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多苞裂萼苔Chiloscyphuspolyanthus(L.)Cord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渡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是(+)-桉烷-3-烯-6β,7α-二醇(1)、(+)-桉烷-4-烯-1β,3α,6β-三醇(2)和(+)-桉烷-4(14)-烯-3α,7α,11-三醇(3),还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4)、二十五烷酸单甘油酯(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苔藓 多苞裂萼苔 倍半萜
  • 简介:化学发光的发现历史悠久,但把化学发光技术与核酸分子杂交结合起来,建立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却是近几年的事。1983年Heller和Schneider首先将化学发光技术引入了核酸的分析,这是继建立发光免疫技术之后,化学发光技术应用的又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还不多,本文试就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有关的应用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化学发光反应 化学发光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杂交分析 DNA探针 核酸杂交技术
  • 简介:目的:从银耳孢糖中分离、纯化3种均一多糖,TSP-2a~TSP-2c,研究其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方法:银耳孢糖经DEAE-SephadexA-50分离得TSP-2,进一步采用SephadexG-150分离纯化得TSP-2a~2c,经凝胶色谱法和HPGPC方法鉴定其纯度.利用化学方法和色谱及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TSP-2、TSP-2a~TSP-2c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促进细胞因子IL-1α、IL-6、IL-8分泌的增加.结果:TSP-2a~TSP-2c为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1100kD、500kD、400kD.组成糖为岩藻糖(Fuc)、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和葡萄糖醛酸(GlcA).其结构都以(1→3)一D—Man为主链,并在O-2,O-4,O-6位上有分支点.各均一多糖在不同程度上对细胞因子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结论:TSP-2a~TSP-2c均为一多分枝的结构复杂的酸性杂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

  • 标签: 银耳孢糖 细胞因子 放射免疫法
  • 简介:尿液分析仪做尿蛋白定性,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的特点,可为临床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干扰物影响尿蛋白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加以注意。试纸法测定尿蛋白的原理是根据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膜块中主要含有酸碱指示剂溴甲酚蓝(pH3.0~4.6)、枸橼酸缓冲系统和表面活性剂。在pH为3.2时溴甲酚蓝产生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白蛋白结合,产生

  • 标签: 尿蛋白测定 试纸法 干化学 高球蛋白血症 尿液分析仪 溴甲酚蓝
  • 简介:目的通常光化学法建立一个新的和临床病理机制相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lusion,简称CRAO)模型.方法家猫静脉内注入光化学药物,激光照射视网膜动脉后形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动脉模型,经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证实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成功地建立了CRAO模型,病理切片也证实阻塞的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结论光化学法可建立和临床病理机制相的CRAO动物模型,此法操作简单,为临床研究CRAO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光化学法
  • 简介: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针对国家教育部关于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该课程体系的改革,试图按国际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使培养的人才既符合国情需要又能与国际接轨。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 课程体系 改革 医学检验专业 临床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从国产蔓生百部根部,分得五种新的生物碱,分别是对叶百部碱B(1),对叶百部碱C(2),脱氢对叶百部碱B(3),脱氢对叶百部碱C(4)和异丽江百部碱(5),它们的结构经IR,MS和各种2DNMR技术,结合同类物的波谱对照以阐明,其中1为对叶百部碱的C-15差向异构体,2为1的C-9差向异构体,3和4分别为1和2的perhydroazaazulene环脱氢产物,5为丽江百部碱不饱和内酯的螺环异构体。

  • 标签: 蔓生百部 生物碱 对叶百部碱B 对叶百部碱C 脱氢对叶百部碱B 脱氢对叶百部碱C
  • 简介:通过对现阶段理工类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所选用药物化学教材的分析,指出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药物化学教材改革设想。

  • 标签: 制药工程专业 药物化学 教材
  • 简介:为了及时传播和推广血液净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探讨该领域疑难与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我国血液净化水平的提高,中华医学会《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社定于2006年4月19日-22日在北京举办“北京血液净化学术论坛”。著名医学家黎磊石院士、王海燕教授、谌贻璞教授任论坛名誉主席,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杂志社社长王辰教授任组委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常务副院长、杂志总编辑李学旺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席,由著名专家做主题讲座并主持讨论。

  • 标签: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净化 学术论坛 专家委员会 会议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人工栽培红豆杉是解决红豆杉的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探索人工栽培的红豆杉的化学基础,对人工栽培三年的南方红豆杉进行化学研究、方法: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全株的乙醇提取物,经用脱色素、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从其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得20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UV,IR,ESI—MS,^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这20个化合物分别为2α-deacetoxytaxinineJ(Ⅰ),taxuyunnmlineC(Ⅱ),yunnanxane(Ⅲ),taxinineJ(Ⅳ),1-dehydroxy—baccatinⅥ(Ⅴ),taxol(Ⅵ),19-debenzoyl-19-acetyhaxinineM(Ⅶ),taxinineM(Ⅷ),taxicin(Ⅸ),laxa-4(20)-11-diene-2a,5a,10β-triaceloxy—14β,2-methybutyrale(Ⅹ),baccatinⅢ(Ⅺ),cephalomannine(Ⅻ),7,13-dideacetvl-9,10-didebenzoyhaxchininC(ⅩⅢ),taxamairinA(ⅩⅣ),taxamairinB(ⅩⅤ),α—conidendrin(ⅩⅥ),secoisolariciresinol(ⅩⅦ),isotaxiresinol(ⅩⅧ),t?-sitosteml(ⅩⅨ),daucosterol(ⅩⅩ);其中化合物Ⅶ,Ⅹ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结论:人工栽培三年的南方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同野生的南方红豆杉相近.

  • 标签: 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 19-Debenzoyl-19-acetyltaxinine M 7 13-Dideacelyl-9 10-didebenzoyltaxchinin C
  • 简介:如何培养高技能的医学检验人才是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实验教学基础上,发挥“系科合一”的优势、利用科研资助、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技能培训、加强临床实习的技能训练和考核。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技能培养 教学改革
  • 简介:生物化学是包括医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化学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更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医药学、农学、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研究都进入了分子水平,都要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例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及蛋白质工程等。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人才,不仅要牢固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还要学会应用先进的实验方法进行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因此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给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原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水平较低,验证实验占主要地位,许多工作内容已不适合现今教学的需要,急需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进研究,以满足课程建设和现代中医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 标签: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