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状态下上颌半口义齿基托边缘封闭区及中线区不同位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及其与牙尖斜度、腭穹窿形态的关系。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对牙尖斜度为0°、20°、30°的尖、平、凹型腭穹隆形态的上颌半口义齿进行加载,得出义齿基托磨光面各节点的三维变形方向及数值。结果:双侧后牙加载时基托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唇系带切迹区及后缘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变形值增加。全牙列加载时基托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唇系带切迹区及后缘区变形方向随牙尖斜度变化而变化。切牙乳突区变形值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而增加。单侧后牙加载时后缘区、对侧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同侧颊侧边缘区变形方向随牙尖斜度变化而变化。后缘区及切牙乳突区变形值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而增加。凹型腭穹窿形态基托在全牙列及双侧后牙加载时背离变形值小于尖型及平型,压向变形值(切牙乳突区及后缘区)大于尖型及平型,在单侧后牙加载时对侧颊侧边缘区背离变形值小于尖型及平型,切牙乳突区压向变形值大于尖型及平型。结论:加载方式和牙尖斜度共同影响上颌半口义齿基托变形的方向及大小,牙尖斜度的增大可明显增大基托的压向变形和背离变形值。腭穹窿形态可明显影响基托的变形值,凹型基托较平型及尖型基托在边缘封闭区有较小的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值,在切牙乳突区有较大的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值。

  • 标签: 上颌半口义齿 变形 加载方式 牙尖斜度 腭穹窿形态 三维有限元
  • 简介:【摘要】明确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脊柱变形及脆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社区医生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意见,避免老年患者误入康复保健误区,贻误最佳防治时期,最终导致脆性骨折发生而危及老人的生命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风险 防治策略
  • 简介:1999年8月4日天津市和平区10名游客结伴到塘沽海滨娱乐城度假旅游.中午就餐后,引起9人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温升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证实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物中毒 调查 烧鸡 奇异变形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将鲍曼不动杆菌从变形菌迁徙生长的血平板上分离出单个菌落的方法。方法:选取住院病人送检的痰标本作为研究样本,结合相关资料文献,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单个菌落操作。观察平板生长情况。结果:经过实验后,发现使用氨曲南、阿莫西林、阿米卡星K-B药敏纸片可有效分离单个菌落。结论:为进一步提升分离效果,应对氨曲南、阿莫西林、阿米卡星K-B药敏纸片等药物进行联合运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变形杆菌 血平板 单个菌落 分离方法
  • 简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Al-6.0%Zn-2.0%Mg-1.5%Cu-0.4%Er-0.15%Zr合金进行压缩变形实验,变形温度为300~460℃,应变速率为0.001~10s-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变形条件下合金的金相组织,确定合适的热变形参数。研究表明:Al-6.0%Zn-2.0%Mg-1.5%Cu-0.4%Er-0.15%Zr合金的峰值应力随应变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合金软化机制由动态回复转变为动态再结晶;流变应力随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应变速率为10s-1时合金微观组织显示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合金热变形行为可用双曲正弦修正Arrhenius函数关系式表示,热变形激活能为Q=219.99kJ/mol。

  • 标签: Al-Zn-Mg-Cu-Er-Zr合金 热变形 流变应力 显微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面积变化及其与视物变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38例42只眼纳入研究。均行BCVA、视物变形评分表、扫频光源OCT及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61±0.21;平均视物变形度(M)值为0.66±0.38;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为(337.71±57.63)μm;平均浅层、深层FAZ面积分别为(0.113±0.037)、(0.202±0.03)mm2。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25G PPV,同时剥除视网膜前膜(ERM)及内界膜(ILM )。观察手术后12个月FAZ面积、M值及BCVA变化情况;同时分析FAZ面积与M值之间的相关性。手术前后BCVA、M值、CMT、FAZ面积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BCVA、M值与CMT、FAZ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手术后12个月时,浅层、深层FAZ面积分别为(0.146±0.021)、(0.240±0.019)mm2,较手术前明显扩大(F=8.484、14.346,P<0.001、<0.001 );平均M值为0.12±0.22,较手术前明显降低(F=17.763,P<0.001 );平均logMAR BCVA为0.47±0.19,较手术前明显改善(F=5.044 ,P=0.001 );平均CMT为(270.60±33.27)μm ,较手术前明显下降(F=13.545,P<0.001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浅层FAZ面积与M值呈负相关(r=-0.816,P<0.001 ),与BCVA无相关(r=-0.198,P=0.216 );深层FAZ面积与BCVA、M值呈负相关(r=-0.422、-0.882 ,P=0.005、<0.001 )。手术后浅层FAZ面积与手术前后M值呈负相关(r=-0.791、-0.716,P<0.001、<0.001 ),与手术前后BCVA无相关(r=-0.290、-0.296,P=0.063、0.057 );深层FAZ面积与手术前后BCVA、M值呈负相关(r=-0.343、-0.330、-0.732、-0.694 ,P=0.026、0.033、<0.001、<0.001 )。结论PPV联合ERM及ILM剥除能有效恢复IMEM患眼浅层、深层FAZ面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视物变形程度;浅层FAZ面积与视物变形度呈负相关,深层FAZ面积与视物变形度、BCVA呈负相关。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中心凹无血管区 视物变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物变形程度(M)及其与黄斑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确诊的累及黄斑RRD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首次PPV后视网膜解剖复位。PPV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物变形、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 ),同时记录黄斑区微结构改变包括是否存在黄斑前膜(ERM )、黄斑囊样水肿(CME)、视网膜下液(SRF)以及椭圆体带(EZ)和外界膜(ELM)的完整性。应用M-chart表进行M检查。分析手术前后BCVA、M值变化及与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BCVA和M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BCVA、M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15±0.43、0.62±0.17、0.39±0.18、0.34±0.13,患眼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31 ,P=0.000 );平均CRT分别为(476.0±104.1)、(299.8±29.9)、(272.2±17.8)、(261.0±19.3)μm,手术后CRT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18,P=0.000 )。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M值分别为0.62±0.54、0.43±0.41、0.32±0.36;不同时间平均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20 )。手术后,存在黄斑区微结构异常48只眼(84.2%,48/57 ),包括EZ和ELM完整性中断、SRF、CME、ER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呈明显正相关(r/rs=0.672、0.385、0.932,P<0.05 );与手术后BCVA (r/rs=0.503)、EZ和ELM完整性(r/rs=0.497、0.472)、SRF (r/rs=0.416)、CME (r/rs=0.821)、ERM (r/rs=0.632)无相关性(P>0.05)。结论累及黄斑的RRD PPV后BCVA明显提高,M逐渐减轻;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相关。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觉障碍 黄斑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