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方法治疗,观察组接受有创无创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4.6±2.0)d、(12.6±5.1)d,总机械通气时分别为(10.5±4.7)d、(12.6±5.2)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3.6±3.1)d、(19.4±4.0)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0%和34%,住院死亡率分别为4%和1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有创与无创贯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贯评估病情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通过我院接到呼叫电话后出车以及由我院转发出车命令单出诊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抽选的方法平均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救治,实验组给予此基础上进行贯评估病情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贯评估病情法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 标签: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序贯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采取精准断流术与传统贯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精准断流术,对照组采取传统贯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硬化剂用量、组织胶用量、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次数、静脉曲张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准断流术运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可减少治疗次数提高静脉曲张消退率,避免再出血。

  • 标签: 传统序贯注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临床分析 精准断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5例术前采取X线诊断作为对照组,47例采取32螺旋CT诊断作为观察组,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准确性。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1.4%,观察组为95.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骨折类型分型中Ⅰ、Ⅱ、Ⅲ、Ⅳ型诊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于Ⅴ、Ⅵ型诊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2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具有明显作用,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选选择。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32层螺旋CT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例行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16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分析,分析16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与临床价值。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螺旋CT图像诊断冠状动脉,其中50%以上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22%、83.16%、95.36%、89.33%、95.13%。结论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简便、无创、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尤其是对于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16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弹力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护理疗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2017年本院近视眼手术12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其心理特征,予以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保证近视眼患者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得到理想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SBK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256i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方法应用降低管电流、ECG毫安调制技术、前瞻门控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分别比较各种组间扫描辐射剂量。结果根据患者BMI调整、降低管电流可以明显减低辐射剂量;ECG毫安调制技术及前瞻门控技术均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结论制定个体化扫描方案,运用各种减低辐射剂量措施优化扫描参数,能显著降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射线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孤立小结节的特点,对64螺旋CT低剂量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孤立小结节病变患者。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AS64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患者的64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64螺旋CT低剂量检查的准确性为95%,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1.18%,均高于90%。从影像学特征上看,良性组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73.08%),恶性组则表现为不规则(50%)或毛刺(32.35%),差异显著(P<0.05);良性组内部结构钙化(34.62%VS5.88%)现象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低剂量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低剂量 肺孤立小结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人员完成两组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工作,其中研究组给予心脏前置滤线器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部前置滤线器模式。结果研究组诊断正确率为84.17%,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9.21%,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CTDIovl、E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可获得相关疾病较高诊断正确率,有利于降低人体接受射线剂量保障检查过程安全性。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MRI序列检查在诊断膀胱癌肌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不同序列的MRI检查,观察不同序列MRI检查的结果,比较不同序列MRI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常规MR+DWI+DCE-MRI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均比常规MR检查、常规MR+DWI检查较高(P<0.05)。结论常规MR平扫+DW-MRI扫描+DCE-MRI扫描序列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MRI检查 不同序列 膀胱癌 肌层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CT室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50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肺动脉,记录下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的这150例患者中,有96例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有19支,叶肺动脉栓塞136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189支,偏心型175支,闭塞型96支,中央型41支,附壁环形型32支。在检测对段和亚段动脉诊断的时候,MRP重组技术要显著地优于其他的后处理方法。结论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能够有效且直观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位置、栓塞范围及栓塞动脉管腔通畅性等图像,是临床工作中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对小肠扭转及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结果11例小肠扭转患者中,呈“U”形征4例,呈“鸟喙”征6例,呈“漩涡”征8例,呈“靶环”征4例;其余5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呈“鸟喙”征,其中,呈“S”征1例,呈“U”形征1例。结论128螺旋CT对小肠扭转及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小肠扭转 结肠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性肺炎患者行左氧氟沙星贯疗法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以医院门急诊及内科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24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为对象,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64例,0.4g/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天两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250~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天后改为每天两次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4g/d。对照组患者60例,也采用0.4g/d左氧氟沙星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250~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两次,连续治疗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他抗生素都不使用。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3.7%,90.0%。结论对老年性肺炎患者行左氧氟沙星贯疗法治疗效果好,既安全又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性肺炎 左氧氟沙星 序贯疗法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生素贯清金化痰汤联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94例重症肺炎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鼻饲清金化痰汤,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CPIS评分、疾细菌负荷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抗生素常规治疗,抗生素贯清金化痰汤联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清金化痰汤 重症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行有创-无创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方法选取180例由高原因素所致的需执行有创-无创贯机械通气的吗,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PIC,观察组为PIC+SBT,各9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分析各临床指标与医疗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撤机时各临床指标及各医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窗+SBT在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行有创-无创贯机械通气切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插管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各临床指标,降低ICU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序贯机械通气 自主试验 肺部感染控制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分析4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4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0~15天,发热、咳嗽症状缓解明显,肺部体征明显好转,全胸片复查均提示明显吸收,其中2例重症患儿运用甲强龙及丙种球蛋白。结论采用阿奇霉索与红霉素贯疗法治疗小儿MPP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肺炎 支原体 阿奇霉素 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贯疗法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不良发应发生率为9.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及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奇霉素贯疗法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贯方案治疗出血性中风43例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贯方案治疗和护理。结果此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贯方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均好转出院。结论该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减少预后致残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序贯方案 出血性中风
  • 简介:摘要使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40岁。治疗分三个阶段(1)拉米夫定(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产品),100mg/d,口服20周;(2)IFN-α2b5MU肌肉注射4周,与拉米夫定联用;(3)单用IFN-α2b5MU,每周3次,连用24周。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40岁,给予IFN-α2b5MU肌肉注射,每周3次,连续48周。拉米夫定结束时,全部血清HBV-DNA转阴;贯疗法结束后3个月,血清HBV-DNA持续阴性52/60,转阴率为86.7%。HBeAg转为抗-Hbe28/60,转化率为46%。HBeAg和HBsAg均出现血清学转换为8/60,占13%。全部患者ALT复常。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其它抗病毒治疗方法。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无创呼吸机贯治疗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的症状转归。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间歇指令通气加压通气治疗,贯治疗组则采取无创呼吸机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平均脱机的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贯治疗组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平均脱机的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氧分压水平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贯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贯治疗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好。

  • 标签: 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 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 症状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