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丽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8-09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 第36卷 第3期
  • 机构: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 简介:目的:在骨科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做出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骨科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安排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安排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骨科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波动。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的骨科全身麻醉患者自我意识较高,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全身麻醉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有帮助,心理护理干预组的骨科全身麻醉患者护理依从性更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全身麻醉患者进行护理更为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减弱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病情有利。

  • 标签: 顾客全身麻醉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0例,治疗时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SAS)、抑郁自评(SDS)得分。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者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住院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而提高住院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老年 住院患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组别设定为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相同护理干预时间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护理效果根据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做为参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对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程度,有效降低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并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卵巢囊肿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实验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7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 由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没有显著差异(t=0.625、p>0.05),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40.1±4.9)分、抑郁评分(52.3±7.5)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35.4±3.9)分、抑郁评分(45.13±5.8)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结果可知,对于卵巢囊肿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卵巢囊肿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0例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护理。结果: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护理后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的满意度为93.3%是干预组,满意度72.7%是常规组。干预组临床满意度高于正常组,偏差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P<0.05).干预组的生活质量估计为86.3±3.2,常规组为73.4±2.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结论:在恶性肿瘤治疗患者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同时,在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放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应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与心理护理。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入选患者均来源于本院,均于2019年8月~2020年4月到本院就诊。通过盲盒抽取分组编号的方式,将其平分为两组,分别是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与接受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的上述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在护理后的上述评分数据均比常规组更低(P<0.05)。结论在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患者睡眠状况,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脑卒中 心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为时间节点,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实施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护理1个月时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都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脑梗塞患者,通过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脑梗塞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到本院接受恶性肿瘤放疗治疗的患者96例,依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心理状态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方式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干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护理效果较优。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 放疗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结合疼痛护理对带状疱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据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结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SAS、SDS和NRS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带状疱疹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对象设置为ICU心肌梗死患者22例,观察时间设置为2021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一般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和心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情绪状态、依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情况。结果:(1)一般组和心理组SAS、SDS评分对照中,护理前两组无差异,护理后一般组评分分别为50.39±4.12(分)、49.66±4.57(分),心理组分别为39.08±4.14(分)、40.19±4.34(分),(t=12.757,p=0.015),两组有差异。(2)一般组和心理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般组分别为63.63%、27.27%,心理组分别为100.00%、9.09%,(x2=13.212,p=0.015),两组有差异。结论: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值得推荐。

  • 标签: ICU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产期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状况和分娩结局的积极影响。方法:本院80例产妇摸球分组,对照组40例行围产期标准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不仅行围产期标准护理干预,还在此基础上行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产妇不良情绪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SAS和SDS评分方面无数据差异(P>0.05)而护理之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 产妇心理状况 产妇分娩结局 护理影响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2020-2021年我院86例肿瘤疾病患者,均分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分比较,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肿瘤患者 心理状态 个性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方法:在某院对100例在2020年6月~2021年8月位于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研究重症监护室病人在清醒状况下的心理特征,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如一些负面心理、焦虑心理等,并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根据调查的结果,了解心理护理的效果[2]。结果:在清醒的状态下对这100位重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最终大部分的病人的情绪趋于稳定,降低了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恢复率。结论: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负面的心理情绪,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护理和干预有利于他们的恢复,因此,对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重症监护室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探究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及心理卫生科近一年内(2021年01月-2022年01月)的60例脑卒中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为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加入常规护理之外的心理护理,并进行患者抑郁、焦虑、护理满意度水平观察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数据均优于A组患者。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脑卒中病患的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患的抑郁焦虑心理健康,具备临床护理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 脑卒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麻风病人的精神状态,为预防和控制麻风病人病情提供科学的心理干预手段。方法:选取17名本省新确诊的麻风病人,按其个人特点对其进行不同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7名麻风病病人在接受了精神干预后,其精神状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5名病人痊愈了,与其家属团聚,13名留医的精神状况也得到了显著的好转。结论:在麻风病人中,病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护士要正确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心理疏导、劝解等心理治疗措施,可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起相互间的信心和协作,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质,使病人寿命大大增加。

  • 标签: 麻风病 患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无痛分娩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无痛分娩产妇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研究者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设置为一般组、护理组,均25例。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分析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相较于一般组干预后不良情绪量表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痛分娩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老年心理焦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弹性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进行探究,选入本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中的70例为对象,随机进行1至70编号,取其中的35例,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中则将弹性心理护理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恢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弹性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1月至 2022年1月我院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0)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结果:观察组的SAS、SD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社区门诊注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社区门诊注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门诊注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标签: 社区门诊注射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