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健康教育对女性体检的作用。方法将500名女性健康体检(筛选过程中剔除已经患有重大疾病的体检和55岁以上的女性),随机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人,对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的健康体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额外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女性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以及对健康体检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检的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体检对健康体检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在健康体检异常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健康体检异常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于2018年7月开始实施健康管理干预,对比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所有健康体检异常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实施后研究对象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管理干预的实施可针对性改善健康体检异常生活方式,缓解其消极情绪,提高其治疗、干预依从性,同时对生活质量及预后结局的改善也具有重要价值,可考虑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体检异常者 健康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体检在整个体检过程实施全程护理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8年1月份——2019年1月份接受健康体检的420例体检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流程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护理过程两组体检分别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体检体检中体检时间、体检质量、体检效率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体检对象护理满意度达到92.86%(195/210),较比对照组81.9%(172/210)的调查结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体检对象所有体检时间、体检质量评分、体检效率评分较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进行健康检查需要进行多个项目的检查,时间较长,检查项目及部门也不同,全程的护理干预的实施,利于体检对象对目前项目操作的了解,积极配合,提高体检质量;同时指导进行下一项体检项目,使体检有明确目标,利于与户合理人员建立和谐信任度的关系,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体检 体检流程 全程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调查无偿献血对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在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6月之间所有的无偿献血之中随机抽取 200位无偿献血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无偿献血的个人基本信息、献血认知、献血态度等情况。共下发 200份调查问卷表, 200份全都完整收回,结果表明种种因素都会对献血的献血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无偿献血还没有完全了解关于献血的常识,对于献血认知度不高。相关献血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关于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研究了无偿献血认知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 标签: 无偿献血认知 献血者 影响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潜在器官供捐献器官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XX市的798例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本地常住人口612名,外地来XX市人口176名,按照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出生地将798名调查对象进行分组,使用器官捐献量表、死亡态度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对不同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测评,比较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对捐献意愿的影响。结果男女被调查对象的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以上学历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评分高于大学以下学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来自农村地区被调查器官捐献意愿低于城镇被调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公民器官捐献意愿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影响较大,本文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及成长于城镇被调查的器官捐献意愿更高。。

  • 标签: 公民 器官捐献 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在健康体检异常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与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20 例健康体检异常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于 2018 年 7 月开始实施健康管理干预,对比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所有健康体检异常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实施后研究对象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5 )。 结论: 健康管理干预的实施可针对性改善健康体检异常生活方式,缓解其消极情绪,提高其治疗、干预依从性,同时对生活质量及预后结局的改善也具有重要价值,可考虑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体检异常者 健康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人群HIV检测结果及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EXECL数据库对HIV病例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分析。结果2018年5076份血清检测中确诊为HIV患者为9例,总确认阳性占比为0.18%;2019年共检测5572份血清检测中确诊为HIV患者为12例,总确认阳性占比为0.21%。结论就当下我国整体的情况而言,HIV依旧处于低流行状态;而就表现特诊而言,均是以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HIV的检测结果,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检测,并定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

  • 标签: HIV 检测结果 感染者 特征
  • 作者: 苏燕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邯郸市传染病医院 河北邯郸 056002)  【摘 要】目的:分析体检者采血后发生皮下血肿的预防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我院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各组3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体检者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是26.67%,B组发生率为3.33%,A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避免体检者在采血后出现皮下血肿,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培训培训( TTT)模式在内科伤口治疗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 由内科 2名取得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认证的造口治疗师担任教育,设计 28周的伤口造口培训课程,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 29名培训(内科伤口联络员)进行培训。再由培训对其所在科室的护士 进行二次培训。结果 对培训前后培训伤口相关理论知识和培训能力进行评价,抽查内科各层级护士,评价二次培训前后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上指标在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结论 运用 TTT培训模式对内科护士进行伤口造口等知识的培训,为内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伤口联络员,更好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护理服务。并且能够提高临床护士对伤口造口知识等专业综合素质能力

  • 标签: 培训者培训 在职培训 伤口造口护理 内科护士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管理对体检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体检人群中抽取8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3)与并行健康管理干预实验组(n=43),观察两组体检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各种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患者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有效的降低了其发病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健康管理 代谢综合征 体检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整形美容受术进行鼻整形术,分析对体像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3月选择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完成鼻整形术的患者,分析患者术前、术后体像障碍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术前无体像障碍42例,占65.63%,术后无体相障碍58例,占90.63%,术前、术后比较体现术后比例值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体像障碍的部分CMSS评分情况与术前非体相障碍患者相比分数更高,其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进行鼻整形术的患者极容易在术前发生体相障碍,可通过手术改善,且术后不会有体像障碍进展表现。

  • 标签: 鼻整形术 整形美容受术 体像
  • 作者: 刘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江苏省淮安市中心血站     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    目的:探讨血站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按照献血年龄、献血次数、献血量的不同,对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分组调查,对收集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共33508位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有3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其中,18~25岁组的献血反应率要高于26~40岁组和41~55岁组,并与后两组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初次献血组献血不良反应率要高于多次献血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献血量的多少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必然联系,200ml与300/400ml献血人群在献血不良反应数据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类影响因素,应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让献血者的更满意、临床用血的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