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仿生物刺激配合产后瑜伽在产后腹直分离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106例产后腹直分离产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n=53)和实验组(n=53),参照组,对患者实施仿生物刺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产后瑜伽,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从护理效果对两组产妇护理情况予以对比,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参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5%,前者较于后者优势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腹围及腹直分离距离对比,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不明显,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距离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腹直分离治疗中予以仿生物刺激配合产后瑜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加速患者康复速度,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仿生物电刺激 产后瑜伽 产后腹直肌分离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腹直分离是产后常见并发症,盆底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按摩护理,探究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产后腹直分离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平均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手法按摩护理,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从腹直分离距离,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改变情况两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明确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恢复的优势。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腰围均较前有所减小,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从整体疗效来看,腹直分离程度较前减小,观察组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可以快速改善产后腹直分离程度和临床相关症状,有效减小患者腹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手法按摩 产后 腹直肌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且分析在产后盆底修复中应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修复手法的不同对2022年8月到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自然分娩后行盆底康复的初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n=40)实施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n=40)实施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手法按摩治疗,比较及其分析产后盆底修复情况。结果:经统计学计算表明,相比较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性、盆底Ⅰ类肌纤维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电压、PFDI评分、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更具优势,P<0.05,数据指标均呈现出有统计学计算验证差异。治疗后,两组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与治疗前数据比对,P<0.05,数据指标均呈现出有统计学计算验证差异。结论:将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手法按摩治疗应用在产后盆底修复中利于改善盆底功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阴道手法按摩 产后 盆底肌 修复效果
  • 简介: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损害的临床征侯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病变、M蛋白和皮肤病变.其他临床症状有全身水肿、多汗、杵状指、低热等.自1993年2月到2001年12月以来,临床确诊为Poems综合征8例,现将其临床症状及肌电图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OEMS综合征 肌电电生理 肌电图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双盲进行分组为对照组(n=50)、治疗组(n=50),对照组开展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开展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组间比较其治疗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疼痛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随访1年时疾病复发率60.00%低于对照组80.00%,且治疗后各阶段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针灸 颈源性头痛 疗效 复发率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 经络穴位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5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为27例,一组为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参照组,一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生物刺激治疗的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盆底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3%,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盆底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加以生物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盆底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生物电刺激 产后盆底肌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产后4~6周)静力性收缩训练(SCT)联合神经肌肉刺激(NES),对产后腹直分离(DRA)产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产后DRA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于产后早期,对研究组产妇DRA采取SCT联合NES治疗;而对照组产妇仅采取NES治疗。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腹围、双侧腹直间距(IRD),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电压值,产妇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治疗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806),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2组产妇本次分娩孕龄、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孕期体重增加值、第一与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占比,产次、剖宫产次数≥2次占比,以及治疗前人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占比、腹围、双侧IRD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DRA产妇治疗第2、4、6周时,腹围和双侧IRD,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4.214、2.193,P治疗×时间=0.062、0.241)。进一步对DRA治疗措施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6.874、8.291,P治疗=0.032、0.012),研究组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总体较对照组分别偏小4.1 cm(95%CI:1.2~5.3 cm,P<0.05)与偏短0.17 cm(95%CI:0.06~0.31 cm,P<0.05)。对时间因素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286、9.574,P时间<0.001、=0.004)。对治疗不同时间点2组产妇腹围、双侧IRD分别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2周,治疗第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4周,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6.721、7.284、8.277,P治疗×时间=0.024、0.017、0.012)。进一步对治疗措施的单独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电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第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Ⅱ类肌纤维电压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5、4.336、7.798,P=0.008、<0.001、<0.001)。进一步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别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分别组内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155.488、229.732、598.316,均为P<0.001;对照组:F=83.498、92.179、765.398,均为P<0.001)。对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组产妇治疗第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降低,治疗第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产后早期,对DRA产妇采取SCT联合NES治疗,可促进腹围及双侧IRD恢复,提高盆底力,缓解其腰、背部疼痛。

  • 标签: 腹直肌 腹直肌分离 静力性收缩训练 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腹围 产后期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联合刺激治疗环咽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环咽失弛缓症患者8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电刺激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5周。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同时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检查记录2组患者的咽部通过时间,并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咽部通过时间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和咽部通过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联合刺激可显著改善环咽失弛缓症患者的吞咽功能,加快其咽部通过时间,并提高疗效。

  • 标签: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电刺激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应用血管平滑刺激联合雌激素补充治疗手段取得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患者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均分为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雌激素补充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平滑刺激联合雌激素补充治疗手段,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应用血管平滑刺激联合雌激素补充治疗手段能够获取较好结果,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刺激 宫腔粘连分离手术 雌激素 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与kegel训练促产后盆底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我科门诊行产后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甲(80例)、乙(80例)2组,甲组阴道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乙组盆底kegel训练;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阴道刺激联合生物治疗的患者盆底力达到正常率显著高于kegel训练的患者(P<0.01)。结论阴道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促产后盆底力恢复是一种安全、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Kegel训练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在产后盆底康复多样性治疗方案中,探析盆底锻炼、生物反馈、刺激三合一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案,样本数据为我院2022年2月-2022年10月抽选的140例产后盆底康复患者,以抽签法作为依据将患者划分至75例盆底锻炼的对照组、75例生物反馈+刺激+盆底锻炼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盆底平均电压值、最大电压值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盆底平均电压值、最大电压值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盆底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患者在临床治疗方案制定中,联合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锻炼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病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刺激、生物反馈与盆底训练相结合对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初产妇进行研究,对照组采取盆底训练,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刺激与盆底训练来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盆底力。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盆底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训练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配合生物刺激对产后腹直分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产后腹直分离病人,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予盆底康复训练)、B(n=30,予盆底康复训练+生物刺激)两组,并进行护理效果对比,研究起止2022年1月-2022年7月。结果 B组较A组脐围、脐上围、脐下围均减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腹直分离病人展开盆底康复训练配合生物刺激干预可促使腹围恢复,并提升盆底力水平,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生物电刺激 产后腹直肌分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不同时期生物刺激对产妇盆底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足月妊娠产妇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其分为联合组、刺激组、训练组,对其不同干预后的临床意义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产妇产后不同时期进行康复训练+生物刺激,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等问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不同时期的产妇实施生物刺激,对其产后盆底恢复有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产后不同时期 生物电刺激 产后盆肌底恢复 临床意义
  •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刺激对小鼠心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活动无影响;脉冲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脉冲电刺激 修复重建 移植 Ⅱ导联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