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疑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由两位放射科主治医师共同分析,取得一致结论。结果SCTA检查确诊了19例。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结论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最大优点为无创、安全、敏感,对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螺旋CT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特异性 无创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异常膨出。自从2002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 ISAT)试验证实了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来,介入材料及治疗理念不断创新,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章对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介入材料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气囊阻塞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住院诊断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29例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男女比例为2.2∶1(20/9);年龄范围为1个月~13岁,中位年龄16(6~41)个月。其中22例为静脉栓塞,以下肢静脉栓塞常见(13/29,44.8%),其次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6/29,20.7%);6例为动脉栓塞,左心耳血栓1例。纳入患儿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最为常见(19/29,65.5%),其次为心肺复苏术后(3/29,10.3%)、川崎病(3/29,10.3%)。对导管相关、长期卧床、D-二聚体升高、机械通气、静脉应用激素等血管栓塞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29例患儿中同时具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9.2%(25/29),具有5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2.8%(24/29)。结论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以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较为常见,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多见,对存在中心静脉置管、D-二聚体显著升高、长期卧床、重症肺炎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儿,发生血管栓塞性疾病风险较高,临床中应监测凝血功能并观察局部症状,以期早期识别。

  • 标签: 儿童 血管栓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移植是目前整形美容外科常用的美容及修复方法,近期自体脂肪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特别是血管栓塞并发症,一旦发生,一般都极难处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该文对自体脂肪移植术后的血管栓塞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 标签: 脂肪组织 自体移植物 眼动脉 栓塞,脂肪 肺栓塞 颅内栓塞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46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平扫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32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50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38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进行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34例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将其根据不同的护理参与情况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上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5.29%,差异显著。(χ2=5.1548;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12%以及护理总有效率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4,4.8744;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75;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实施应用细节护理干预,总体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腹部CT诊断,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确诊率为88.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研究组患者的确诊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采用腹部CT检查的确诊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确诊率比较高,检查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腹部CT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20例(时间为2014年9月-2016年3月)选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测试纳米微粒在磁场导向下对微血管栓塞效果。方法利用壳聚糖和Fe3O4磁流体合成顺磁性纳米微粒,利用体外模拟微血管观察磁粒在磁场下的凝聚,然后将纳米微粒静脉注射入大鼠并在脑区放置磁场.取脑组织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微血管栓塞情况。结果制得的顺磁性纳米微粒混悬液呈黑色,无絮状物或沉淀。电镜下测量微粒的平均有效粒径为15.3nm。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在体内外微血管内发生凝聚,栓塞微小血管。结论利用顺磁性纳米微粒进行磁靶向微血管栓塞是可行的,这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浅表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血管栓塞 纳米技术 磁靶向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体会。方法DSA引导下,经动脉途径插管使用球囊或弹簧圈行颈内动脉海绵窦栓塞,治疗。结果27例治疗后出院;1例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经及时处理后血肿吸收;1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及时处理后完全康复。结论血管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术后穿刺点出血,神经功能障碍是主要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症,及时进行治疗。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球囊 弹簧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住院诊断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29例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男女比例为2.2∶1(20/9);年龄范围为1个月~13岁,中位年龄16(6~41)个月。其中22例为静脉栓塞,以下肢静脉栓塞常见(13/29,44.8%),其次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6/29,20.7%);6例为动脉栓塞,左心耳血栓1例。纳入患儿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最为常见(19/29,65.5%),其次为心肺复苏术后(3/29,10.3%)、川崎病(3/29,10.3%)。对导管相关、长期卧床、D-二聚体升高、机械通气、静脉应用激素等血管栓塞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29例患儿中同时具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9.2%(25/29),具有5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2.8%(24/29)。结论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以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较为常见,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多见,对存在中心静脉置管、D-二聚体显著升高、长期卧床、重症肺炎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儿,发生血管栓塞性疾病风险较高,临床中应监测凝血功能并观察局部症状,以期早期识别。

  • 标签: 儿童 血管栓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源性脑栓塞是较为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具有起病急骤、变化快的特点,与其他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对不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既往其治疗方式主要是静脉溶栓,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其治疗中。基于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心源性脑栓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心源性脑栓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临床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超声组和CT血管成像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栓塞部位及间接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CT血管成像对栓塞部位及间接征象的显示率均高于超声(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对急性肺栓塞栓塞部位和间接征象的显示率较高,且创伤小、费用低,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CT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价值。方法择取经临床检查证实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纳入研究,共计60例,入院就诊与治疗时间为2013年5月-2015年8月,随机等分60例患者同为3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开腹探查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急诊腹部CT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检查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确诊率为83.3%,检查时间为29.36±6.27min,未出现失血情况,检查费用为0.6±0.2千元;对照组确诊率为100.0%,检查时间为58.63±6.52min,失血量为45.37±8.04ml,检查费用为1.8±0.4千元。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尽管准确率比开腹探查低,但是在出血量、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费用上却明显优于开腹探查,其综合效价要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诊断 急诊腹部CT 开腹探查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用于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8年8月间治疗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探查,观察组采用腹部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确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确诊率92.5%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确诊率89.5%,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5%(P<0.05)。结论急性腹部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临床确诊的率高于开腹探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腹部CT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42例肝血管瘤患者经肝动脉插管,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其中35例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周围小动脉。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CT复查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碘油沉积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CT复查统计,碘油沉积良好35例,沉积不良者7例,22例患者肿瘤缩小程度大于75%,14例患者肿瘤缩小程度在50%~75%,5例患者肿瘤缩小程度小于50%,1例患者肿瘤大小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达97.6%。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标签: 肝血管瘤 平阳霉素 碘油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118例颅内动脉瘤用可控弹簧圈行血管栓塞治疗,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患者中108例痊愈,3例长期昏迷,7例死亡.72例术后2~36个月期间影像随访,无变化者63例,复发8例,1例栓塞后再出血.结论弹簧圈栓塞疗效肯定,但定期随访是必要的,尤其对部分栓塞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血管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 201 8 年 1 月 - 201 8 年 12 月 接收的进行 血管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60 例作为 研究 对象 , 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在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肝血管瘤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2例,对照组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乳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的肝血管瘤直径变化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乳剂+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 平阳霉素 碘化油混悬乳剂 胶海绵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