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烧(创)伤愈合后形成的增生性瘢痕往往影响患者的功能和外形,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已知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成纤维细胞的过多增殖以及胶原的过多分泌有关,本实验观察了中药制剂复方消疤口服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防治瘢痕增生提供实验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10例标本均取自手术患者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6~42岁,瘢痕形成时间为烧伤后8个月到3年。瘢痕凸出于皮肤表面,发红,痒、痛症状明显,术后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患者无结缔组织疾病或可能影响结缔组织代谢的疾病,无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3个月内未使用过类固醇激素、青霉胺、抗肿瘤药物等,未接受过放射线治疗。2.主要药品、试剂:复方消疤口服液(武卫药制证字第047号)的主要成分为石斑草、川芎、乳香、丹参、红花、全蝎。DMEM低糖型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粗制Ⅰ型胶原酶、离解蛋白DispaseⅡ、MTT、DMSO、Hoechst33342、PI、NEM、Ⅶ型胶原酶、POP、POPOP、tritonX100等均为美国Sigma公司...

  • 标签: 口服液抑制 增生性 实验研究
  • 简介: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而ESRD患者动脉中膜钙化又与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ESRD患者血管钙化的机制将有助于对其的防治。有研究表明,高磷血症是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翻。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hlastgrowthfactor23,FGF-23)做为一种调磷因子被发现,它在ESRD患者的血管钙化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血管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雌激素(17β-E2)调控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是否受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APKs)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SFB,按干预因素的不同将第四代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组)、17β-E2组(B组)、17β-E2+ICI-182780组(C组)、17β-E2+PD98059组(D组)、17β-E2+SP600125组(E组)和17β-E2+SB203580组(F组)。同步化处理各组细胞后,以17β-E2直接刺激或经上述受体拮抗剂及激酶抑制剂预处理后再以17β-E2刺激。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B组的PCNAmRNA表达较A组显著增强(P<0.01),但C、D组与B组相比其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2.各组PCNA蛋白表达基本与其mRNA表达相一致。结论雌激素β受体(ERβ)及ERK/MAPK信号通路参与雌激素调控的HSFB增殖过程。

  • 标签: 雌激素 成纤维细胞 雌激素&beta 受体 激酶抑制剂 增殖
  • 简介:目的:在体外研究高糖刺激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时,HGF、TGF-β的表达以及黄芪延缓糖尿病肾病与其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于24h后用RT-PCR方法检测HGFmRNA的转录水平,继而用不同浓度的HGF刺激细胞来观察TGF-βmRNA的表达。随即用黄芪药物血清刺激细胞,观察HGF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细胞早期就有HGF表达,之后表达逐渐下降,而TGF-β在此之后出现表达上升。同时外源性HGF可以抑制TGF-βmRNA的表达。黄芪含药血清可以显著刺激细胞表达HGF。结论:高糖刺激后可以诱导HGF表达,该表达的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此外,外源性加入HGF可以降低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黄芪通过诱导HGF的产生,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标签: 肾脏肥大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糖尿病肾病 黄芪 DN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胰腺导管腺癌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CAFs通过多种细胞因子获得活化表型,促进肿瘤增殖和生长,加速肿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血管生成,增强化疗耐药。因此,针对CAFs和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有望从胰腺癌微环境角度提高胰腺导管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化疗耐药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P物质(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手术剩余正常皮肤标本取白笔者单位12例烧伤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Fb并传至6~8代。根据DMEM培养液中培养物质的不同分为sP组(含1×10^-6mol/LSP)、SP+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含1×10^-6mol/LSP、3×10^-5mol/Lspantide)、空白对照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P、spantide对瘢痕疙瘩Fh(KSF)、增生性瘢痕Fb(HSF)及正常真皮Fh(NDF)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及凋亡率的影响;另取1×10^-6mol/LSP分别培养Fh24~120h,以及sP组划分出1×10^-9~1×10^-5mol/L的浓度梯度,检测SP对上述3组不同样本中Fb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结果空白对照组各样本Fb的A值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异。SP组KSF、HSF、NDF的A值分别为0.656±0.071、0,525±0.064、0.404±0.063,凋亡率分别为(1.5±0.3)%、(4.0±0.5)%、(5.5±0.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对Fh作用的强弱为KSF〉HSF〉NDF。SP+spantide组部分抑制SP对KSF的作用而完全抑制其对HSF、NDF的作用。SP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检测结果显示,SP对KSF的作用较HSF、NDF更加灵敏、持久。结论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Fh增殖、凋亡的影响符合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特征,提示SP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P物质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病理性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硒条件下T-2毒素对大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大骨节病(KBD)软骨深层损伤和继发性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60 ~ 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饲料组(硒含量101.5 μg/kg)和低硒饲料组(硒含量1.1 μg/kg),每组12只。饲养30 d后,将常规饲料组分为对照组和T-2毒素组(100 μg·kg-1·d-1),低硒饲料组分为低硒组和低硒+ T-2毒素组,每组6只。继续饲养30 d处死大鼠,取膝关节软骨附带松质骨,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髓FGF8和FGFR3表达情况,计算关节软骨FGF8和FGFR3阳性表达率,并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定软骨下骨髓FGF8和FGFR3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光镜下,低硒+ T-2毒素组软骨细胞稀疏,关节软骨深层和中层可见空的软骨细胞囊增多,软骨细胞死亡成为红染的细胞影子,深层区域内细胞外基质降解而淡染,成为坏死无结构区,附近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低硒+ T-2毒素组大鼠关节软骨FGF8阳性表达率[(88.61 ± 10.97)%]高于对照、低硒、T-2毒素组[(10.35 ± 2.48)%、(19.26 ± 3.08)%、(58.89 ± 9.29)%,P均< 0.05],软骨下骨髓FGF8阳性表达IOD值[(16.73 ± 1.72)× 106]高于对照、低硒、T-2毒素组[(1.20 ± 0.41)× 106、(4.33 ± 0.97)× 106、(12.80 ± 1.12)× 106,P均< 0.05]。低硒+ T-2毒素组大鼠关节软骨FGFR3阳性表达率[(89.76 ± 8.59)%]高于对照、低硒、T-2毒素组[(13.18 ± 2.25)%、(21.15 ± 2.33)%、(32.55 ± 6.72)%,P均< 0.05],软骨下骨髓FGFR3阳性表达IOD值[(16.50 ± 5.36)× 106]高于对照、低硒、T-2毒素组[(7.58 ± 1.02)× 106、(10.73 ± 7.13)× 106、(9.83 ± 5.63)× 106,P均< 0.05]。结论在低硒条件下T-2毒素改变了大鼠关节软骨深层及软骨下骨髓FGF8和FGFR3的表达,FGF8和FGFR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KBD继发性改变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T-2毒素 大鼠 大骨节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 简介:目的探讨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在机械力作用下线粒体形态及细胞衰老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10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II-III级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宫旁韧带(主韧带、骶韧带),进行原代培养,使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对细胞进行力学加载,加力时间设定为4h,加力大小为0、1333μstrain(1mm)、5333μstrain(4mm),把不加力的细胞设为对照组。采用新型透射电子显微镜HT7700观察5000倍视野下线粒体形态变化,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结果随着机械力大小的增加,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线粒体出现空泡化,细胞骨架结构改变,细胞内出现凋亡小体,染色呈蓝色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衰老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范围内的机械力可导致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发生损伤性改变,并促进细胞衰老。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线粒体 细胞衰老 盆腔脏器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密度低温缺氧复氧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CF)对心肌细胞损伤和细胞间偶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CF,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n=12):密度0.5×105个/ml组(T0.5组)、密度为1.0×105个/ml组(T1.0组)和密度为2.0×105个/ml组(T2.0组)。3组置于缺氧装置中,以5 L/min的速度持续吹入95%N2+5%CO2 15 min进行缺氧处理,然后置入4 ℃冰箱培养1 h进行低温处理;培养完成后,置于37 ℃、含95%空气+5%CO2培养箱中复氧4 h。上述处理结束后,3组分别与相同密度(1.0×105个/ml)的心肌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间接共培养16 h,心肌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下层,RCF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层。共培养结束后,收集心肌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及磷酸化Cx43(p-Cx43)的表达。结果与T0.5组相比,T1.0组和T2.0组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Cx43、p-Cx43及Cx4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T1.0组相比,T2.0组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Cx43和p-Cx43表达水平降低(P<0.01),心肌细胞Cx4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缺氧复氧RCF在一定范围内呈密度依赖性地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x43的表达,降低Cx43的活性有关。

  • 标签: 低温,人工 低氧 成纤维细胞 肌细胞,心脏 连接蛋白类43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热应激处理,观察热应激下CAFs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提取结肠癌组织(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腺癌新鲜组织标本)原代培养的CAFs,收集43 ℃热应激下处理1 h的CAFs上清液作为热应激条件培养基,37 ℃持续恒温的CAFs上清液作为恒温条件培养基,处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外实验室保存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和恒温条件培养基下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和恒温条件培养基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11在条件培养基中的表达水平。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处理的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于恒温条件培养基,在72、9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5,P<0.05;t=3.866,P<0.05)。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处理的SW-480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恒温条件培养基,热应激组48 h划痕愈合率为(38.9±6.2)%,高于恒温组的(14.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5);Transwell体系共培养,热应激CAFs组48 h迁移结肠癌细胞计数为(173±30)个,高于恒温CAFs组(5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1,P<0.01)。热应激条件培养基上清中的IL-11相对吸光度值较恒温条件培养基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0,P<0.05)。结论热应激CAFs可增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该过程可能与IL-11的旁分泌调节有关。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结肠癌 热应激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喷雾剂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34例进入血液层流室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口腔溃疡发生情况、愈合时间、溃疡分布、平均愈合天数及溃疡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口腔溃疡伪膜发生率、平均愈合天数及患者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减少患者口腔溃疡伪膜的发生,使口腔溃疡面提前愈合,提高患者痛阈,降低患者疼痛感,有助于以较好状态;度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期.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异基因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溃疡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b-FGF喷雾剂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将34例进入血液层流室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口腔溃疡发生情况,愈合时间分布,平均愈合天数及病人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口腔溃疡伪膜发生率,平均愈合天数及病人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减少病人口腔溃疡伪膜的发生,使口腔溃疡面提前愈合,提高病人痛阈,降低病人疼痛感,以较好状态度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期.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 简介: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gingivalfibroblasts,HGF)和上皮细胞(humangingivalepithelialcells,HGE)初期黏附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活化法将含RGD的短肽共价连接到纯钛表面,免疫荧光法检测钛表面RGD肽。评价RGD接枝与未接枝纯钛表面对HGF和HGE初期黏附的影响。结果RGD肽可以通过CDI活化方法接枝到纯钛表面,HGF和HGE在RGD接枝钛表面黏附和增殖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未接枝钛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活性肽RGD接枝纯钛表面可有效促进HGF和HGE在其表面的黏附。

  • 标签: 牙种植体 RGD肽 牙龈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 细胞黏附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含异体角质形成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的细胞膜片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聚氨酯生物膜为载体构建含人异体KC和Fb的细胞膜片,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2016年4月—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阳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拟入组40个急性Ⅱ度烧伤创面,选择的单个创面≥10 cm×10 cm且≤5%体表总面积(TBSA),将创面均分为2个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细胞膜片组和常规治疗组。细胞膜片组创面内层覆盖细胞膜片、外覆无菌植皮纱布,视创面愈合及渗出情况于治疗开始后每1~3天更换外层纱布,每7天更换1次细胞膜片(即该组换药)。常规治疗组创面内层覆盖混合磺胺嘧啶银霜的纱布、外覆无菌植皮纱布,视创面渗出情况每2~3天更换内外层纱布。分别于治疗5、7、10、14 d,计算2组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总次数、治疗期间创面感染情况;首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伤后6~12个月,随访创面瘢痕形成情况。观察安全性指标包括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制备的细胞膜片直径约8 cm,每片面积约49 cm2,含2层或3层KC和Fb。(2)共入选43例患者,其中3例脱落。完成治疗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57岁,烧伤总面积为2%~26%TBSA。(3)治疗5、7、10、14 d,细胞膜片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Z=4.205、4.258、3.495、2.521,P<0.05或P<0.01)。细胞膜片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7(6,8)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1(7,14)d(Z=4.219,P<0.01)。细胞膜片组创面换药总次数为1(1,2)次,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的6(4,7)次(Z=5.464,P<0.01)。(4)31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在首次换药前即已愈合,9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为1(0,1)分;4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创面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为2(1,3)分。40例患者2组创面完全愈合前均未见有明显感染发生。试验结束后,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与常规治疗组创面均未见瘢痕形成,细胞膜片组创面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仅见常规治疗组创面少量色素沉积;3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仅有色素沉积,而常规治疗组创面瘢痕形成明显。(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波动主要随烧伤病程演进及创面愈合自行缓解,未见明显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与异常表现。结论含异体KC和Fb的细胞膜片可减少Ⅱ度烧伤创面换药次数、加速创面上皮化、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换药疼痛;由于其加速创面上皮化进程,可能有利于减轻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临床应用简便、安全、有效。

  • 标签: 烧伤 组织工程 皮肤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摘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在眼内如晶状体上皮细胞、小梁网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广泛存在的多功能信号分子,在基础研究中主要发挥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增生,维持干细胞特性的作用,目前在眼科临床上常用于角膜炎、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溃疡、角膜手术术后以及干眼的治疗。bFGF能促进角膜缘微环境细胞的增生,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干细胞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09-414)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真皮乳头层成纤维细胞(Fp)、网状层成纤维细胞(Fr)和成纤维细胞(MFB)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2019年5-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取皮损组织,以15例年龄匹配的女性乳房整形术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D90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从3例正常皮肤和3例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处理两组细胞0~48 h,观察细胞表型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FAP、CD90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组织中,FAP+/CD90-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FAP-/CD90+细胞集中在真皮深层,CD90+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组织深层可见大量FAP+和CD90+细胞,大量CD90+细胞同时表达α-SM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TGF-β1处理24 h时,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α-SMA+细胞荧光强度(21.058 ± 0.709、27.112 ± 0.097)均高于未处理组(11.312 ± 0.636、21.306 ± 0.464),t值为22.430、13.370,P < 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TGF-β1处理48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P、CD90、α-SMA mRNA相对表达水平(92.610 ± 3.667、1.366 ± 0.105、3.240 ± 0.141)与蛋白表达水平(0.652 ± 0.073、1.046 ± 0.119、0.946 ± 0.117)均高于处理前(均P < 0.05)。结论瘢痕疙瘩组织真皮深层的CD90+(Fr)细胞异常增生,提示针对真皮深层异常增殖活跃的FAP-/CD90+(Fr)细胞群进行定向干预可能提高瘢痕疙瘩治疗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乳头层成纤维细胞 网状层成纤维细胞 CD90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例SCA3患者和3名正常对照,其中3例SCA3患者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重复序列拷贝数分别为14/76、20/80和21/82,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别获得其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共济失调3型蛋白、高尔基基质蛋白 130(GM130)以及高尔基重排堆蛋白2(GORASP2)的蛋白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态。结果通过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SCA3患者与正常对照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患者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突变的共济失调3型蛋白,细胞活力降低(t=5.06,P=0.007)、凋亡增加(t=3.77,P=0.020),高尔基体形态发生碎裂,GM130表达量增加(t=5.23,P=0.006),GORASP2蛋白表达量下降(t=4.35,P=0.012);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结构混乱。结论SCA3患者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高尔基体发生碎裂,高尔基体形态和结构异常可能参与了SCA3的发病。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成纤维细胞 皮肤 高尔基体 细胞凋亡 细胞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circIGF2BP3对光老化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6例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以每日10 J/cm2长波紫外线(UVA)连续照射14 d,建立UVA诱导的光老化成纤维细胞模型(UVA处理组),未经处理的正常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Western印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验证建模是否成功。Western印迹法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P62、LC3-Ⅱ、LC3-Ⅰ表达,qRT-PCR验证光老化与正常成纤维细胞间circIGF2BP3表达差异,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注释。将原代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空载组、UVA +空载组,circIGF2BP3过表达组、UVA+ circIGF2BP3过表达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两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UVA处理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61.33% ± 5.78%)、P21蛋白表达(1.25 ± 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7% ± 0.32%、1.00 ± 0.05,t = 9.49、4.26,P < 0.01、< 0.05),而细胞活力(74.33% ± 3.48%)显著低于对照组(100%,t = 7.38,P < 0.01)。UVA处理组P62蛋白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circIGF2BP3的相对表达量为0.72 ± 0.04,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 0.03),t = 5.46,P < 0.01。circIGF2BP3过表达组P62蛋白表达(0.60 ± 0.01)及LC3-Ⅱ/Ⅰ比值(0.71 ± 0.01)均显著低于空载组(1.00 ± 0.02、1.00 ± 0.01;t = 16.25、2.75,P < 0.01、P < 0.05);UVA + circIGF2BP3过表达组P62蛋白表达(1.05 ± 0.02)及LC3-Ⅱ/Ⅰ比值(2.04 ± 0.05)亦均显著低于UVA +空载组(1.31 ± 0.02、2.72 ± 0.14;t = 10.49、6.47,均P < 0.01)。结论circIGF2BP3可调控UVA诱导的光老化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水平,为防治光老化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皮肤衰老 细胞衰老 自噬 成纤维细胞 环状RNA circIGF2BP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2(Hsp22)对TGFβ1刺激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成体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TGFβ1刺激诱导成纤维细胞激活。采用不同浓度的Hsp22(1,2,4,8,10 μg/mL)孵育成纤维细胞24 h,观察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泌的影响;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RT-PCR检测促纤维化因子的转录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SMA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可能的信号蛋白的改变。结果CCK8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TGFβ1刺激后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增多(P<0.05),纤维化相关的基因转录明显增加(P<0.05)。1,2,4,8,10 μg/mL的Hsp22均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8 μg/mL和10 μg/mL的Hsp22能够抑制α-SMA表达(P<0.05),减少纤维化相关的基因的转录水平(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WNT和β-catenin激活水平增加,GSK3β的磷酸化增高,β-catenin的核转位增多(P<0.05);10 μg/mL的Hsp22处理能够抑制WNT和β-catenin的激活水平,减少GSK3β的磷酸化表达,减少β-catenin的核转位(P<0.05),减少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Hsp22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断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泌。

  • 标签: 热休克蛋白22 成纤维细胞 心肌纤维化 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 应激 转化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