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肘关节骨折术后用康复训练方案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肘关节骨折手术病人(n=300)。试验组术后采取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对比Mayo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Mayo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4.35±3.48)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75.18±4.96)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肘关节功能更好(P<0.05)。关于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伸直度与屈曲度: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用康复训练方案,病人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更加明显,肘关节功能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肘关节骨折 康复训练 价值 关节活动度
  • 简介:目的探讨对合并僵/强直畸形的炎症性肘关节炎患者行半限制性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采用Coonrad-Morrey半限制型假体治疗肘部疾患7例(7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4例,银屑病性关节炎2例,肘关节关节炎1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1~65岁,平均49.75岁.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的52.5°(0°~75°)上升至术后的102.86°(80°~118°)(P〈0.05);肘关节前臂旋前、旋后的活动范围由术前的71.25°(0°~120°)提高至115°(50°~150°)(P〈0.05).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由术前的55.63分提高至术后的81.25分(P〈0.05);3肘优,3肘良,1肘可,优良率85.7%.并发症:1例完全强直肘关节术后1周康复锻炼时出现肱骨内髁骨裂,石膏固定治疗后6周愈合,1肘术前即有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术后6个月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部分恢复.结论对于合并僵/强直畸形的炎症性关节炎患者行半限制性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较好,具有彻底矫正畸形、消除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的优点,但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炎 关节强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前言为了探讨乒乓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能力有什么特殊要求,本人曾对乒乓球运动员及其它项目运动员等进行了肘关节灵活性与动作记忆表象的测定,得出乒乓球运动员比其它项目运动员在以上二个心理素质有明显的优势,腕关节灵活性大,动作记忆表象能力强的结论。但是乒乓球运动其上肢并不局限于腕关节控制发力,正确的动作应当由肩、肘、腕三大关节以及手指其他关节协调配合,才能掌握高水平的“快攻”、“弧圈”与“落点”的技术和战

  • 标签: 乒乓球运动员 记忆表象 腕关节 训练水平 大关节 心理素质
  • 简介:目的探讨渐次评估肘关节稳定性,分步修复稳定性结构在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1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评估,依据影像学评估骨性结构的破坏情况,判定肘关节失稳的主要因素,分主次、先后予以修复;术中评估,骨性结构修复后进行应力试验,评估关节囊韧带损伤情况分别予以修复。术后评估,评估肘关节整体稳定性,决定是否予以肘关节的辅助稳定,并及时予以康复锻炼,随访治疗效果。结果41例术前评估认定为复杂孟氏骨折10例;恐怖三联征14例;经尺骨鹰嘴前脱位9例;单纯冠状突骨折合并脱位4例;单纯桡骨头骨折合并脱位4例。术中评估,发现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者34例,其中23例骨性结构修复后肘关节仍失稳,并对其中的18例内外侧韧带损伤者实施修复。术后评估,进行骨性修复与软组织修复后,9例肘关节存在半脱位倾向与摇摆不稳,需要支具、石膏、克氏针等辅助固定。平均随访10.4个月,41例骨折均愈合。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肘关节功能评估表,优者12例,良者19例,可者7例,差者3例。结论渐次评估骨折脱位的肘关节稳定性,可以更全面地发现肘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从而能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 桡骨 骨折 肘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康复在肘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中优19例,良1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100%;对照组中优11例,良9例,患者优良率仅为69%。结论运动康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运动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临床效果。方法 48例骨折性肘关节脱位患者,均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就诊,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7%与对照组的95.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Morrey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可以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与切开复位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对患者机体损伤小,因而实用性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骨折性肘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解决低龄儿童因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导致复位困难的问题,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方法辅助术中复位,观察复位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16例桡骨头化骨核显影不明显或不显影的桡骨颈骨折儿童行术中肘关节造影,然后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7岁,平均5岁1个月。按O’brien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术中肘关节造影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造影剂为碘海醇。采用1枚2.0mm克氏针进行经皮插入骨折断端撬拨复位,2枚1.2~1.5mm克氏针通过骨折断端或骨折断端近端内固定。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价术中造影对复位效果的影响。结果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桡骨头的关节面,有效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直观地判断复位后的效果。按照Metaizeau的整复标准评价,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00%。术后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个月。按照Metaizeau的疗效标准评价,16例均为优,优良率100%。随访时拍片复查未见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无桡骨头缺血坏死,无针眼感染及桡神经深支损伤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可有效提高儿童桡骨颈骨折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的复位优良率及临床疗效优良率。

  • 标签: 肘关节 造影 儿童 桡骨颈骨折
  • 简介:背景:肘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其中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最严重,包含了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及尺骨冠突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肘关节,恢复其稳定性,术中注意骨折与韧带的固定与修复,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目的:探讨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3-56岁,平均(36.89±9.40)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标准:Ⅰ型17例,Ⅱ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6.50±3.57)个月,其中,16例没有疼痛,2例轻微疼痛,没有严重疼痛。最后随访时,屈曲90°-140°,平均125.06°±18.12°,伸直丢失0°-70°,平均21.83°±16.93°,旋前20°-85°,平均64.69°±15.25°,旋后30°-85°,平均59.50°±12.73°。所有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显示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72±1.87)周。所有患者肘关节在伸屈位和内翻位稳定,维持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的同心圆复位。3例术后6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Brooker-1级),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经康复锻炼后未见进一步进展;没有桡骨头假体的下沉或明显的肱骨小头骨磨损。根据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标准,本研究58-98分,平均(81.89±9.39)分,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有利于恐怖三联征损伤的复位和固定;修复桡骨头、冠状突和内外侧副韧带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便于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尺骨冠突骨折 桡骨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理疗按摩治疗儿童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研究组在这基础上联合中医理疗按摩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肘关节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肘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时,研究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理疗按摩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理疗按摩 肘关节 功能障碍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近20年的少年标枪运动员肘关节损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少年运动员肘关节损伤的原因。

  • 标签: 青少年 标枪 肘关节 损伤
  • 简介:摘要:在网球练习中,由于技术动作要求比较特殊,肘关节很容易产生运动损伤,较为常见的是网球肘。为了减少运动员肘关节网球肘的发病率,本文从网球教学中肘关节损伤原因展开调查,并以此为依据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网球肘的治疗方法,并提出科学饮食,注意钙的补充、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肘关节力量练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等措施,希望为网球练习者提供帮助。

  • 标签: 网球运动 肘关节 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重建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肿瘤学和功能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肿瘤切除后采用全肘关节置换术重建的26例肘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37.6±19.9)岁,中位年龄35.0岁(范围:11~81岁)。23例中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癌4例,尤文肉瘤4例,骨肉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原发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低级别中心性骨肉瘤1例,骨旁骨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浆细胞骨髓瘤1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混合瘤1例;良性肿瘤6例,低级别恶性肿瘤4例,高级别恶性肿瘤13例。肿瘤发生部位:肱骨远端19例,尺骨近端3例,肘关节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整块切除方法,切除后骨缺损,根据软组织条件分别采用限制型肿瘤假体和半限制型Coonrad-Morrey假体进行重建。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纳入流行病学数据、重建长度、复发及转移的肿瘤学指标、手术相关并发症、疼痛量表、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截骨后重建骨缺损长度为(12.5±3.9)cm,手术时间(154.1±50.1)min,出血量(262.2±100.9)ml;13例采用定制肿瘤限制型假体,10例采用Coonrad-Morrey半限制型假体,平均随访(50.8±41.4)个月。23例总体五年生存率为64.3%,良性肿瘤、低级别恶性和高级别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39.7%;3例肺癌、3例尤文肉瘤于随访期内死亡(6/23,26.1%),1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滑膜肉瘤局部复发(2/23,8.7%)。根据MEPS评分标准,23例患者的优良率为82.6%(19/23),肘关节中位活动范围由术前35°提高至术后85°(t=-13.787,P<0.05),NRS评分术前中位5.0分降至0.5分(t=14.391,P<0.001)。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9/23,39.1%),近期并发症为神经损伤4例,局部感染1例,远期并发症为假体松动和失效4例,假体5年生存率为82.0%。MSTS 93评分指数平均和中位数分别为84.5%±11.0%和88.3%。结论肘关节周围肿瘤经广泛切除肿瘤局部控制良好;全肘关节置换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显著改善功能,限制型和半限制型假体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 标签: 肘关节假体 关节成形术,置换,肘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64排螺旋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0例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先采用常规体位扫描,再采取优化体位扫描,对比两种体位扫描方式CT单次扫描X线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优化体位扫描CT单次扫描X线辐射剂量显著比常规体位扫描低(P<0.05);优化体位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0%,显著比常规体位扫描的96.00%高(P<0.05)。结论:64排螺旋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减少X线辐射剂量。

  • 标签: 肘关节 64排螺旋CT 优化体位扫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肘关节功能障碍是临床中的常见并发症,多因肘部创伤后长期固定或治疗不及时引发局部软组织粘连而影响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障碍,对于本症的诊疗,李波教授基于中医正骨“骨正筋柔”理论,提出“理筋纠错,动静结合”的诊疗思路,以“活动术配合骨科外敷剂”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效果好,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廉、效的特点,易于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李波 肘关节 活动术 骨科外敷剂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肘关节功能障碍是临床中的常见并发症,多因肘部创伤后长期固定或治疗不及时引发局部软组织粘连而影响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障碍,对于本症的诊疗,李波教授基于中医正骨“骨正筋柔”理论,提出“理筋纠错,动静结合”的诊疗思路,以“活动术配合骨科外敷剂”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效果好,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廉、效的特点,易于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李波 肘关节 活动术 骨科外敷剂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肘关节骨折病人术后实施早期功能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本院骨科开展手术治疗的86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时段2016年2月至2023年2月。将所有病例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划分2组,每组平均43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观察组术后采取早期功能康复治疗。从肘关节活动度(ROM)、肘关节功能情况评估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相比组内干预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同时观察组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肘关节ROM康复效果对比,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肘关节骨折病人术后实施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肘关节骨折 早期功能康复治疗 肘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