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你到底是谁你摸摸自己的身体.感觉妈妈的肉长在你童年的骨骼上,腰腿酸痛时,你用妈妈的表情体验疼痛。

  • 标签: 身体 妈妈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 简介:英国中产阶级产生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其价值取向融合了上层贵族和下层平民的美德,通过文学作品得以强化和传播。绅士概念的变化揭示了中产阶级对于身份认同的诉求,也展示出文学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塑作用;郊区住宅的兴起体现了中产阶级对城市问题的担忧.他们试图借助空间隔离摆脱城市贫民的不良影响,维持体面生活。

  • 标签: 近代英国 中产阶级 身份焦虑
  • 简介:华人离散译者在跨文化体验中遭遇的多重文化冲突,导致其身份的定位模糊和认同困难,他们从事的文化译介活动必然引发其多重身份相互博弈,而这种身份博弈和协商将对其文化译介思想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这种身份博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全球化语境下,华人离散译者的身份协商对其理智的文化协调依然至关重要。离散译者群体具备突破固化本土思维模式的跨文化协调能力,在文化自觉、受众意识、译介渠道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应在“文化走出去”大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身份博弈 文化协调 离散译者 文化译介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五四”时期是作家作品辈出的一座艺术高峰,无论是当时思想界求新求异的突变潮流,还是社会上大刀阔斧的政策改革,都是作家们的生花妙笔之材。众所周知,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受外来新思想的影响,在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合时发生了不少的碰撞,由此,不少作家拿起笔杆的同时,心中却也愁绪郁积,他们出生的年代是晚清,而他们胸中想要倾诉的是民国,提笔即忘字,不是不想写什么,而是实在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在那样一个犹犹豫豫却要“我手写我心”的年代,争做文坛的先锋翘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可是,总得有人发声,社会才能听到更多民众的呼声。与鲁迅弃医从文以笔杆作投枪、匕首向黑暗的社会发问不同,叶圣陶自小生于贫民之家,他的原生环境无法赋予他与广大民众同仇敌忾的勇气,他的心声与话语只能凭借着笔下的几页文字作直白诉说。

  • 标签: 叶圣陶 教育实践 文学创作 中国社会 现当代文学史 作家作品
  • 简介: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最著名的戏剧作品《猴山上的梦》刚在美国上映,就获得了奥比奖;更以“戏剧形式的诗、诗形式的戏剧”被多家外国权威媒体给以高度评价。本文就采取诗歌辅助分析戏剧的方法,以情节发展为线,对这部经典戏剧作品在后殖民视角下进行解读分析,挖掘了作品中的文化身份建构与创伤治愈的问题,体现了全球化时代下,文化的多元色彩与包容精神。

  • 标签: 沃尔科特 《猴山上的梦 》身份 创伤
  • 简介:在长诗《少年史》中,谷禾将书写主题移植到一种历史的“残酷”,这种诗性正义不需要伪装,它就是记忆对接修辞和思想的一部分。而他近来的作品,似乎有了微妙的转向,更像是要返回到一个起点上:从历史回到当下,从宏大的审判回到日常的伦理,这可能是我们初读谷禾近期“小诗”的直观印象。

  • 标签: 诗作 生活 历史 长诗 诗性 小诗
  • 简介: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异国女性形象书写经历了从“西方主体化”到“东方主体化”再到以“主体间性”视域来观照异国女性的过程。这些形态各异的异国女性形象,既呈现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对异国文化和异国女性的社会集体想象,又传达了中国现代女性的性别经验与个人体验。她们是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建构身份、确立自我认同的重要路径。

  • 标签: 现代女作家 异国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