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病人中对其认知行为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内一科接收并行PCI术的78例病人为对象,依据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将这些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39例。参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干预;调查评估干预3个月后两组病人的认知行为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认知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提升其认知行为水平,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介人治疗 个性化健康教育 认知行为 积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ICU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6例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比两组护理后SAS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积极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工作中有显著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ICU护理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0例作研究对象,将按护理常规进行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45),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作指导进行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45),就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以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t=17.166,P=0.000);②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42.22%低于对照组66.67%(χ2=5.421,P=0.020)。结论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分娩结局,值得应用。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妊娠高血压 心理状态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5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医师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治疗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方法对对照组实施治疗,患者用药6周后对其实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中,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患者实施用药,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方便实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培酮 碳酸锂 裂情感性精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焦虑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抑郁焦虑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度洛西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w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HAMD、HAMA)评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HAMD、HAMA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是有效的,而且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抑郁 焦虑 卒中 治疗 度洛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患者的临床作用与积极意义。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阻肺 呼吸衰竭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精神科的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品质和症状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的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评分均提高(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降低(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更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品质,促进症状的好转。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的2、4、6周末的BRMS评分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并未增加其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 标签: 碳酸锂 拉莫三嗪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患者血清尿酸(uricacid,U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BD住院患者63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组26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37例),正常对照组100例,测定患者入院时及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三组UA水平差异。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患者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精神症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血清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D患者存在血清UA水平升高的现象,推测BD可能与体内嘌呤系统功能障碍有关,提示血清UA水平可作为BD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疾病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分别抽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普通精神疾病(对照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0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PK含量,并在组间平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CPK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CPK水平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CPK水平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神经疾病 CPK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临床护理价值,为临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本科室2015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对比其护理价值。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等积极心理评分、焦虑抑郁、缺乏活力、四维障碍等精神病症状评分、社会功能和自尊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利于患者积极心理状态和精神病症状评分的改善,并大幅度改善社会功能及自尊水平,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护理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情绪情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共48例,应用吉他西滨化疗,同时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共48例,在应用吉西他滨治疗基础上加用以认识行为疗法为主的特定的护理干预,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及情绪情感、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情绪情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特定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吉西他滨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情绪情感和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应用。

  • 标签: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癌 情绪情感 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效果理想,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取得更高的康复水平,日后可将优质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培酮 碳酸锂 分裂性 精神病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齐拉硒酮合并碳酸锂对于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3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碳酸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硒酮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副作用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患者选择齐拉硒酮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且用药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减少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齐拉硒酮 碳酸锂 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行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SRHMS、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病性症状,使自身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测量,并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后,血压下降者32例(53.3%);血脂下降者27例(45.0%);血糖下降者19例(31.6%);某一生活方式改变者56例(93.3%)。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血压、血脂和血糖,延缓疾病进程。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