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指导神经内科监护室护士为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排便护理,寻找规范有效的排便护理流程保持神经重症患者的大便通畅率,从而保证神经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将神经重症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5天,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排便护理,观察组为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下长期卧床患者,即成立品管圈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排便不畅的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对策并实施。结果2015年7月至12月这6个月中,神经重症患者灌肠使用率由12.92%降至3.99%,胃肠减压使用率由2.66%降至1.03%,肠内营养使用率由71.12%上升至81.1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保持神经重症患者的排便通畅可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结论排便护理在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面疗效明显,要利用品管圈这个科学的方法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排便护理 品管圈 神经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急诊颅脑创伤患者呼吸支持的预后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例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B组)3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以呼吸支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h、24h及48h的PaO2、PaCO2、SaO2等呼吸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诊颅脑创伤患者呼吸支持,能够改善呼吸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创伤 急诊 呼吸支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临床价值。方法将6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另外,PN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EN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在入院时及治疗14d后采血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感染并发症、手术治疗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在治疗14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及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EN组与PN组比较,血清白蛋白升高更明显(P<0.01),而谷丙转氨酶则降低更明显(P<0.01),其他指标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感染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但两组手术治疗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PN。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分析,观察营养支持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进行放化疗的食道癌患者7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放化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量,比较放化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值。结果研究组经营养支持后在放化疗后的精神面貌及活动情况均好于对照组,饮食也多于对照组,对放化疗的耐受方面也是研究组强于对照组。而各项营养指标的下降程度方面,研究组在放化疗前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下降幅度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食道癌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下降明显,但采取营养支持措施后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 标签: 食道癌 放疗 营养支持 应用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空肠内置管在帕金森病人并骨折术后致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鼻空肠管给予“立适康-高蛋白全营养素”配方食品,每天用量360g~450g,分4~6次食用。结果经过25天的肠内营养支持,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明显升高。结论胃肠道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当胃肠道具有一定功能时应尽量使用肠内营养治疗

  • 标签: 帕金森病 骨折术后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孕妇进行分娩前实施心理以及信息支持所起到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已经收治的80位临产前孕妇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平均每组人数为40人,治疗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心理与信息支持。比较两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在进行分娩前的心理状态良好。结论在对治疗组进行分娩前的实施心理以及信息支持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孕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2,减轻了孕妇长期存在的心理负担,提高了孕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孕妇 分娩前 心理护理 信息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PICC导管在血液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当中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中抽选出81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学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15d后的营养指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状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2)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患者营养维持当中采用PICC置管,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指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轻患者治疗压力,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内推广。

  • 标签: PICC导管 血液肿瘤患者 营养支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支持性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等一系列措施,追踪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36例肿瘤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较实施前显著缓解,20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1.66%。结论加强住院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心理支持用于呼吸内科重症病患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呼吸内科接受的108例重症病患,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强化心理支持。分析结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病患的PaO2水平较治疗前均提高较大,差异显著;试验组PaO2水平比对照组提高的要多,差异显著;经过治疗后,两组PaCO2、心率水平及呼吸频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PaCO2、心率水平、呼吸频率,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讨论呼吸内科重症病患进行强化心理支持,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患者 强化心理支持 呼吸内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克罗恩病(CD)并发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分析,观察其结果。方法随机在我院中选择150例克罗恩病并发营养不良病人,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从病人的一般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实施分析。结果150例患者在经过营养支持之后,其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经过研究可知,给予CD并发营养不良的病人使用营养支持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病人的预后效果,进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克罗恩病并发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改善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两周内的产妇,经EPDS初步筛查,将EPDS评分》13分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医院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辅以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于干预前、产后6周、产后3个月后和产后6个月采用EPDS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EPD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两组产妇抑郁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有效改善产后的抑郁状况,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 产妇 抑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支持对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2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支持,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总产程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娩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分娩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支持可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缩短产程,缓解产妇的负面心理。

  • 标签: 护理支持 产妇产程 分娩方式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本文在分析我院经营管理决策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会计原理为基石,以医院管理需求为导向,以科室成本核算为起点,充分利用医院现有人力资源和财务HIS信息资源,结合国内外优秀医院管理经验,全面核算医院的科室(小组/个人)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为医院的绩效考评、成本管控、投资决策、预算控制等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电子支持平台。该系统各个部件的设计充分体现我院经营管理决策的特色。

  • 标签: 医院 决策制定 决策支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模式后,采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对比P<0.05,则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伴支持护理对矽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挑选我院68例矽肺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同伴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A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施同伴支持护理的观察组SAS、ADL评分及病情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同伴支持护理对于矽肺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有重要作用,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优化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心理感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同伴支持护理 矽肺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脑梗塞后不完全失语的影响。方法将经CT或磁共振确诊脑梗塞不完全失语的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患者家庭支持,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结论脑梗塞后不完全失语患者的语言恢复训练有家庭支持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家庭支持 脑梗塞 不完全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前来治疗的大面积烧伤病人28例及2014年笔者参与“8.2昆山特大爆炸事故”救援16例病人,共计44例,对于患者早期采用部分肠内营养,逐步过渡为完全肠内营养,在恢复期鼓励患者经口进食,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治疗后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指征如创伤愈合速度,身体的负氮平衡得到纠正的时间都明显缩短,同时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减少。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需进行营养支持的病人,在烧伤的早期就采取部分肠内营养,在感染期为完全肠内营养,逐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这样有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减少营养支持不适症状的发生,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临床效果 肠内外结合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将80名晚期癌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患者通过心理、社会的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得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能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接受度,从而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 标签: 晚期癌症 自我感受负担 心理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对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 早期 场内营养支持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