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诊分诊预是指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快速、有序地识别急、危、重病人,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以确保其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以减少死亡或致残;同时,通过建立急、危、重病人就诊的优先顺序,有利于充分利用急诊室的资源,缩短急危重病人候诊时间,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 标签: 急诊 分诊 预检系统 病情分级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急诊预分诊护理流程与质量效果。方法 选急诊科收治患者86例(2020.01-2020.12),随机分成甲、乙组,各43例。前者、后者分别行传统急诊分诊护理流程、急诊预分诊护理流程。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乙组分诊准确率、就诊成功率高于甲组,候诊用时,确诊用时短于甲组(P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护理流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疫情防控期间实施门诊预分诊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2020.10-2021.10,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出70例进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抽样的形式对以上患者实施分组,(3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门诊诊治方法,(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门诊预分诊方法。对以上所研究患者的诊治质量,以及诊治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诊治质量比常规组高,P<0.05,2组之间可见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诊治满意度为97.14%,常规组患者的诊治满意度为80.00%,P

  • 标签: 疫情防控期间 门诊预检分诊 防控力度 筛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门诊预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418例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12月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预见分诊流程;将2022年1月~12月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期望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候诊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门诊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就诊优先性、分诊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门诊救治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率,提高家属护理管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22年9月-2023年1月随机抽取10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方法,比较两组急诊患者确诊时间、候诊时间、满意程度。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同时对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6.00%,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分诊中可以缩短患者确诊时间、候诊时间,有效提升护理满意程度,避免护理人员和患者发生矛盾,对临床护理应用价值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荐。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人性化护理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急诊预分诊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预分诊率,优化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急救效率。急诊预分诊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关口,预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第一环节,直接对整个急诊医疗工作以及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在预分诊时能将患者准确地分诊到各科室,能大大减少因各种检查及会诊的时间避免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来回检查及会诊过程中因突发病情变化危及生命[1][2][3]。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急诊预分诊率得到显著提升,由活动前的40%提高至活动后的87.7%。本文详细介绍了品管圈的组成、活动程序及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急诊预分诊率,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护士的病情评估和综合判断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管理水平和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科 预检分诊 急救效率
  • 简介:目的总结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28例结肠造口术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包括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加强术后患者及家属使用和更换造口袋的指导,做到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等。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结肠造口梗阻2例,造口坏死2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出血3例,造口旁疝2例,予积极处理后好转。全部患者术后身心康复良好,生存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则是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胃-结肠反射同时腹部按摩训练骨科卧床患者定时排便的效果。方法将150例下肢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早餐后30min利用患者的胃-结肠反射同时腹部按摩训练患者定时排便,对照组按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患者的胃-结肠反射同时腹部按摩可有效预防便秘,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排便训练 按摩 反射
  • 简介:摘要 :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导致儿童便秘及低位不完全肠梗阻的常见外科疾病,发病率为 1/2 000~5 000[1]。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一期巨结肠根治术获得痊愈,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和腹腔技术的深入应用,经典直肠内拖出手术得到进一步改善,促成了如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或腹腔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等的应用[ 2]。本文对腹腔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做一综述,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根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对136例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黏膜切除术,通过术中、术后冥想及四肢放松训练、呼吸,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及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心理障碍。68例全身麻醉手术和67例局部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疼痛明显减轻,1例因术中过度紧张加用镇静剂。冥想和放松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结肠息肉术中及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因手术刺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有利于术后康复。

  • 标签: 结肠息肉 冥想训练 放松训练
  • 简介:总结微创根治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手术配合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术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中加强患儿的保温,特殊体位的安置,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熟悉手术步骤,主动及时无误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5例经肛门微创切除肠管20~52cm,平均切除结肠肠管25cm。手术经过顺利,均于术后2~3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本组患儿每日排便6~8次,6个月随访每日排便1~3次,无大便失禁。

  • 标签: 乙状结肠冗长症 微创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治疗中病症的效果,并对护理的要点与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阐述。方法:实验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采用的常规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实验组采用的药物灌肠治疗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方法较对照组采用的常规药物对患者进行的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药物灌肠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导致儿童便秘及低位不完全肠梗阻的常见外科疾病,发病率为1/2000~50001。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一期巨结肠根治术获得痊愈,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和腹腔技术的深入应用,经典直肠内拖出手术得到进一步改善,促成了如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或腹腔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等的应用[2]。本文对腹腔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做一综述,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根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肿瘤患者经切口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口结肠造口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43例胃肠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4/43)显著高于对照组43例胃肠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95%(6/43);两组胃肠肿瘤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接受护理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43例胃肠肿瘤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肠肿瘤 经切口结肠造口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的最佳温度和速度,以期为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不同的灌肠温度、速度干预分为4组,12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测评疗效相关性指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对温度和速度等的主观感受。结果组1、组3药液保留时间长于组2,组2长于组4;保留时间和医院焦虑、抑郁呈现负相关。组3、组4的温度感觉较好(P<0.05);组2、组4的速度感觉较好(P<0.05)。组3、组4腹痛得分较高,组2、组4即刻便意得分较高(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以温度37.0~38.9℃、速度10~14mL/min为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 标签: 灌肠药物温度 结肠炎疗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80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试验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和结肠造口干预护理,分别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直肠癌术后 结肠造口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结肠癌患者实施营养风险评估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营养风险评估。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恢复时间更短,疼痛程度评分更低,营养指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评估可以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缓解疼痛,缩短恢复所需时间,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癌 营养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结肠息肉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就诊的95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提供给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组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心理状况和舒适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HAMA、HAMD评分明显更低,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GCQ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结肠息肉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升各方面的舒适度,从而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 标签: 结肠息肉 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 舒适度
  • 简介:摘要:腔手术作为目前外科手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腔手术技术的发展,对手术时间和病人预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手术配合的质量和效率会对手术时间和患者手术预后恢复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配合效率,提升配合速度,缩短手术时间,对促进机体康复及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腔手术中,利用腹腔手术器械托架,合理有序摆放腔器械,增加医护术中配合默契,减少选取器械和传递时间,对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患者术后恢复,帮助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腔镜器械托架 手术效率 缩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