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式,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 方法 研究我院收治的 76 例 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均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入院,数字法随机分组。两组均采用了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加用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依帕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2 型糖尿病( DPN )患者血尿酸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8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尤为 DPN 分为对照组(单纯 2 型糖尿病, 31 例)与观察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49 例),对比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 SAU 水平及 周围神经病变多因素。 结果: 观察组 SU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SUA 是 DPN 发生、发展的独立高危因素 。 结论: SUA 是 DPN 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 SUA 水平对减少或抑制 DPN 的发生、发展、发挥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指标预测还需循证医学加以研究。

  • 标签: 2 型糖尿病 血尿酸 周围神经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度洛西汀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入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患者中选择5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度洛西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使用度洛西汀的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BG、NC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比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NCV及FBG等临床症状指标,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度洛西汀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2 型糖尿病( DPN )患者血尿酸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8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尤为 DPN 分为对照组(单纯 2 型糖尿病, 31 例)与观察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49 例),对比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 SAU 水平及 周围神经病变多因素。 结果: 观察组 SU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SUA 是 DPN 发生、发展的独立高危因素 。 结论: SUA 是 DPN 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 SUA 水平对减少或抑制 DPN 的发生、发展、发挥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指标预测还需循证医学加以研究。

  • 标签: 2 型糖尿病 血尿酸 周围神经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烯酰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金华市中心医院9例丙烯酰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结果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以肢体远端麻木为主要特征,伴有痛觉减退或过敏,深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脱皮等表现,其中1例存在肌力减退,1例存在小脑性共济运动障碍。肌电图检查1例患者存在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波幅下降34条(38.6%),传导速度下降2条(2.3%)。感觉神经波幅下降30条(57.7%),运动神经波幅下降4条(11.1%),感觉神经波幅下降的比例明显多于运动神经(P<0.01)。经维生素B类药物、鼠神经生长因子、激素等治疗后,患者麻木有减轻,但是未完全消失,痛觉、深感觉、腱反射恢复差,其中3例复查肌电图结果较前进展加重。结论丙烯酰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以肢体远端麻木和感觉神经轴索损害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做好防护至关重要。

  • 标签: 丙烯酰胺 中毒 周围神经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治疗的患者予以芳香疗法与按摩干预对周围神经性疼痛及疲劳症状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治疗的98例癌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同时应用芳香疗法与按摩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周围神经性疼痛及疲劳的改善价值。结果两组组内疼痛评分均随着评估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干预后7 d、14 d研究组的周围神经性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37±0.48)分、(0.32±0.25)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FSAS为(33.84±2.17)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患者应用芳香疗法与按摩干预,有效改善了疲劳度,减轻了周围神经性疼痛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芳香疗法 按摩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性疼痛 疲劳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 糖尿病性末梢神经患者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两组:观察 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观察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痛痹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 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痛痹汤加减配合西药 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 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 临床效果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锌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硫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为93.75%,两组相比,观察组较优;两组下肢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CV、SCV速度均有所增高,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效果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锌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疗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 硫酸锌 还原型谷胱甘肽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硫辛酸结合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 88 例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4 例。对照组患者口 服度洛西汀治疗 ,联合组口服度洛西汀和静脉滴注硫辛酸,比较两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MNCV)、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PNCV)、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UNCV);采用 疼痛强度简易评述量表( VR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NR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MNCV、 PNCV、 UNCV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治疗后 MNCV、 PNCV、 UNCV升高 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VRS 、 NR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治疗后 VRS 、 NR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硫辛酸结合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满意, 患者神经功能及 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 标签: 硫辛酸 度洛西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 临床效果 Clinical effect of lipoic acid combined with l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degenerative pain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力量训练联合中药熏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常规组均33例,观察组进行下肢力量训练联合中药熏洗,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动态平衡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动态平衡功能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常规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相似,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常规组。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力量训练联合中药熏洗,护理效果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力量训练 中药熏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且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30例,17例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者为DPN组,13例未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为nDPN组。两组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症状指数问卷(AUA-SI)。收集两组患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并进行DNA提取,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导入QI-IME软件分析样本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采用LEfSe软件分析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结果DPN组糖尿病病程明显短于nDPN组[(4.12±3.28)年与(8.03±6.11)年,P=0.03]。DPN组视网膜病变例数明显多于nDPN组(6例与0例,P=0.03),两组间其余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nDPN组相比,DPN组的尿液菌群丰富度显著下降(sobs指数67.24±40.25与108.69±57.18,P=0.03;chao指数81.36±47.99与122.55±55.70,P=0.04;ace指数88.58±55.03与125.78±53.03,P=0.04),但两组间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nnon系数1.53±1.11与1.91±0.87,P=0.26;simpson指数0.48±0.34与0.34±0.20,P=0.41)。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DPN组与nDPN组的菌群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菌科水平,DPN组支原体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DPN组(Metastats值0.52±0.01与0.01±0.00001,P=0.02);在菌属水平,DPN组芽孢杆菌属、杜氏菌属、纤毛菌属、变形杆菌属、丙酸菌属、假黄色单胞菌属、蛭弧菌属、不可培养土壤细菌属等8个菌属相对丰度均降低(P<0.05)。结论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尿液菌群明显不同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菌群丰富度降低,支原体科细菌可能为DPN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无下尿路症状 尿液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croRNA-217(miR-217)在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及和神经症中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Sham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机械缩足阈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 和热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值测定。qRT-PCR实验检测大鼠手术侧脊髓组织miR-217和TLR5的mRNA表达变化。另外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LV-miR-217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miR-217)、pSNL- LV-NC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NC)、假手术组,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MWT和PWTL测定,并利用q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LR5、COX-2、IL-6和TNF-α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痛行为结果显示,与Sham组[7 th d(13.58±0.30)g,14 th d(14.54±0.51)g]相比,pSNL组的MWT在术后第7天[(6.72±0.15)g,t=11.79,P<0.05]和第14天均降低[(5.72±0.22)g,t=17.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NL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以及第14天分别为(6.78±0.21)s 、(5.99±0.22)s,与Sham组[(14.86±0.35)s,(14.50±0.51)s]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7.13,均P<0.05)。qPCR实验显示,pSNL组的大鼠脊髓中miR-217表达下调、TLR5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P<0.01;t=7.54,P<0.01)。鞘内注射miR-217后连续测定MWT和PWTL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MWT与pSNL-LV-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th d:t=14.79,P<0.01;14 th d:t=15.83,P<0.01)。pSNL-LV-miR-217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均明显升高(7 d:t=14.95,P<0.01;14 d:t=16.27,P<0.01)。qRT-PCR实验显示,与pSNL-LV-NC组相比,pSNL-LV-miR-217组的miR-217明显上升(t=7.49,P<0.01),TLR5、COX-2(t=8.82,P<0.05)、IL-6(t=6.42,P<0.05)和TNF-α(t=7.46,P<0.05)的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TLR5、COX-2、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在术后第7天明显降低。结论鞘内注射miR-217能明显缓解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LR5抑制神经症。

  • 标签: microRNA-217 神经性疼痛 Toll样受体5 神经炎症 大鼠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后神经性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电针治疗可以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症相关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同时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保护脑组织和重建神经功能。结论: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抗疗效,但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针灸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神经阈值、病情相关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烟台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PN患者中随机选取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饮食疗法及运动指导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给予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神经阈值、病情相关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19%和91.2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腓肠肌神经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肽(C peptide,C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α,SD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 GSH-Px)、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DPN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调节HMGB1、CP、BDNF、MBP、SDF-1α、CysC等因子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高压氧 针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清因子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硅霜加减中药泡洗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50例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后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的患者,以硅霜加减中药处方泡洗治疗12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情况,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达到“治愈/有效”标准的时间中位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0例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治疗前为Ⅰ级13例(26.0%)、Ⅱ级21例(42.0%)、Ⅲ级16例(32.0%),治疗后0级17例(34.0%)、Ⅰ级16例(32.0%)、Ⅱ级12例(24.0%)、Ⅲ级5例(10.0%),治疗前后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硅霜 中药泡洗 周围神经毒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放化疗治疗后合并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47例)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维生素B12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51.06%(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5)。结论在乳腺癌放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治疗中,硫酸锌联合甲钴胺方案的疗效优于传统维生素B12治疗方案。

  • 标签: 硫辛酸 甲钴胺 周围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VIP、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7月,纳入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OI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共8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空白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RR=0.57,95%CI(0.40,0.81),P=0.002]及严重OIPN发生率[RR=0.35,95%CI(0.25,0.48),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甲钴胺在OIPN总发生率[RR=0.51, 95%CI(0.39,0.66),P<0.000 01]及严重OIPN发生率[RR=0.37,95%CI(0.19,0.70),P=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安全有效地预防OIPN的发生,效果优于甲钴胺,且不影响化疗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预防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DPN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均与经络密切相关。藤类植物其形蜿蜒屈曲,与人体经络形态存在相似性,临床多应用其入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其善走经络之性,通络止痛之功用。在中医"象思维"思想指导下,取象比类,结合藤类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分析及临床经验,创立七藤通络饮(鸡血藤、首乌藤、大血藤、络石藤、钩藤、海风藤、青风藤、桂枝、牛膝、甘草),在临床中治疗DPN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七藤通络饮 象思维 取象比类 中药性味 经验心得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