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保持门诊药房环境整洁有序,减少配药失误。门诊药房组织全体员工学习“5S”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门诊药房的环境清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药品不准确的数量(指在药品的调配发药过程中由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发现的差错)从每周5次减少到每周2次。结论“5S”管理在门诊药房开展是可行的,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减少了配药人员的失误,提高了配药的准确性。

  • 标签: 5S&rdquo 管理 门诊药房 调配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为日后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方案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某院为例,在医院中随机选择120位住院儿科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60人的对照组,另一组为60人的干预组。通过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儿科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还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记录,为观察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干预组院内儿科患者的感染几率要低于对照组院内儿科患者。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方式能够对儿科院内感染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适用于临床治疗中,相关医疗护理团队需要对这种护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多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 标签: 护理 儿科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持续质量改进方式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的渗漏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17年开始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并建立了专门的设质量控制团队、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目标、应用了质量控制方式,本次实验则对比了本院在2016年和2017年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检查例数、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出现渗漏症状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2017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较2016年有大幅度改善,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对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而言,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增强CT检查的安全性和质量,有利于患者检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增强CT检查 碘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中的作用。方法本院急诊于2017年10月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挑选2017年10月—2018年9月于本院急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44例作为干预组,另挑选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于本院急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44例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输液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输液意外事件发生率,还可全面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有助于保障患儿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 降低 小儿 急诊 输液意外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剖宫产产妇接受循证护理对降低其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8月本院剖宫产产妇130例,按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65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与临床恢复指标。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剖宫产产妇中有助于控制术后感染,加速康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术后感染 循证护理 产妇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把本科室的1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A组应用常规护理,B组强化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B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12.0%)明显低于A组(28.0%),B组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A组(84.0%),对比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静脉炎的预防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时发生静脉炎的现象,且可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3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积极的优质护理,50例患者抢救成功并好转出院,2例患者检出慢性病住院治疗,1例患者死亡。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改善预后。

  • 标签: 优质护理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危因素评估表用于产科护理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分娩措施,实验组采取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针对性控制。统计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者产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因素评估表用于产科护理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评估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收入本院的500例阴道分娩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产后2、24h的出血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2、24h出血量分别为(82.1±11.5)、(135.2±8.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1.1±10.6)、(161.6±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妇为27例,发生率为10.8%;研究组产后出血产妇为11例,发生率为4.4%;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产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产妇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和24h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对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专案活动在降低外来器械清洗返洗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以“降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返洗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度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护理专案小组前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返洗率。结果实施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返洗率为5.70%,显著低于实施前12.29%(P﹤0.05)。结论采取护理专案活动,可有效降低外来医疗器械返洗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卒中病人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Fegl-Mevyer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致残率。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QCC)手法来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方法成立本科室品管圈,通过大家集思广义,脑力激荡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进行问题改善。结果通过改善措施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由改善前的17.8%下降为改善后的6.6%,目标达成率112%,进步率为63%。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是设计了适合本科室的ICU终末处理核查单、修改了ICU终末处理流程和ICU护理员终末处理流程,无形成果是全组人员沟通能力、团结协助及QCC手法都有很大的进步。

  • 标签: 品管圈 终末处理 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接受呼吸机通气临床治疗的病患96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先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48例病患。仅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服务,常规组则为常规护理服务。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护理干预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呼吸机通气临床治疗的病患,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有效降低肺炎实际发生率,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呼吸机 降低 相关性 肺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94例阴道分娩产妇的一般资料。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7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助产护理,实验组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例数,记录产后24小时内平均出血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例数为3(6.38%),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23.40%),并且实验组产妇的24h内平均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阴道分娩的护理中,能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安全性,为安全分娩带来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分娩结局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24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发生率、产后12h出血发生率2.50%和1.67%低于对照组的16.67%和10.83,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显著,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值得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降低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降低耳鼻喉科病房红灯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的患者6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病房红灯亮灯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房亮灯原因最多的是健康咨询,其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对降低耳鼻喉科病房红灯率的效果明显,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耳鼻口科 病房红灯率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认知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7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接受产前检查且拟在我院住院分娩、孕满12周的200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均于产后6周门诊复查时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比较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孕妇进行产前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孕妇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度及角色转换适应力,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 标签: 产前认知干预 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