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腹腔感染流行特点,为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确诊后12h内,采集其腹腔引流液中段标本,进行菌种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致病菌对主要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16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45株。革兰阳性菌77株(31.4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革兰阴性菌168株(68.57%),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敏感(≥9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敏感(≥9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敏感(≥90%)。结论:通过对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及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奠定基础。

  • 标签: 腹腔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某一线城市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特征,为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务质量、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某一线城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数据库提取2015-07-2016-06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资料1063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304例患者中男58641例,女47183例,男女比例1.24∶1。患者平均年龄(53.6±24.1)岁,≥75岁和25~44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25.0%。院前急救的高峰季节为春、冬季,一天中高峰时间段为8:00~00:00和20:00~22:00。疾病谱中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院前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4.3±5.4)min。结论:院前急救患者的数量在季节、时间和疾病谱等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趋势,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据此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 流行病学 疾病谱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急诊就诊的 200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诊科就诊的发热性疾病的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发热病因分布。 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就诊时间多在晚间,以冬、夏季为主,其病情复杂多样,以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居多,小部分为非感染性发热。 结论:发热病例复杂多变,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发挥急诊的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发热 急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田县性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方法对2013—2017年青田县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5种性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全县共报告性病2138例,年均发病率78.88/10万,依次为65.16/10万、65.33/10万、75.71/10万、83.14/10万、104.18/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71.569,P=0.000)。各种年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梅毒(37.63/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4.20/10万)、尖锐湿疣(9.41/10万)、淋病(6.12/10万)、生殖器疱疹(1.5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198,P=0.000)。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及330国道沿线镇街;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69,P=0.000);以20~49岁年龄组(62.86%)和农民(54.26%)为主。结论青田县性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需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加强综合防控工作。

  • 标签: 性病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目的为卫生部门在阜阳市居民中开展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阜阳市2007年3月~2008年2月间的院前急救自杀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479例自杀患者中,女性占64.1%,农民占62.4%,自杀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自杀者被发现的时间大部分在白天,自杀行为发生的高峰在6~9月份,有90.40%的人采取服毒的自杀方式。结论自杀预防主要在于社会预防,充分利用社区卫生的力量进行自杀预防。

  • 标签: 急救医疗服务 自杀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作者简介刘荣格,女,39岁,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河北省平乡县,研究方向急救医学。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建院三年急诊科抢救的危重病种规律及抢救成功率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建院始20097~20127三年来在急诊科抢救的789例危重症患者的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疾病谱、病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心血管、脑血管、中毒、院外死亡是急诊科前五位危重病种;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组最多285例,占3612%;心肺复苏病例数最多的是“院前死亡”,院前死亡中年居多75例,占512%,全天就诊高峰在2000~2200为就诊高峰。结论急诊工作的核心是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综合全面评估,及时解除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并尽快分流,应关注青年人心里健康,减少自发行为造成致死、致残率,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加强院前急救及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级全科急诊医师。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症 流行病学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789 emergency critical patient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level 3 comprehensive hospital
  • 简介:目的分析贵州省口岸性传播疾病(以下称性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2年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对各类出入境人员进行性病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检测人数1721人次,检出梅毒2例,检出率0.12%.2002检测人数1491人次,检出梅毒11例,检出率0.74%.以上均为隐性感染者.结论梅毒感染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的检测.

  • 标签: 贵州市 出入境人员 梅毒感染 流行病学 性病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田地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方法对1261名吸毒者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对所有检测对象用统一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逐项询问,并采集静脉血5ml,HIV试验采用ELISA方法。结果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和不同吸毒方式与HIV感染有关系。结论和田地区吸毒人群中男女HIV感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高危行为严重,应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HIV在该人群和向其他人群的传播。

  • 标签: 吸毒 HIV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2004-2013年梅毒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2010及SPSS15.0对2004-2013年佛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结果:2004-2013年佛山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7632例,其中后天梅毒454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94/10万,年报告发病率缓慢上升,2012年达到高峰;Ⅰ+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曲线平缓;隐性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与后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基本一致;近十年胎传梅毒共报告2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7.4/10万活产数,2004至2007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年龄组别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30-3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顺德区和南海区病例数最多。结论:青壮年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但老年人群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梅毒监测,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我市梅毒的流行

  • 标签: 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潮州市麻疹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发病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结果2004-2009年潮州市共报告麻疹718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人数最高出现在2007年,共报告373例,最低为2009年的14例,每年发病高峰出现在春秋转季时节,人群中分布集中在0-15周岁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72.28%,职业集中在散居儿童和学生,占73.40%。结论散居儿童和学生是防控麻疹的重点人群,实施强化免疫能很好控制麻疹流行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疫情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地区3年来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情况,寻找原因并提出控制的方法。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7年的伤寒及副伤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报告78例伤寒、副伤寒病例,其中伤寒26例,副伤寒52例;男性54例,女性24例,男女性别比为1:0.44;发病最高的年龄段为20~29岁,占48.7%;发病人群主要为工人雇员,占59.0%;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夏秋季病例相对较多,但月份集中程度不明显。结论深圳地区伤寒、副伤寒的发病呈常年散发,以副伤寒为主。年轻的男性外来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工厂区和出租屋村的街边饮食摊档进行监督和管理。

  • 标签: 伤寒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急诊就诊的200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诊科就诊的发热性疾病的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发热病因分布。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就诊时间多在晚间,以冬、夏季为主,其病情复杂多样,以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居多,小部分为非感染性发热。结论发热病例复杂多变,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发挥急诊的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发热 急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急诊就诊的 200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诊科就诊的发热性疾病的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发热病因分布。 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就诊时间多在晚间,以冬、夏季为主,其病情复杂多样,以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居多,小部分为非感染性发热。 结论:发热病例复杂多变,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发挥急诊的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发热 急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流行表现。方法对2017年8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0名对象展开Hp抗体的测定。结果本处对象Hp抗体测定结果显示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患有上消化道疾病病史者Hp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疾病病史者,且其中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以男性为主,特别是既往患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更易获得感染,对此特点应高度重视,以加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

  • 标签: 健康体检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市龙沙区丙肝发病的特征规律,进一步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利用病例研究方法对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2009年报告的162例乙型肝炎进行了流行。结果乙肝的报告发病率为16.85/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分布表现为30岁~50岁为高峰年龄段,干部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发患者群,季节分布无明显特征。结论我区中青年男性的丙肝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提示针对我区丙肝发病的分布特征,应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控制和降低丙肝发病率。

  • 标签: 分析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流行调查分析,查明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感染来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早扑灭疫情。方法采用现场流行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病例采集血清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2013年4月26日出现首例出疹病例,疫情历时31天,共发生病例98例,罹患率为14.58%(98/672)。疫情波及全校91.67%的班(11/12),均为学生发病,教师无病例发生。在25份患病学生的血清标本中麻疹IgM-Ab均为阴性,有19份检出风疹IgM-Ab阳性。结论此事件为一起风疹疫情的暴发。

  • 标签: 风疹 暴发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