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分析其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探讨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与左心结构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为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江苏省老年医院2018年6月—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50人作为血液透析组(简称透析组),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微炎症指标。通过超声心动图(UCG)测定两组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以及射血分数(LVEF),然后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出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相对室壁厚度(RWT),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微炎症因子hs-CRP(9.87±2.44mg/L)、IL-6(11.42±3.01ng/L)、TNF-α(19.54±4.70ng/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LAD、LVDd、IVST、LVPWT、LVMI升高,LVEF下降。透析组有27例(54.0%)患者达到左心室肥厚(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标准,其中向心性肥厚17例(34.0%),离心性肥厚10例(20.0%)。有23例(46.0%)患者未达到LVH标准,其中向心性重构有12例(24.0%),左室正常构型11例(22.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直线相关性分析透析组血清hs-CRP分别与LVDd、IVST、LVMI、LVEF有相关性关系(r分别是0.471,0.354,0.420,-0.417,P<0.05,P<0.01)。IL-6与LVDd、LVMI呈正相关(r分别是0.322,0.456,P<0.05,P<0.01)。TNF-α与LAD、LVMI呈正相关(r值为0.392,0.344,P<0.05),IL-6和TNF-α两个指标与LVE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透析组微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提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2)透析组普遍出现LAD、LVDd、IVST、LVPWT、LVMI升高,LVEF降低,提示血液透析患者往往伴有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射血功能下降,左心室出现结构与功能的改变。(3)随着血清hs-CRP浓度升高,心室结构与功能改变发生率增高,提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微炎症状态很有可能参与了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改变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血液透析 微炎症 左心结构与功能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现为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性腺癌(MIA)的超高分辨率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41例AIS与61例的M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以及邻近支气管、血管的影像特征。结果AIS与MIA在最大直径、最大密度以及病灶与支气管关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评价肺磨玻璃结节大小、结节内部密度及邻近支气管改变,对AIS与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位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磨玻璃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25%和0.5%浓度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选择行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根据利多卡因浓度将患者分为低浓度组(n=30,0.25%)和高浓度组(n=3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低浓度组患者术中、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高浓度组相比无差异,P>0.05。低浓度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与高浓度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结论0.25%和0.5%浓度利多卡因局麻效果相似,但使用0.25%利多卡因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提升麻醉安全性。

  • 标签: 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麻醉 成人 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干分析法和镜检两种方式结果差异性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分析的600例尿液样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同时采取尿液非离心镜检和尿干化学分析法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白细胞尿干化学结果与镜检的阳性符合率为(23+22+307)/(97+86+320),即为70.0%;红细胞尿干化学结果与经验的阳性符合率为(52+120+184)/(131+224+196),即为75.5%。结论尿液分析的过程中,镜检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对比才能有效得出结果,而不仅仅只注重尿干化学分析的结果,才能提升今后的临床水平。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镜检 不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应用液基溥层制片技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诊断意义。方法统计2012.5~2013.5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543例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应用液基薄层技术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细胞病例留存片进行回顾性对比,均采取双盲法由同一细胞医师诊断,同时追踪其手术切除病检结果及其免疫组化进行对照。结果对354例颈部抽出囊液标本直接传统涂片及处理后液基薄层制片二者对比,应用液基薄层制片在颈部穿刺抽出囊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2例。传统涂片4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6.67%;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71例乳腺抽出囊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瘤细胞3例,传统涂片2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8例乳头溢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4例,可疑瘤细胞1例,传统涂片1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结论液基薄层制片法在颈部、乳腺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标本的诊断中,灵敏度共提高了66.67%,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且能确明诊断较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恶性肿瘤 乳头溢液 穿刺抽出囊液标本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皮肤镜检查,同时进行了病理确诊。结果皮肤镜检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60例、58例与59例,检出率为100.0%、96.7%和98.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具有很好的检出率,皮肤镜指征与组织病理相互对应,可为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查工具。

  • 标签: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黑色素 皮肤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肺癌是引起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单一治疗的疗效常不满意,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放射治疗技术与外科切除、内科化疗以及介入治疗是当今肿瘤的四大治疗体系。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放疗的副反应及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脱颖而出。但其治疗肿瘤的机理及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国内外报道的均不多。

  • 标签: 肺癌 125-I 粒子 凋亡 p53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盆腔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3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2、IL-4、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盆腔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盆腔炎 快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麻醉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5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泌尿结石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患者SIRS发生情况,对麻醉相关风险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结石直径、血红蛋白、肌酐、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右美托咪啶的使用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20min、尿培养阳性和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啶是导致术后SIRS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过长、尿培养阳性和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啶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后SIRS发生的高风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要注意防范。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麻醉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绪释放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病人血清炎症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5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实施护理常规,研究组还实施情绪释放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之前与护理8周后焦虑情绪(SAS)评分、抑郁情绪(SDS)评分以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水平。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病人SAS分、SDS分以及hs-CRP、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病人实施情绪释放护理,可明显促进病人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情绪释放 炎症标志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群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的肠球菌菌落少于参照组,拟杆菌菌落多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群数量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NF-α、INF-γ、IL-1β以及IL-6等炎性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比参照组的83.33%更高,P<0.05。结论应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理想,治疗期间不会对肠道益生菌产生显著影响,且对炎性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红霉素 糖尿病胃轻瘫 肠道菌群 循环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7年收治的10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分析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WBC、TNF-ɑ、IL-6以及IL-10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抑制患者炎症因子的释放,效果突出。

  • 标签: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肺癌根治术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并发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产妇100例,将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出现炎症改变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窒息、RDS、宫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在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新生儿预后方面,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窒息率、死亡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新生儿RDS与宫内出血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破膜时间方面,破膜至分娩时间,64例产妇≤72h,36例产妇>72h。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并发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新生儿预后具备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对胎膜早破诱发宫内感染预防和治疗的重视度,实时终止妊娠,取得最佳妊娠结局。

  • 标签: 早产胎膜早破并发胎盘病理炎症改变 新生儿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血清炎症因子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与同期60例体检正常儿童,分别作为肺炎组与对照组,均抽血检测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水平。结果肺炎组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CRP水平呈高度表达,是辅助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对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检结果均为T1期NMIBC。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实验组18例4周后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对照组18例未接受二次电切。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18例行了二次电切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留者7例(38.9%),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2例(11.1%)。随访期间二次电切组肿瘤复发率为33.3%(6/18),对照组为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期NMIBC行二次电切可切除初次电切的残余肿瘤,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CT和MR表现。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为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5例患者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CT和MR表现。结果3例患侧肾肿大,2例局部肿大,肾包膜模糊,肾周脂肪受侵,5例均表现会输尿管边缘毛糙,周围见渗出性改变,2例可见小结节状异常强化强化灶,1例侵犯左肾静脉,5例伴有肾门多发淋巴结肿大,3例同侧肾上腺转移。结论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CT与MR表现有一定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密切相关,仔细分析对正确诊断本病有帮助。

  • 标签: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肾实质 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到我院就诊做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100例,每例患者分别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100例,分析不同的采血方法及不同时间段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细胞检测的几项参数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时间愈长血液细胞数据参数准确性愈低。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待检时间均会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应加强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管理力度,从而提升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水平。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临床医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50例,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选叶酸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选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25例为治疗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24/25),与对照组的80.00%(20/25)相比,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分别为(13.46±1.65)umol/L、(23.57±2.65)nmol/L、(385.78±5.59)pmol/L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选叶酸联合甲钴胺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可推荐。

  • 标签: 叶酸 甲钴胺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1例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复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难治性癫痫。镜下由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构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结论节细胞胶质瘤较少见,易于多种肿瘤混淆,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肝细胞癌共63例,数字法分组。31例手术施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2例手术施行全面护理,为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肝细胞癌全面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肝细胞癌 手术 全面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