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弹力绷带法在术中绕动脉穿刺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经皮桡动脉穿刺穿刺采血患者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术中都采用弹力绷带法。实验组在采用弹力绷带法的同时还用自制冰袋冷敷,对照组只使用弹力绷带法。观察两组患者引起的疼痛、麻木、肿胀感等客观体征,以及局部皮肤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性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弹力绷带法在术中绕动脉穿刺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减少风险。

  • 标签: 弹力绷带法 术中 中绕动脉穿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瘘(RCAVF)成熟的因素,尤其是术前血管直径和动静脉瘘成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RCAVF手术的患者资料。共有280例患者(女性105例,37.5%)纳入该项研究,年龄为(56.6±14.8)岁。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分别为(2.3±0.5)mm (范围:1.5~4.0 mm)和(2.4±0.6)mm (范围:1.5~4.3 mm)。术前常规行动脉和静脉彩超标记并测量血管直径。根据患者动静脉瘘功能性成熟情况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术前静脉和动脉直径、糖尿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吸烟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有无差异。结果238例(238/280, 85.0%)RCAVF达到功能性成熟。成熟组和未成熟组在年龄、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吸烟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成熟组,未成熟组的桡动脉[(2.1±0.4)mm比(2.4±0.5)mm, t=3.858,P<0.001)]和头静脉直径[(2.0±0.5)mm比(2.4±0.5)mm, t=5.019,P<0.001)]较小。女性患者(34.4%比54.7%,χ2=6.282,P=0.015)、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8.8%比21.4%, χ2=5.929,P=0.026)也是动静脉瘘未能成熟的影响因素。当桡动脉直径大于2.05 mm(92%比74%, P<0.01),头静脉直径大于1.85 mm (93%比53%, P<0.01)时,动静脉瘘成熟率显著增加。结论术前血管直径是影响动静脉瘘成熟的主要因素,适合动静脉造瘘的最小桡动脉和头静脉直径分别为2.05 mm和1.85 mm。女性、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也是影响动静脉瘘成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血管直径 成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行桡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组)的300例患者及行股动脉介入治疗300例(股动脉组)的冠心病患者,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两组在动脉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桡动脉组在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日短等方面优于股动脉组。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术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检查所获得的各项参数不仅对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对各种重症的症断,鉴别诊断与指导都十分重要。由于桡动脉为周围动脉,位置表浅,采血方便,易于加压止血,护患易于接受,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造成损害。

  • 标签: 桡动脉 血气分析 动脉穿刺采血 穿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对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来对76位老年结核病合并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150次桡动脉采血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90°和45°进针,而观察组采用<45°进针法。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桡动脉采血使用<45°角度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采血 不同角度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目的改进婴幼儿穿刺采血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对108例住院需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皮下血肿及其它护理并发症。结论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安全、易行。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传统的静脉采血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桡动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桡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颞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桡动脉比颞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X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X2=10.67;P<0.01)。讨论桡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 6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依据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所取得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术肢血氧饱和度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预防桡动脉闭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且行经桡动脉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术后均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按常规松解压迫器,观察组术后压迫术肢尺动脉30 s,同时监测术肢拇指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进行松解减压。比较两组的术后桡动脉内膜增生情况、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前臂肿胀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的桡动脉内膜增生面积、内膜增生厚度均较对照组更小,其桡动脉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均较对照组更大;术后24 h内,观察组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前臂肿胀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在术后12 h、24 h、36 h、48 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舒适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而护理后观察组各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根据术肢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调节压迫止血强度,可有效减少术后急性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舒适度,改善心理状态,使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 桡动脉 血氧饱和度 压迫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对两种途径介入治疗的3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分析。结论两者相比较,桡动脉途径介入不仅损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期间短、住院费用低,而且护理观察也简单、便捷,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冠脉介入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61.1±8.0)岁。根据移植血管材料分为桡动脉组(47例)和大隐静脉组(62例) ,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结果、移植血管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方式(停跳或不停跳、乳内使用、远端吻合口数目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感染和二次开胸发生率均高于大隐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发生率方面高于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术中应用桡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且采用序贯吻合法,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序贯吻合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桡动脉途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经股动脉途径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实施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经桡动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动脉 冠心病 诊断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皮下瘀斑、穿刺口感染。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阐述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并发症的护理,旨在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舒适度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目前,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最为常用,相对于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桡动脉表浅,周围无重要器官及关节,易于穿刺及压迫止血,且患者术后无体位限制,可以减少长时间平卧引起的腰背疼痛,避免了排尿困难及下肢深静脉栓塞。通过对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恰当对成功完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