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把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内蒙行动和精神文明教育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为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凝聚力量。本文以内蒙自治区为例,分析地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背景,说明目前内蒙自治区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现状,并深入探究地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问题和具体对策。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地区男性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生活状况,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68例35~60岁男性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了解其术后的生活状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患病前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8.9%的患者表示患病后生活质量受到情绪变化、生活习惯和性生活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中,术后对性生活的焦虑感、患病前6个月和术后的性欲强度、患病前6个月和术后性生活的频率、出现勃起功能障碍以及轻体力活动情况等影响了生活质量。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心脏病患者的生活状况,将地域的饮食特点、性教育列为疾病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及其配偶必要的饮食指导、性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尽快摆脱地域的高血脂、恢复正常的性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内蒙古地区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生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包头地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于包头朝聚眼科医院就诊的治疗后双眼随机3次非接触眼压值≤20 mmHg(1 mmHg=0.133 kPa)的PACG患者182例364眼,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月收入、治疗花费总额、青光眼治疗时间、手术及药物治疗史、最佳矫正视力(BCVA)、Humphrey视野指标以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25(NEI-VFQ-25)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年龄与VFQ-25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他数据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VFQ-25评分、HADS评分与上述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75±8.43)岁。VFQ-25综合得分为68.59±14.43,HADS、焦虑亚量表(HADS-A)和抑郁亚量表(HADS-D)得分分别为16.00(12.00,20.00)、8.00(6.00,10.00)、8.00(6.00,10.00)。焦虑或抑郁状态(HADS-A或HADS-D评分>10分)患者占比分别为18.1%(33/182)和13.7%(25/182)。受试者年龄与视功能较好眼BCVA和视功能较差眼BCVA均呈正相关(rs=0.36、0.29,均P<0.01),与损害较轻眼Humphrey视野平均缺损(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轻眼VFI、损害较重眼VFI均呈负相关(rs=-0.21、-0.23、-0.30、-0.23,均P<0.01)。VFQ-25评分与年龄、视功能较好眼BCVA、视功能较差眼BCVA均呈负相关(rs=-0.32、-0.34、-0.48,均P<0.01),与损害较轻眼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轻眼VFI、损害较重眼VFI均呈正相关(rs=0.37、0.45、0.38、0.46,均P<0.01)。HADS-A评分与损害较轻眼MD呈负相关(rs=-0.20,P<0.01);HADS-D评分与视功能较差眼BCVA呈正相关(rs=0.26,P<0.01),与损害较轻眼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重眼VFI均呈负相关(rs=-0.21、-0.22、-0.22,均P<0.01);HADS评分与视功能较差眼BCVA呈正相关(rs=0.22,P<0.01),与损害较轻眼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重眼VFI均呈负相关(rs=-0.20、-0.20、-0.21,均P<0.01);VFQ-25评分与HADS-A评分、HADS-D评分、HADS评分均呈负相关(rs=-0.41、-0.41、-0.45,均P<0.01)。经多因素分析,影响VFQ-25评分的因素包括年龄(P<0.01)、教育水平(P<0.01)、治疗花费总额(P<0.05)、视功能较好眼BCVA(P<0.05)和损害较重眼MD(P<0.01);影响HADS评分的因素包括性别(P<0.05)和VFQ-25评分(P<0.01)。结论内蒙包头地区PACG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和焦虑或抑郁状态患者占比均较低。随着年龄增加,PACG患者视功能下降,视野损害程度加重,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下降,焦虑和抑郁程度加重。教育水平低、治疗花费总额高的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较差;女性患者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简称内蒙)氟骨症患者人口学特征,以及患者治疗意愿、治疗现状、治疗效果,为下一步制定氟骨症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3 - 6月,对内蒙11个盟(市)全部3 570名氟骨症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信息、治疗意愿、治疗现状及治疗效果。不同人口学特征氟骨症患者治疗意愿、治疗现状比较,以及不同种类药物治疗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氟骨症病例3 570人,其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1.29 ∶ 1.00,2 014/1 556);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79岁(95.4%,3 406/3 570);蒙古族患者占36.0%(1 285/3 570);低学历(小学及以下)患者占82.2%(2 935/3 570);85.0%(3 035/3 570)的患者有药物治疗意愿,37.1%(1 325/3 570)的患者已经开展了药物治疗;37.5%(1 338/3 570)的患者有手术治疗意愿,0.2%(8/3 570)的患者已经开展了手术治疗;联合用药(98.5%,194/197)和单独服用软骨保护类药物患者治疗有效率(98.3%,173/176)均高于单独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患者(84.2%,48/57,P均< 0.05);手术治疗效果良好(8/8)。结论内蒙氟骨症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蒙古族患者占一定比例。目前,全区有治疗意愿氟骨症患者尚未全部得到有效治疗,且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应提倡开展多种氟骨症治疗形式,以缓解症状、减少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氟骨症 人口学特征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下内蒙地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探索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543名内蒙地区进行医护人员网络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焦虑水平发生率为 1%,抑郁水平发生率为 2%,其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正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抑郁水平相较其他医护人员低 结论:该文章问卷发放时间处于疫情的有效控制时期,且内蒙确诊人数相对其他省份少,医护人员对战胜疫情的信心逐渐加强,并且医护人员的复工日期早,社会支持系统好,可能受上述因素影响内蒙地区医护人员普遍心理状况较好。

  • 标签: 心理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人群病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8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连续10年在内蒙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的6个旗县的30个病区村,调查居民饮茶习惯,在每个监测村抽取10户家庭,采集其砖茶样本,检测砖茶氟含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在每个监测村,采集集中式供水水样1份,检测水氟含量;茶氟及水氟检测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同时检查监测村所有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对监测村所有36 ~ 45岁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X线检查及氟骨症诊断。结果2009-2018年,共采集砖茶3 000份,茶氟几何均值为522.01 mg/kg,常住人口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2.52 kg,人日均茶氟摄入量为4.11 mg。依据《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标准,10年间有6年危险商> 1;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有5年危险商> 1,即存在健康风险。2012-2018年共检测水样210份,水氟几何均值为0.90 mg/L,合格率为84.76%(178/210)。共检查8 ~ 12岁儿童5 384人,检出氟斑牙患者1 562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9.01%(1 562/5 384),氟斑牙指数为0.62,流行强度为极轻度流行。共对1 890名36 ~ 45岁成人进行X线拍片,氟骨症检出率为18.10%(342/1 890),其中,中、重度氟骨症患者共77例。结论内蒙自治区居民饮用的砖茶氟含量较高,存在健康风险,而8 ~ 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呈极轻度流行,成人检出中、重度氟骨症患者。应持续强化砖茶市场监管,加强居民健康教育。

  • 标签: 氟中毒,牙 氟骨症 监测
  • 简介:摘要:学校传染病防控是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且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极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随着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力推进,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关注,如何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本文就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地区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水平,研究分析内蒙个别地区饮用水中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原因。方法根据已筛查结果再次采集内蒙地区部分城镇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水样,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微量铀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其放射性指标异常的原因,估算居民饮水摄入放射性所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自来水样品总α放射性活度0.508~1.00 8 Bq/L,出厂水总α放射性活度0.507~1.965 Bq/L。激光荧光法测量自来水铀浓度范围为3.41~35.71 μg/L,出厂水铀浓度范围为3.62~32.61 μg/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量自来水中的238U浓度范围5.83~34.36 μg/L、232Th浓度范围0.002~0.359 μg/L;出厂水中的238U浓度范围5.62~29.41 μg/L、232Th浓度范围0.003~0.327 μg/L。结论通过对内蒙部分地区饮用水样的复测分析研究发现,水样中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原因源于铀,铀含量的偏高导致总α值偏高。

  • 标签: 内蒙古 饮用水 放射性指标 有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耐药、毒力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12月皮肤科住院患者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及鼻腔分泌物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疑似金葡菌菌落,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金葡菌毒力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sst-1、pvl、hla、clfA 4种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金葡菌菌株中的相对表达量。对金葡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率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曼-惠特尼U非参数检验。结果在210例住院患者中,共分离金葡菌85株,包括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54株(病例组),鼻腔部位31株(对照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5株金葡菌中1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85株菌对青霉素耐药率[90.59%(77/85)]最高;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00%(51/85)、61.18%(52/85),未发现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PCR显示,病例组菌株pvl基因检出率(33.33%,18/54)高于对照组(12.90%,4/31,χ2 = 4.28,P = 0.038)。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对照组菌株clfA相对表达量[3.87(2.30,5.94)]高于病例组[1.63(0.95,2.62),P = 0.007]。85株金葡菌分型共得到17个ST型别,其中主要优势型别为ST398-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20/71)和ST22-MRSA(9/14)。ST22-MRSA菌株毒力基因pvl检出率(14/14)明显高于非ST22型MRSA(0,P < 0.001)。结论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葡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这些抗生素不应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皮肤金葡菌感染性疾病发病可能与毒力基因pvl有关;金葡菌鼻腔定植可能与clfA基因有关。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毒力因子类 多位点测序分型 耐药 毒力基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供应商开发、管理在内蒙工业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中的运作实践进行研究,为高校食堂建立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供应商开发、管理运作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

  • 标签: 供应商开发 供应商管理 运作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蒙阿拉善左旗2010-2014年人间布病疫情流行实验室结果,为我旗布病疫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根据《内蒙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通知要求,2010~2014年连续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对阿拉善左旗2010-2014年间6个苏木镇的18个嘎查的抽样调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布病发病率为1.3/10万,2011年为0.6/10万,2012年为0,2013年为6/10万,2014年为21.33/10万。结论我旗布病疫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2013年~2014年疫情出现反弹,表明布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 标签: 人间布病疫情 流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锡林浩特市畜产品从业人员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暴露因子和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8年在内蒙畜产品加工区的锡林浩特市,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模牛羊屠宰加工相关企业的员工,以及从事畜产品收购、贩运、市场交易、街头屠宰等活动的个体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抽中的企业进行整群调查,对个体从业人员采用市场内寻找和义诊招募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重点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工作工种以及工作习惯,并采集调查对象血清进行检测。对布病血清检测阳性病例的工作习惯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5家牛羊屠宰加工企业371名工人,其中24人血清检测阳性;调查个体从业人员219人,其中38人血清检测阳性。不同工种中,企业工人共涉及10个工种,其中死羔处理工人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6.67%(4/15),其次是剔骨肉工人,阳性检出率为14.71%(15/102)。个体从业人员涉及10个工种,其中剔骨肉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0.00%(6/12);其次是处理死羔,阳性检出率为33.82%(23/68)。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企业工人调查了13种工作习惯,有5种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嘴刁工具、划伤皮肤、不戴帽子、污染全身和污染头面;对个体从业人员调查了12种工作习惯,有5种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不戴口罩、下班后不洗澡、污染四肢、污染头面和饭前不洗手。结论从事剔骨肉和死羔处理工种感染布病风险较高,个体和企业工人均有一些工作习惯,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

  • 标签: 布鲁菌病 高发区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科学有效地选择抗生素治疗鼠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37株分离自内蒙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和媒介的鼠疫菌,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药敏试验方法中的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硫酸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氨苄青霉素钠、氯霉素、盐酸壮观霉素、头孢呋辛钠、盐酸四环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共11种抗生素对137株鼠疫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IC50、MIC90(能抑制50%、90%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并根据CLSI标准判定其敏感性。结果检测的137株鼠疫菌未发现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硫酸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氨苄青霉素钠、氯霉素、盐酸壮观霉素、头孢呋辛钠、盐酸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具有单独或多重耐药性。根据CLSI标准,137株鼠疫菌对11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中,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及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抗菌活性较高,MIC90均< 0.250 μg/ml;盐酸壮观霉素的抗菌活性最低,MIC90为16.000 μg/ml。结论内蒙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分离的鼠疫菌未发现对11种抗生素具有单独或多重耐药性,应对鼠疫菌进行持续的耐药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区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重点人群发病特征,明确布病感染相关知信行等影响因素,为制定布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农区布病重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的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调查未患布病者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布病相关知识调查,并对布病健康相关行为(包括饲养牲畜、打扫圈舍、人畜共井、免疫接种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调查人群892人,881人有效回收问卷,其中男性445人,占50.51%;女性436人,占49.49%。年龄为(51.34 ± 11.87)岁,范围为5~83岁。布病抗体阳性153人,感染率为17.3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2.47%(100/445),女性感染率为12.16%(53/436),男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1,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饲养牛、打扫圈舍、人畜共井、牛羊粪便浇地、免疫接种牲畜是布病感染危险因素(OR=1.905、1.568、1.320、1.428、1.488,P均< 0.05)。结论呼伦贝尔市人间布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密切接触染疫牲畜及其排泄物等是布病感染危险因素,应该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以做好布病的有效防控工作。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病例-对照研究 健康相关行为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自孔新萍成为医生那天起,善良的母亲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她:“患者都是生了病才来找你的,他们希望你帮他们治好,你一定要好好地待他们。”

  • 标签: 眼科专家 包钢医院 内蒙古 眼睛
  • 简介:目的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和内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健康人群的骨量分布差异和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藏族健康男女1531名,年龄20~79岁。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傣族男女、西藏藏族男女和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女性的峰值骨年龄段均在30—39岁,蒙古族男性峰值骨年龄段在4|D~49岁。傣族和藏族男性骨量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蒙古族男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傣族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0.80%,藏族女性为13.67%。蒙古族女性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三个民族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比较,男性除藏族和蒙古族20—3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除傣族和藏族20-2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成人傣族男性与藏族和蒙古族健康成人男性相比骨密度有显著差异,藏族和蒙古族男性40岁以后骨密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傣族女性与蒙古族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傣族与藏族女性30岁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是种族、地域,还是生活习性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密度值 民族 健康人群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TM骨密度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区常住居民布鲁菌病(简称布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布病预防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5 - 12月,选择呼伦贝尔市农区莫旗、阿荣旗作为调查地点,每个旗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村,选取调查村内年龄≥14岁、居住至少1年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检验师分离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血清者进一步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由调查人员采用面对面个案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资料、布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流行病学接触史、防护情况、一般行为状况等,计算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共分离血清880份,其中,RBPT阳性185份,进一步进行SAT,SAT阳性率为17.27%(152/880)。调查对象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6.73%(16 450/35 200)。男、女性知晓率分别为47.82%(8 473/17 720)、45.64%(7 977/17 480);21 ~ 40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60.94%(3 705/6 080)];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人群知晓率分别为45.96%(11 969/26 040)、48.79%(3 962/8 120)、49.90%(519/1 040);调查前1年内有过牲畜饲养行为人群知晓率为47.35%(8 011/16 920),而无此行为人群知晓率为46.17%(8 439/18 280)。结论呼伦贝尔市农区常住居民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加大对知晓率较低人群的宣传教育力度。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知晓率 防护措施
  • 简介:蒙西镇地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180公里。全镇现辖渠畔、碱柜、羊场、新民、其劳图、苏亥图、巴音温都尔、伊克布拉格8个村嘎查和隆安社区、蒙西社区2个居委会,苏亥图、巴音温都尔、其劳图、新民村标准化村卫生室4个,渠畔、碱柜、羊场、伊克布拉格"四村合一"一个,全镇总面积19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38人。

  • 标签: 鄂托克 新民村 隆安 常住人口 嘎查 体检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村中老年人抑郁的流行情况,并探讨砷中毒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分别于2016年12月和2018年4月,对巴彦淖尔市45周岁及以上的农村中老年人进行一对一访谈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的抑郁情况、砷中毒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砷中毒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70名巴彦淖尔市农村中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15.3%(133/870)。砷中毒者178人,其中抑郁37人,检出率为20.8%;非砷中毒者692人,其中抑郁96人,检出率为13.9%。砷中毒、非砷中毒者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7,P = 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与抑郁相关的因素后砷中毒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是非砷中毒者的1.8倍[调整后比值比(AOR) = 1.8,95%置信区间(CI):1.1 ~ 3.1,P < 0.05]。结论巴彦淖尔市农村中老年人抑郁检出率较高,砷中毒可能增加抑郁发生的风险。

  • 标签: 砷中毒 农村中老年人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