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王夫之这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在近代著名史家胡敬心目中,是一位捍卫道统,传承风教的正统大儒形象。为"去其小疵,存其大纯",胡敬著述《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一书,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读通鉴论》的偏颇之处。本文在详细论述《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史论特点后认为,是书不仅是研究王夫之学术思想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而且也是清末民初保守派史家历史撰述的一个典型,其在中国史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胡思敬 《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 王夫之 《读通鉴论》
  • 简介:近年来,人们对八巴文的研究已相当的活跃和深入。一系列学术论文的发表、有关专著的再版(译补)、一些新的八巴文文献的不断发现和刊布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有理由认为,由于方法论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八巴文元音标记法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众所周知,八巴文是由元朝第一任国师、尊号为八巴的藏人罗追坚赞根据藏文创制的。因为用藏文的某些辅音字母来充当元音字母(或使其有元音读音),在书写规则上又和回鹘蒙古文一样自上而下地书写,因此,八巴文无论在字形上,还是在书写上都形成其不同于藏文的一些特点。这是不难理解的,也是很自然的。但是,人们在他们的八巴文研究中,似乎人为地夸大了这些

  • 标签: 八思巴文 元音字母 标记法 蒙古文 方法论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简介: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藏族政治家,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他出生于西藏萨迦派世家,幼年学习佛教,10岁时来凉州,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19岁离开凉州,跟随元世祖忽必烈,并被“尊为国师”,之后又“升号帝师大宝法王,更赐玉印,统领诸国释教。”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超人的智慧,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弘扬佛法。他在凉州的十年间,对藏族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八思巴 凉州 帝师 成长 藏传佛教 藏族历史
  • 简介:张舜徽先生早年治学,循着清人"由小学入经学"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接触马克主义之后,在吸收中国马克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他实事求是,在以阶级分析学说研究古文字、考证劳动人民史事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其经世致用思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运用马克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中国马克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张舜徽 经史考证 经世致用 马克思主义史学
  • 简介:徜徉在马克故居在马克诞辰200周年来临的时候,我得到一个机会,随'纪念马克诞辰200周年赴欧洲红色旅行团'造访马克的故乡,德国西部小城特里尔。去年,在十月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曾经造访了圣彼得堡、莫斯科。今年,在马克诞辰200周年的时候,又能够

  • 标签: 公社社员 巴黎公社 探访马克思
  • 简介:“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首句。“道”意指宇宙的本体,万物之玄妙。它贯穿大至宇宙,小至一草一木、一器一皿之中,无时不存,无处不在。《道德经》是智者的书。它向人们诉说“道”,论辩“道”,授人以“道”。从政者,老子之“道”教你如何治.以无为而治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 标签: “道” 《道德经》 设计 当代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
  • 简介:“思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被这样定义的:它是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在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堂上处处可见。他们巧妙地引导,善意地点拨,总能使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笔者以于永正、薛法根、王崧舟等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通过观察研究他们的导行为,揣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些策略。

  • 标签: 语文课堂 特级教师 《现代汉语词典》 引导学生 “思考” 思维活动
  • 简介:荀子在《非十二子》指斥孟五行,根本原因在于荀子重视礼,而《五行》、孟子突出、强调“形于内’’的“德之行”或仁,属于儒家内部的派别之争。《五行》仁义礼智圣概念体系与“行于内”、“不形于内”主张间存在表述上的矛盾,这是荀子批判孟五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子思、孟子在对“五行”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荀子将其一视同仁,并不正确。

  • 标签: 荀子 五行 苟子 孟子 存在 批判
  • 简介:最近我们从国外一份钱币资料上发现,鄂西北(鄂北)苏区马克头像银元还存在着将民国银元改铸的情况。观察资料所见,这枚鄂北苏区马克头像壹元银币反面(镰刀、斧头一面)左下侧尚留有“中华民国三年”几字的残迹及袁大头头顶的残迹。正面(马克头像一面)能见到嘉禾图案的残迹,从而不难看出此币乃用“中华民国三年”的袁大头银币改铸的。对此,我们试作如下探讨。1.我们认为此币不是伪品,据分析作伪者不可能为此草率地将“民三·袁大头币”伪作成

  • 标签: 鄂西北 鄂北 伪品 版别 团花纹 三年
  • 简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赛典赤·赡丁的研究日益重视。一些学者代表们于2004年在云南大学召开了“首届赛典赤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关于此次会议具体讨论的议题,可以参阅高发元主编的《首届赛典赤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和姚继德的《赛典赤·赡丁:中一伊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首届赛典赤·赡丁研究国际会议综述》一文。因为关于该次会议已有相关综述,

  • 标签: 赛典赤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际会议 新中国成立 云南大学 国内外
  • 简介:一、墓葬概况1995年4月28日,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县文管会联合在东山镇腰二村将军山东坡,清理发掘了一座古墓。(图一)该墓保存完好,方向185°,系以俗称的“三合土”浇筑而成的明代墓葬,十分坚固。墓葬平面……

  • 标签: 南京市 明代 四川 右布政使倪阜墓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县是中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基层行政组织。具体到明代,州县对上承接朝廷、省、府,对下连接乡里、保甲等基层社会,是中央布于地方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域治理的好坏甚至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深入分析《宝坻书》这部明代县域治理的重要文献,阐释袁黄在宝坻的治理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明代县域治理的认识,而且能够为现代的县域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明代 县域治理 袁黄 《宝坻政书》
  • 简介: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妙味无穷。在文章写作中,恰当的引用不仅能展示它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的特点,还能够使文章翔实丰满,起到片言居要、激活语言表达力、彰显文章底蕴、传承文化等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一书中所用的古诗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阐释古诗文在其文中的作用,探索该书所用古诗文对当下古代文学教学的意义。

  • 标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引用 古诗文 反思
  • 简介:奏鈔是唐前期三省體制下處理日常務的主要文書,隨着唐宋間中書門下體制的發展,一度淡出歷史舞臺。北宋元豐改制將中樞務劃分爲"有法式事"與"無法式事"兩部分,奏鈔恢復行用,成爲處理"有法式事"的專用文書,並以"條例"作爲判事依據。從奏鈔的實際運用中可以看出,元豐改制重建的三省與唐代已有所不同,尚書省在務運行中吸收了中書門下體制的諸多特點,中書與門下兩省亦存在新的制衡機制。而奏鈔復用的更大意義在於將皇帝從繁3)的細務中解放出來,標誌着宋代君主走向務前臺的進一步深化。

  • 标签: 奏鈔 徐謂禮文書 元豐改制 中書權重 條例
  • 简介:因为一直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是一个不受当时普鲁士(德国)当局欢迎的人。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被当时的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境流亡英国,一直过着政治流亡者的生活,从1849到1883年逝世,马克在伦敦生活了34年。逝世后,由于政治上和家庭经济上的种种原因,也只能安葬在英国。因此要寻访马克的足迹,英国是不可不来的。

  • 标签: 马克思 英国 伦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故事 驱逐出境
  • 简介:《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了一组直接与佛教造影像艺术有关的仪轨文书,它们是布端造《大菩提塔样尺寸法》、“天竺胜诸怨敌节怛哩巴上师述”《圣像内置总持略轨》和“大元帝师发巴述”《略胜住法仪》。这三部仪轨分别从造塔尺寸、圣像内置总持和胜住法仪,即开光仪轨等三个方面来解释造影像的步骤和规范,当曾对元代汉地建造藏式塔/像起过具体的指导作用。本文对八巴造《略胜住法仪》(Rabtugnaspa’iphyaglenmdorbsdus)进行对勘、研究,冀借助藏文原本厘定汉译文文本,并追述此胜住仪轨的源流。

  • 标签: 八思巴 帝师 影像艺术 仪轨 尺寸 圣像
  • 简介:福(1832--1920)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经文家、翻译家,其一生抄写、注解、翻译伊斯兰教经卷多部,并致力于中国伊斯兰教教育事业。2007年是海恩福先生逝世88周年,本文就所接触到的资料,将海福先生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贡献作一概述,以示纪念。

  • 标签: 海思福 经堂教育 贡献
  • 简介:有关元代乌藏宣慰司的几个问题张云乌藏宣慰司即乌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省称,是传统中的吐蕃三大地理区域之一。这三大地理区划先后有变化。较早是指上部纳里三围(Stodmngah-risskor-gsum)、中部乌藏四茹(Bardb...

  • 标签: 乌思藏 宣慰司 汉藏史集 宣慰使 都元帅府 《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