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来建立尿液分析的标准。方法随机选取100份尿液样本进行观察。结果球蛋白、尿素、碱性物质会使尿蛋白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假阳性,而青霉素、球蛋白会产生假阴性;维生素C会使尿隐血分析过程中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结晶则会出现假阳性;蛋白、糖对尿白细胞分析会出现假阴性现象,标本放置过久则会导致出现假阳性;维生素C会使尿糖分析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则产生假阳性。结论尿液常规化学分析检验的结果非常重要,严格操作手法、避免各环节的失误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常规 干化学 分析
  • 简介:摘要尿液化学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但因为检测方法的原因,检测结果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对尿液化学检测中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化学检测的众多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对尿化学检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影响尿化学检测的因素有尿液的收集、化学试纸的选择和应用、放置时间、维生素C、药物、污染物等。

  • 标签: 尿干化学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化学分析结果,作为尿沉渣显微镜筛选对管型检查的影响。方法使用优利特(vritest-150)尿液分析仪及配套优利特VRITA系统尿试带和规范的尿沉渣显微镜法同时对349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查对比分析,选用不同筛选标准,探讨可被筛选标本中管型漏检率。结果分别单纯以白细胞阴性、红细胞阴性或蛋白≤O.25g/L。作为筛选标准,其病理性管型漏诊率分别为63.8%、30.1%、20.1%。如果将上述三项指标联合作为镜检筛选标准,在360例含有管型的标本中,只有29例透明管型为O~1/LP(属参考范围内),未见病理性管型漏检。结论仪器和试纸质量合格。实验结果以同时白细胞阴性、红细胞阴性、蛋白质阴性为筛选标准,对病理性管型检查影响不大。

  • 标签: 干化学 显微镜检查 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化学法检查和尿沉渣检查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中,观察与探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部就诊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化学法检验及尿沉渣法检验。对化学法、尿沉渣法下尿常规检验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为14.38%,明显高于尿沉渣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检测定量白细胞阳性率为22.50%,明显高于化学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法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检阳性率分别为21.88%,34.37%,均明显高于尿沉渣法以及化学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测中使用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的检测的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沉渣 尿常规检验
  • 简介:尿液分析仪做尿蛋白定性,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的特点,可为临床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干扰物影响尿蛋白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加以注意。试纸法测定尿蛋白的原理是根据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膜块中主要含有酸碱指示剂溴甲酚蓝(pH3.0~4.6)、枸橼酸缓冲系统和表面活性剂。在pH为3.2时溴甲酚蓝产生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白蛋白结合,产生

  • 标签: 尿蛋白测定 试纸法 干化学 高球蛋白血症 尿液分析仪 溴甲酚蓝
  • 简介:摘要尿常规为临床常用检验手段,其检验结果对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帮助,尿液检验已成为多种疾病诊断过程中一项必要的检查内容,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临床在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时,常用到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尿沉渣镜检法以及尿化学法。前者操作较为复杂,但诊断准确度比较高;后者操作更为简便一些,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诊断准确率相对偏低。本文中对尿常规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 标签: 尿液 干化学法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尿分析仪为尿液检验向自动化迈进一步,也提高了定性和半定量结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我们所用的迪瑞公司生产的HT-150尿分析仪和试纸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认为所用仪器应掌握影响尿液化学测定结果的多种因素及解决的方法。只有样才能达到测定结果准确,以便发挥仪器应有的效能。现就化学10项检测结果浅谈一下影响因素。

  • 标签: 干化学法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化学分析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2例尿路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调取患者资料,明确患者患病类型。之后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化学分析,对照组给予显微镜观察,了解患者尿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的正确率和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类疾病的检出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时间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分析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检出率较高,检测时间短,可在后续检验活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干化学 医学检验 肾结核 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尿常规是现代临床疾病辅助诊断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尿常规化学检验具有检验速度快、参数多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在临床实践检验中,一些中间环节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尿液检验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控制措施,以全面加强对尿常规检验质量的控制。本文就基于此,对尿常规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尿液 干化学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及泌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并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尿液分析虽然提高了尿液分析的检测速度但是部分实验室已不再对尿液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笔者就尿化学法和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进行对比关键词干化学分析;尿沉渣镜检;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5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ysmex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化学分析在尿常规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非离心尿标本分别用Sysmex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化学分析法,同时对1687份尿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全部正常的713例标本中,有31例为有形成分分析仪镜检异常,假阴性率为4.34%.化学法检查为异常的974例标本中,有139例为有形成分分析仪镜检正常,假阳性率为14.27%。结论Sysmex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直观、高效地观察到有形成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联合化学检测更好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Sysmex UF&mdash 500i 尿液有形成分 干化学分析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