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重大变革,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联系和本质区别,宽频带地震学含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和研究同志参考。

  • 标签: 数字地震学 数字地震仪 宽频带 大动态 高精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地震应急特征、国内外震例分析,结合莆田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莆田市地震局震情应急工作方案条文,对政府和各部门地震应急预案衔接等问题提出具体方法,以提高地震应急工作效率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损失。

  • 标签: 地震应急 震例分析 应急预案 效能
  • 简介:弹性波速度是非常重要力学参数,可用于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以及判别砂土、粉土、黄土液化、黄土震陷等。准确测得场地波速资料是进行土工设计和预测岩土地震灾害关键技术环节。本文收集了甘肃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小区化实测原位波速资料,分类指出了存在问题,以反面案例形式给出了波速数据处理时应注意问题和分析方法。

  • 标签: 原位测试 剪切波速 纵波速度 问题分析
  • 简介:对甘肃省平凉、松山、古丰、山丹、高台、嘉峪关、瓜州7个台站地电场分钟值、小时值日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对2012年3月地电场小时值进行了频谱分析,同时结合地磁场H分量、分量应变(固体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电场静日日变化都很明显,呈明显“双峰”和“单谷”形态,并且NS向与EW向变化形态基本相同;各台站同测向及相互之间自相关系数基本在0.85;不同台站之间同测向相关系数多数在0.75以上;这是地磁场H分量与固体潮共同影响结果.②通过频谱分析各台站优势周期主要以12h和8h为主,但存在差异性,谱值最大相差20倍.③各台站日变幅也不尽相同,其中,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与地磁场和固体潮影响量差异性,并与台站位置、地质构造、电性结构、浅层电阻率等有很大关系.

  • 标签: 地电场 日变化 周期 变化特征
  • 简介:地震现场通讯环境极为复杂,公共网络接入模式在地震时往往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实时文件传输和视频通信。本文根据地震带来破坏程度不同,针对地震现场具体通信情况,以及地震应急工作中现场网络通信需求,提出多项确保地震现场局域网络和后方指挥中心之间通信畅通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应急 现场 网络传输
  • 简介:国家地震局1995年福州会议上,为总结94年台湾海峡"9.16"7.3级地震,下达我局研究课题之一:"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和台湾东、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在收集了有关地质资料、中强地震目录、相关论文基础上,我们对百年来,北纬18°-27°、东经108°-123°区域中强地震作了一次较系统研究。99年"9.21"台湾西带南投"集集"7.6级震群预测,验证了我们研究成果。我们引用该文一些重要论断于江西瑞昌6级震成因探讨。得出结论是:瑞昌地震应归属于华南地震区,属东南沿海地震幕一员。

  • 标签: 地震强度 华南地震区 中强地震 菲律宾海板块 震群 集集
  • 简介: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东北现代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地区之一,中小地震密集成带分布,曾于1963年发生5.8级地震,但其发震构造一直不清楚。精定位后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地震总体呈NEE方向密集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山前太平沟一带,地震类型以右旋走滑为主。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结果发现太平沟一带发育一条长约25km,走向约N70°E线性异常带。野外地表调查发现该线性异常表现为断续分布断裂陡坎、冲沟位错和滑坡。陡坎走向约N65°E—N75°E,倾向SE,高约1.0-2.5m;滑坡发育有典型弧形圈椅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多与断裂陡坎伴生。综合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特别是结合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该地区2次小震活动及现代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太平沟断裂属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分支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曾经强烈活动,具备中强地震发震能力,可能是萝北1963年5.8级地震发震构造。

  • 标签: 依兰-伊通断裂带 太平沟断裂 萝北5.8级地震 发震构造
  • 简介:深基坑工程涉及土质条件及地下水条件复杂多变,基坑尺寸及支护形式繁多,众多不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深基坑工程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变形值难以预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辽宁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围绕工程实例放坡结合桩锚支护挡墙在地铁隧道影响下结构水平位移,支护挡墙外侧不同距离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地铁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结构位移等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工作。

  • 标签: 深基坑工程 地铁隧道 水平位移 空间效应
  • 简介:论述了滑坡危险性分析中如何科学地估算地震力问题。主要思路概括为:将滑坡体视为一个完整体系结构物(或震动对象),将滑坡场点视为一个工程场点,利用比较成熟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计算滑坡体未来若干年内可能遭遇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峰值加速度,这种不确定性地震加速度是由地震预报不确定性带入,由此计算地震力和惯性力。最后,对地震触发滑坡机理展开讨论。

  • 标签: 滑坡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加速度 概率评估
  • 简介:本文以泉州台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安装调试为例,介绍用“一致性比测法”检测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安装调试结果。

  • 标签: 安装调试 抗干扰能力 一致性比测
  • 简介:通过对西宁市区28个街道办事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调查了解,进行了对西宁市区房屋建筑静态震害预测,当西宁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波及西宁市区时进行快速评(盲)估工作提供较为科学定量参考数据。

  • 标签: 房屋建筑 震害预测 西宁市 破坏性地震 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 简介: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是目前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软件DEEPSOIL,可进行场地线性、等效线性化和时域非线性等多种分析,并可考虑孔隙水压影响.笔者根据土层计算参数,编制了DEEPSOIL软件场地模型输入文件自动生成程序,可高效、快速地完成对场地建模.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DEEPSOIL软件精度.同时通过对某典型Ⅲ类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拟合参数敏感性以及等效线性化方法和时域非线性方法对峰值加速度和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影响,并指出了等效线性化方法在分析软土场地地震反应中不足.对于软土场地建议采用DEEPSOIL软件进行时域非线性分析,因为其参数简单并容易确定,适合建模快速和使用方便要求.

  • 标签: DEEPSOIL软件 等效线性化方法 时域非线性方法 软土场地 地震反应
  • 简介:抗干扰问题是中波台“收发合一”难点,本文通过接收系统对干扰来源分析,探讨解决问题方法。

  • 标签: RADIO STATION Disturb
  • 简介: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带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 标签: 长江破碎带 断层活动性 第四纪地层划分 联合钻探剖面 断层地质剖面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所具有的2个突出特点:①诱发地震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当地天然地震正常水平,世界上已经发生4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甚至发生在历史地震活动空白区;②岩溶地区水库可能因库水位快速上升而使溶洞中封闭部分气体产生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但气爆型地震震级(ML)仅为0.6,气爆震源只发生在浅地表处。三峡工程一期、二期蓄水诱发地震群,其中ML0.6级以上地震占74%,ML1.0级以上地震占36%,震源深度在5—16km范围者占48%。ML2.1级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四象限分布,显示系水库诱发构造地震。这对我国西部大规模水电开发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长江三峡 气爆
  • 简介:饱和砂土地震液化是地基抗震重要问题,基于对液化评判方法和认识差异,往往导致对同一个场地勘探会得出很大不同结果。本文试以福州某工程场地四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实例和砂土液化机理解读产生评判结果差异原因,并阐明作者观点,以期深入探讨砂土液化机理和评判办法,为场地地基抗震处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砂土层特征 地震烈度 液化机理 综合评判
  • 简介:使用德国脉冲电离室测氡仪,在海口已知全新世活断层上进行了一条剖面土壤氡试验测量,测量点距为10m,异常点附近加密为5m,测量结果显示高值异常点位与断层位置相吻合,说明仪器测量质量和效果较高,测量装置合理,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土壤氡测量 活断层试验 海口市
  • 简介:本文探讨了西南地区“川滇菱块”东部边界强震活动情况。研究表明,“川滇菱块”东部边界强震活动在西南地区最为强烈。它集中了川滇地区全部7.6级以上地震,历史强震活动有较明显活跃期和平静期,且呈现某种自然节律,7级地震显示较好南北迁移规律,强震时间分布遵从幂函数特征。

  • 标签: “川滇菱块”东部边界 强震活动 地震预报
  • 简介:防震减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工作,健全和完善地震工作机构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必要措施。基层地震工作机构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直接影响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从近几年实际情况看,基层地震工作机构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 标签: 工作机构 地震 防震减灾工作
  • 简介:新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区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