中分别加入凝胶盐水浸提液、氯化钠注射液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结果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凝胶盐水浸提液组和凝胶二甲基亚砜浸提液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相应阴性对照组的2倍;3个剂量组(凝胶培养基浸提液和1/2、1/4凝胶培养基浸提液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为0;3个剂量组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的大集落突变频率、小集落突变频率和总突变频率均无明显增长(均P>0.05)。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3只日本大耳白兔的体温升温值分别为0、0.3和0.2 ℃。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24、48和72 h,各组小鼠均未见毒性反应症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样品组和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血实验结果显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溶血率为0.1%。结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无诱发细菌突变、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基因突变的作用,亦无热原性、急性全身毒性和溶血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凝胶类 诱变力实验 生物安全性 羧甲基葡糖胺聚糖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已应用于眼科治疗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强调纳米粒子及复合物的特性,先阐述了其在药物递送方面较成熟的应用,再综述了它们在再生医学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还讨论了纳米材料在眼科医学上应用的主要限制-稳定性、生物毒性和临床前-临床差异。在恰当的运输系统和运用场合开发高效、无毒的纳米材料,将为纳米材料在眼科治疗中的未来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 标签: 纳米结构 药物释放系统 再生 遗传载体 眼疾病
  • 简介:摘要瘢痕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的病理过程,创面愈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瘢痕形成的机理很多。作者认为真皮缺失、炎症、细胞生物行为是瘢痕形成主要原因。生物材料可以通过真皮替代,创面微环境炎症的调节,愈合细胞的行为学调控在创面修复期来抑制瘢痕的形成,达到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损伤 创面修复 瘢痕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即溶止血纱布联合纤丝速即纱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量及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适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中于手术创面联合应用两种止血材料(医用即溶止血纱布联合纤丝速即纱);对照组除术中未使用医用止血材料外,其余处理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5天总引流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影响积液产生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总引流量为(289.23±5.36) ml,对照组为(492.15±8.5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3,P<0.05)。研究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6.24±1.23) d,对照组为(10.12±2.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3,P<0.05)。结论应用医用即溶止血纱布联合纤丝速即纱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除有止血功能外,可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

  • 标签: 医用止血材料 乳腺癌 皮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Cu2-xSe NPs),并考察其光热以及放射治疗(放疗)增敏性能。方法以氧化亚铜(Cu2O)为牺牲模板,以硒粉为硒源,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Cu2-xSe NPs,再在其表面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巯基(mPEG-SH),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Cu2-xSe-PEG NPs。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u2-xSe NPs的形貌、粒径及紫外光谱等进行表征;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和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考察Cu2-xSe-PEG NPs的光热及放疗增敏性能。结果所得Cu2-xSe NPs具有中空结构,粒径为(136.9±7.0)nm,单分散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吸收。Cu2-xSe-PEG NPs的质量浓度为200 μg/ml时,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可升温至55 ℃。Cu2-xSe-PEG NPs在X射线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水平具有浓度和辐射剂量依赖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能控制合成Cu2-xSe NPs的尺寸,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和放疗增敏性能,为运用Cu2-xSe-PEG NPs进行肿瘤的热放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 牺牲模板法 光热性能 放疗增敏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技术与医学等学科广泛交叉融合,纳米医学材料为前列腺癌诊疗带来新机遇。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纳米材料技术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纳米医学材料在分子探针成像技术和以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为基础的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在药物递送、靶向修饰、联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纳米医学材料 诊断 治疗
  • 作者: 韦丽春 张熠杰 黄沙 姚斌 李想 陈旭源 黎彦 付小兵 吴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胸外科,广州 510515,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4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综合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改性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的制备以及它的理化、生物学特性。方法(1)取400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悬液67 mL,制备纳米生物玻璃悬液,观察其悬浮稳定性。(2)制备终质量分数为10%明胶、1%海藻酸钠的水凝胶,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水凝胶基础上加入实验(1)制备的纳米生物玻璃悬液,制备终质量分数为0.5%生物玻璃、10%明胶、1%海藻酸钠的水凝胶,设为实验组。观察2组水凝胶在4、25 ℃的成胶情况并记录成胶时间及在37 ℃的熔解情况并记录熔胶时间。另取2组水凝胶,4 ℃冷浴后用25 g/L的氯化钙溶液交联,用杨氏模量测定仪测量压缩模量。另取2组水凝胶,同前交联后于-20 ℃冻干,测量相关体积并计算孔隙率。样本数均为3。(3)取12只24 h龄C57BL/6J小鼠乳鼠,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Fb),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培养第3代Fb,用于后续实验。取Fb,制备细胞浓度为1×105个/mL的单细胞悬液,按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实验(2)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水凝胶,培养12、24、48 h,每组各取3孔,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取第3代Fb,制备细胞浓度为(3.0~4.5)×107个/mL的单细胞悬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管,加入绿色荧光探针DIO染色,分别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水凝胶9 mL,同前交联后制备载细胞水凝胶。培养3 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同前制备载细胞水凝胶块但不加绿色荧光探针DIO,培养7 d,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水凝胶中的黏附及伸展情况。(5)取6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1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背部制作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分别放入1块实验(4)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载细胞水凝胶块。伤后7、14 d,每组取3只裸鼠,收集创面及创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纳米生物玻璃粒子可在水中均匀分散,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2)2组水凝胶在37 ℃下均呈熔融状态,均未见粒子析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水凝胶在37 ℃下的熔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在25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30、180 min,在4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实验组水凝胶压缩模量为(53±6)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kPa(t=6.364,P<0.01)。实验组水凝胶孔隙率为(86.1±2.1)%,与对照组的(88.2±4.4)%相近(t=1.210,P>0.05)。(3)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所占比例较大,符合Fb形态学特征。培养12、24、48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为(84±4)%、(89±4)%、(130±10)%,与对照组的(89±5)%、(90±4)%和(130±11)%相近(t=1.534、0.611、0.148,P>0.05)。(4)培养3 d,2组细胞在水凝胶中形态完整,未见细胞核裂解、消失,细胞质保持完好,并且实验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培养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水凝胶中黏附、伸展,且实验组细胞在水凝胶中黏附数明显多于对照组。(5)伤后7 d,对照组、实验组裸鼠创面面积均缩小,且实验组减小更明显,2组裸鼠创面及创周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分布。伤后14 d,对照组裸鼠创面面积大于实验组,且创面及创周炎症细胞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载细胞潜能,同时还具有促创面愈合能力,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较好的潜力。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物相容性材料 水凝胶 纳米生物玻璃
  • 简介:摘要肿瘤热疗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磁热治疗(MH)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具有无创/微创性、高效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恶性肿瘤实现高效、低不良反应精准医疗分子水平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成为目前肿瘤治疗新的研究方向。实现MH需要磁性材料和适宜磁场,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IONs)由于其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加热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MH剂。本文就磁性纳米氧化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热疗协同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磁热治疗这一前沿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磁纳米材料 磁热疗法 肿瘤治疗 协同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纳米材料在市场上消费品中广泛应用,了解纳米材料消费品中纳米材料的存在及释放,以及消费人群的暴露评估现状非常必要。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对纳米材料消费品的监管几乎空白。本文对国际市场上现有的纳米材料消费品进行了汇总分类,探讨了重点纳米材料在消费品中的释放和消费人群的暴露评估方法,旨在为我国未来建立对纳米材料消费品的监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环境暴露 危险性评估 暴露评估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因为其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已经广泛被各行各业运用,其中不具备常规流体性质的纳米流体就具备配置液多种工作特性下的要求,其中在工程材料行业急需的降滤失、页岩抑制、流型调节及井壁稳定强化功能的配置液性质可以在纳米流体中充分实现。本文依据笔者在中交集团质量工程方面多年工作经验,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前提下以SiO2等纳米材料对混凝土性能这一针对性细节展开深入探讨,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纳米材料 混凝土 性能 影响
  • 简介:摘要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SARS-CoV-2的暴发、流行和变异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研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实时、快速和可用于床旁检测的设备及方法对于COVID-19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准确掌握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溶胶的行为学特征,对于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政策也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生物分子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分析装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与分析领域,基于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的生物传感器,存在耗费时间和人力、操作复杂等缺点,基于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使其应用更加便携,并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本文拟就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病原种类、检测方法、最新进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SARS-CoV-2 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空气传播 病原微生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