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al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又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导致青少年运动人群髋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也是导致骨性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素;由于股骨头与髋臼结构异常在运动中容易发生碰撞导致髋臼周围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关节受限、疼痛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近二十年来随着对髋关节综合征的深入了解,通过影像学更加直观地诊断,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但患者术后常面临着疼痛、肌力减退以及其他合并症等问题,所以关节镜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也成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完全解决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归纳总结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症状与诊断、治疗手段以及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并结合本人确诊前以及术后康复感受旨在为该病术后的临床康复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局部注射混合局麻药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4例(38髋)根据镇痛方式分成两组局部注射组18例(19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2.5g/L布比卡因40ml、酮咯酸30g和肾上腺素0.25mg的混合液,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通过关节腔内放置的细导管注射5g/L比卡因20ml和酮咯酸30mg35例。(19髋)THR术后采用PCIA做为对照,比较术后两种镇痛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镇痛手术后麻醉局部麻醉药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单髁置换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SS评分以及ROM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HSS评分以及ROM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单髁置换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17例,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无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Harris评分提高到81~87分,平均84分,效果显著。结论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翻修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总神经"预松解"在预防重度膝外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后神经麻痹的应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重度膝外翻畸形的患者20例(22膝)。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股骨远端外翻3°~5°截骨、腓总神经预松解、常规置换髌骨。检查和评估术后不同时间点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LSUHSC评分)及相关肌肉的肌力情况,统计和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胫股角(FTA)、髋-膝-踝角度(HKA)、髁-髋角(CHA)、平台-踝角(PAA)。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本组患者获得18~55个月的随访,平均(38±8)个月。Krackow分型均为Ⅱ型。所有患者术后1 d、3 d、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小腿外侧、足背、第1趾蹼区感觉无减退或缺失,LSUHSC评分均为5分;胫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肌力无减退,均为5级。末次随访VAS评分、KSS评分、HSS评分、ROM、HKA、CHA、PA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02、-70.238、-82.455、-20.560、16.058、9.682、3.439,均P<0.05)。下肢力线基本矫正,FTA值由术前31.7°±8.0°降低至末次随访的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5,P<0.05)。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翻修病例,无迟发性腓总神经麻痹者。结论腓总神经"预松解"对预防重度膝外翻畸形TKA术后神经麻痹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膝外翻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腓总神经 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钩椎关节的退变程度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ACDR)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ACDR并获得最低5年随访的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5~62(42±8)岁。术前颈椎正位X线片用于评价钩椎关节退变情况,侧位X线片用于评价椎间隙退变情况。术后5年随访时侧位和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评价异位骨化情况。采用我们提出的分级方法评价术前钩椎关节退变情况,采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和McAfee分级评价椎间隙退变情况和异位骨化情况。统计不同患者术前术后情况并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根据假体的不同类型和术后异位骨化发生部位,明确二者之间有无关系。结果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2~74(62.7±4.8)个月,手术方式均为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前钩椎关节退变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85(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变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57(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变分级和术前钩椎关节退变分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727(P<0.01)。结论术前钩椎关节退变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钩椎关节退变 椎间隙退变 异位骨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例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经关节镜下滑膜软骨瘤摘除及滑膜清除。术前给予心理辅导,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实施整体护理。结果对患者采用改良的Harris评分,术前(59.84±2.30)分,术后(89.38±2.86)分,术后随访3-12个月,5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的改善了髋关节功能。结论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多次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经关节镜下治疗滑膜软骨瘤病具有创伤小、治疗彻底、术后恢复时间短,对髋关节功能影响小的特点。术后我们着重给予心理护理,实施整体护理与功能康复康复锻炼,使病人能够早期下床,早期活动,缩短病程,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也提高了护理效果的满意率。

  • 标签: 关节镜 滑膜软骨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单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方法将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分成两组单膝组(25例)采取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单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侧膝关节置换相比,双侧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功能恢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牛津活动衬垫单髁置换(OUKA)中膝关节间隙压力与术后下肢力线的相关性,为预测OUKA术后下肢力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收治的78例接受OUKA手术的患者(92膝),其中男29例,女49例,年龄(68.8±6.9)岁。中应用自行设计的压力传感器测量膝关节在0°及20°时内侧膝关节间隙的压力,并按术后下肢力线内翻程度分组。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分析间隙压力与术后下肢力线的关系。比较分析不同力线矫正满意程度组间的间隙压力。结果中测量伸膝0°时的间隙压力为81.7 N±57.8 N,屈膝20°时为96.1 N±54.5 N,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度为2.9°±2.7°。伸膝0°及屈膝20°位时的间隙压力与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均呈负相关(r=-0.493、-0.331,均P<0.001)。各内翻组在伸膝0°时间隙压力的分布不相同,中立位组(n=24)压力[M(Q1,Q3)]为117.4 N(31.7 N,233.0 N),轻度内翻组(n=51)为63.7 N(11.3 N,209.0 N),明显内翻组(n=17)为31.5 N(8.3 N,87.7 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膝关节屈曲20°位时,仅明显内翻组与中立位两组间隙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力线矫正满意组在0°及20°时的间隙压力均大于明显内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合并明显屈曲畸形的患者在伸膝0°及屈膝20°位测得的间隙压力均要大于术前无屈曲畸形(或轻度屈曲畸形)者(均P<0.05)。结论OUKA间隙压力与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程度相关。术后下肢力线矫正良好的患者,中膝关节在0°及20°的中位间隙压力分别为117.4 N和92.5 N。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传感器 下肢力线 膝关节间隙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疗法的疗效。方法分析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快,疗效好且其治愈率及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激素(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SAH,具有意识恢复快、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效果显著、清除积血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无不良反应,治疗方法简便、经济,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 注药疗法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体考生训练中,很多学校训练方法粗放,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导致高考体育生的专业考试通过率低。本文通过髋关节专项训练提高体育高考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提高体育高考生的专业通过率,同时提高体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训练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 标签: 髋关节训练 体考生 专业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麻醉在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持续静脉镇痛,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股神经置管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给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以后8h、12h、24h、48h活动的时候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以后0-48h的PCA泵次数和帕瑞昔布钠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之下股神经置管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麻醉效果,使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神经置管麻醉 老年患者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MP翻修假体柄结合Thabe钛捆绑带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3~79岁,平均71.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MP翻修假体柄结合Thabe钛捆绑带进行翻修手术。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用于评价骨折复位及愈合,假体初始固定及生存情况。结果共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3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8.7分。X线显示骨折复位,股骨柄超过骨折远端的固定长度超过4cm,与股骨压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19.88±5.06)周。末次随访时未见股骨柄松动、下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结论MP翻修假体柄结合Thabe钛捆绑带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很好地控制了骨折端轴向和旋转稳定性,且骨与假体有很好的骨整合,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骨折愈合率高。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MP翻修假体柄 假体周围骨折 Vancouver 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