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变化的情况和临床指标。方法2012年1月到2015年5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40例身体健康的体检者列为对照组。将血清钙(Ca)、磷(P)、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尿钙/尿肌酐(UCa/Cr)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CTx)进行测定,采取酶联免疫法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进行测定,采取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骨密度(BMD)进行测定。采取统计学的方法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骨代谢多种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钙素〔(15.97±4.89)mg/L〕、血钙〔(2.55±0.899)mmol/L〕都有着明显的降低,骨密度〔(1.02±0.46)g/cm2〕、25-羟维生素D3〔(43.96±8.56)mmol/L〕、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566.13±303.40)ng/L〕和尿钙/尿肌酐(0.51±0.38)都有着明显的升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92.18±21.34)μg/Lvs.(241.87±18.73)μg/L〕有着明显的降低。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有骨代谢不正常的问题,骨的吸收和形成达不到平衡。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血骨钙素、骨密度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相关,提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不正常的改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可能变为新的能够反映肾病综合征患者骨质疏松的指标。

  • 标签: 骨代谢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鸣治疗仪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听力及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1至2015-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鸣治疗仪。结果两组耳鸣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程度听力损害、不同类型听力损害及不同程度耳鸣两组间听力恢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治疗仪对于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恢复有一定疗效,但对患者听力提高无明显疗效。

  • 标签: 耳聋 突发性 耳鸣 听力损失 耳鸣治疗仪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致病机理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3例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桥小脑角的舌咽神经鞘膜瘤、微小血管瘤样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表现是咽部和舌根部疼痛或伴有耳深部疼痛。1例行肿瘤切除及舌咽神经切断术,另2例行肿瘤切除、舌咽神经切断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术,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3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随访平均2.3年,3例肿瘤及疼痛均无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肿瘤是引起舌咽神经痛的原因之一。切除肿瘤同时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是治疗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肿瘤 舌咽神经痛 神经根切断术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鼓膜置管脱出后复发病例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过鼓膜切开置管治疗自行脱管后复发的30例年龄3~9岁(46耳),不分性别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予以再次单纯鼓膜切开置管术,乙组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同时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均采用药物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甲组10例(15耳)治愈,好转2例(4耳),无效3例(6耳)。乙组治愈14例(20耳),好转1例(1耳),无无效病例。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腺样体切除术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能提高幼儿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疗效。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某二级医院门诊突发性聋患者的诊疗特点,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就诊的8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情况、就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突聋患者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9~44岁,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较多,从事脑力劳动者较多;②耳闷/堵感、耳鸣、听力下降是突聋患者主要就诊原因,占93.1%;③从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周内的突聋患者占77.0%;④该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突聋的总有效率为73.5%;⑤该院初治并持续冶疗的患者32例,外院治疗该院复诊者1例,流失率为62.1%(54/87)。结论二级医院治疗突发性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复诊率低,流失率明显偏高,应充分发挥二级医院的资源优势,提高患者信任度和复诊率,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标签: 突发性聋 二级医院 就诊特点
  • 简介:患者男,55岁,因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头晕、嗅觉减退2月余,于2012年5月8日由外院耳鼻喉科急诊转入我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曾在7年前有面瘫病史,有面瘫家族史(两个姐姐和儿子均有面瘫)。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渐进性听力下降、头晕伴嗅觉减退,当地医院耳鼻喉科给予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治疗期间右耳听力进一步下降至全聋,同时左耳亦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15天前出现四肢轻度不自主抖动,面部及四肢麻木感,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复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治疗1周后,四肢抖动症状消失,但随即出现口角歪斜、左侧闭目不全等左侧面瘫症状,听力损失继续加重至双耳全聋,同时嗅觉丧失,头晕、走路不稳加重,轻度嗜睡,略声嘶,偶有饮水呛咳。

  • 标签: 首发症状 双侧突发性耳聋 脑膜癌 转移性 耳听力下降 耳鼻喉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4水平检测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IFN-γ和IL-4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FN-γ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L-4水平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表明IFN-γ和IL-4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IFN-&gamma IL-4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耳后注射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ethylprednisolone,甲强龙)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符合研究条件的78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后注射组39例,耳后注射甲强龙40mg,1次/2d,共5次,总剂量200mg;鼓室注射组39例,经鼓膜穿刺,鼓室注射甲强龙40mg,1次/2d,共5次,总剂量200mg.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2周.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变化、副作用及血糖浓度波动.结果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痊愈率分别为17.95%,15.38%;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71.19%,两组患者各频率平均听阈均有改善,但中低频听力改善更明显,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5>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浓度均有所提高,经调整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未出现剧烈波动.耳后注射组无鼓膜穿孔的风险.局部疼痛及一过性眩晕,耳后注射组发生率分别为20.51%,7.69%;鼓室注射组为58.79%,28.21%;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614,8.791;P<0.05).结论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甲强龙联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血糖浓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鼓室注射,耳后注射甲强龙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听觉丧失 突发性 2型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