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64螺旋CT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入我院接受体检的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64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左主干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64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全面显示患者冠状动脉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的提升。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 冠心病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螺旋CT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脑动脉瘤42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对照组20例进行头颅CT检查,对研究组22例进行多螺旋CT脑血管造影。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脑动脉瘤 多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雾化吸入对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择期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68例按照雾化吸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术后第1d给予雾化吸入且持续7d,观察组术前1d雾化吸入,手术当天停止且术后继续6d。分别于术后第5、7d对比分析两组咳嗽、咳痰评分情况。结果术后第5、7d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雾化吸入能够明显协助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排痰。

  • 标签: 雾化吸入 胃肠手术 老年患者 排痰
  • 简介:摘要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是由探测器,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组成的X线数字化采集系统。根据探测技术不同DR系统分为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DirectDigitRadiographyDDR)和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IndirectDigitRadiographyIDR),DDR是指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直接将X线光子转换为数字信息的摄影系统。数字摄影双能量影(DualEnegySubtractionDES)就是基于这一技术实现的。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 双能量减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发现而病理证实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动脉期、静脉期行薄层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MIP处理。结果12例共14个病灶,其中胸部1例1个病灶,腹部膈肌下腹膜后脊柱旁8例10个病灶,盆腔2例2个病灶,睾丸1例1个病灶。大部分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1例为条索状、条带状分布。良性11例,占91.7%,恶性1例,占8.3%。结论MSCT能准确定位异位嗜铬细胞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临床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妇科毒汤剂”对宫颈高危型HPV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我科门诊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对患者进行宫颈HR-HPV检测中显示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自拟中药“妇科毒汤剂”的治疗,治疗方式为隔日一剂、分两次煎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HR-HPV病毒感染变化,以进行中药“妇科毒汤剂”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的干预治疗下,观察组患者的宫颈HR-HPV病毒含量下降约81%,对照组患者的宫颈HR-HPV病毒含量下降约为61%,观察组患者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转归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妇科毒汤剂”进行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妇科排毒汤剂 宫颈 高危型 HPV感染 转归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决策中应用64CT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经64CT检查后的判断冠状动脉闭塞50%~80%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标记为药物组和介入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64CT跟踪走访排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连续走访排查12个月后,药物组患者有12例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85%,占比为12.00%,显著高于患者药物治疗前(P<0.05),有52例患者斑块CT值增加至(70±10)HU,占比为52.00%,重建冠脉支架17例,占比为17.00%;介入组患者无患者出现支架血栓事件,有1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轻度狭窄,狭窄50%患者有5例,占比为5.00%。结论64CT诊断可直观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根据狭窄及斑块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发现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是否进行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为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CT 冠状动脉 临界病变 治疗决策 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280例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螺旋CT检查。对比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情况。结果(1)肝血管瘤HAF、HBF水平较原发性肝癌与肝脏转移瘤更低,MTT水平较原发性肝癌与肝脏转移瘤更高;(2)肝血管瘤以及原发性肝癌HBV水平较肝脏转移瘤更高;P<0.05,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3)但三组PS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效果较为理想,并且能够有效区分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肝血管瘤 肝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采用64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冠心病6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诊断,血管分支合计240支,其中有150支病变血管,LAD病变率为36.00%;在各类斑块中,共83支(55.33%)稳定性的斑块,67支(44.67%)不稳定性的斑块,且总计175节段狭窄≥50%。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64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明确病变血管例数,并显示冠脉的狭窄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多期相扫描用于诊断肾细胞癌及对肾细胞癌分期的准确率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9例行64螺旋CT多期扫描的肾细胞癌影像资料,并根据TNM分期对肿瘤进行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以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59例肾细胞癌患者经64螺旋CT多期扫描并肿瘤分期,T期分期以及N期分期中,有55例患者肿瘤分期的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一致(剩下的4例1例T1b期患者和2例T2b期患者及1例N0期患者肿瘤分期过高,CT诊断3例为T3a期,1例为N1期),表明64螺旋CT扫描结果的整体准确度为93.2%;59例患者肿瘤M期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整体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采用64螺旋CT扫描对患者进行术前多期相扫描,能够准确分析肾细胞癌以及TNM分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肾细胞癌 TNM分期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多螺旋CT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多螺旋CT资料,系统分析其特征。结果病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患者有10例,边缘呈现光滑,CT为25~52Hu,轮廓较清楚,20例患者为团块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清晰,较模糊。肺炎性假瘤均位于肺外围(100%,30/30),多局限于一叶(86.7%,26/30),形态多不规则(76.7%,23/30),可见粗大毛刺(30.0%,9/30),“桃尖征”(50.0%,15/30)、“平直征”(46.7%,14/30)、“晕征”(40%,12/30),高度均匀性强化(83.3%,10/12)等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技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肺结核疾病诊断和鉴别中64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64螺旋CT诊断后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胸片检查,将所有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在肺结核征象检出率方面,64螺旋CT相对于常规胸片检查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保证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发现更多的肺结核征象,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结核诊断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外伤在64螺旋CT与其在磁共振中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方法从2011年-2013年我院膝关节外伤患者中选取120例,对其采用64螺旋CT的诊断结果,以及采用磁共振进行诊断之后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之后发现,采用磁共振对患者的膝关节外伤进行诊断时,其诊断的准确率要明显的优于64螺旋CT,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在临床的诊断中,采用磁共振、64螺旋CT都能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而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更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外伤 磁共振 64排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振动痰仪痰与人工手法痰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对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试验组采用振动痰仪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痰,7天后比较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血气分析比较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痰前后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振动痰效果优于人工叩背痰,不仅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更为患者缩短了ICU住院时间或减少患者转诊ICU,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COPD急性加重期 振动排痰 人工叩背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来我院经64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的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管径的大小及伴发的粥样斑块情况。结果60例心肌桥主要位于左前降支,其次是回旋支,心肌桥的长度10mm~40mm,厚度0.7~2.0mm,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于远段,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于心肌桥后段。结论64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诊断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心肌桥、冠状动脉、心肌的特点及解剖关系,还具有安全、无创性的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首选方法。

  • 标签: 64排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式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对用子宫下段式缝合的1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进行总结。结果用子宫下段式缝合方法止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一例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需切除子宫外,其余均成功保留了子宫,且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子宫下段式缝合术是前置胎盘剥离而引起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之一。

  • 标签: 排式缝合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胆石颗粒与逍遥丸相结合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利胆石颗粒结合逍遥丸的综合性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胆结石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45%,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结石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82%,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利胆石颗粒与逍遥丸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胆结石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利胆排石颗粒 逍遥丸 胆结石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奎屯车子垦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在防病改水后不同供水的水氟浓度,对少年儿童氟斑牙、龋齿的影响,探讨奎屯车子垦区饮用水中氟化物的适宜浓度。方法水氟的测定方法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在车子垦区选择重病区123团,对123团小学8~12岁少年儿童于2014年10月进行氟斑牙、龋齿普查,与同区的2009年10月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0年10月后,用达子庙水厂供水,水氟浓度均值0.47mg/l。5年后,于2014年10月普查8~12岁少年儿童987人,患病人数8人,患病率0.81%。与同区2009年普查的氟斑牙患病率3.4%比较,明显降低,而龋齿患病率略有升高,但无差别。结论奎屯车子垦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饮水量多,氟容易蓄积,饮用水氟的适宜浓度为0.40~0.55mg/l。

  • 标签: 地方性氟中毒 饮用水 水氟浓度 氟斑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尿路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辅助检查作为金标准,并进行多螺旋CT和MPR诊断。结果①多螺旋CT和MPR检查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共检出46例具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检出率为92.0%,②多螺旋CT和MP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8.0%),阳性似然比为(88.46%),阴性似然比为(91.67%)。结论多螺旋CT和MPR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输尿管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振动痰机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105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筛选而出,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振动痰机辅助痰,观察患者痰液状况。结果其中有肺部感染危险的患者,连续使用2周后,无体温升高,肺部听诊无呼吸音改变。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d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痰液黏稠度明显降低,量增多。连续使用7d后,痰量逐渐减少,肺部听诊呼吸音变清晰。结论采用振动痰机与手叩痰相对,痰液不但易于排出,而且相对彻底,形成痰栓的机会相对减少,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使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脑出血 肺部感染 振动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