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蜀山图哥矢》拓本为我国元代赵孟频书迹,其尾页还附有明代陈继儒、李流芳,清代陈奕禧三人跋文。全本刻工精良,拓印清晰,不失为一件书法、刻工、拓印三绝之艺术作品。

  • 标签: 拓本 考述 艺术作品 陈继儒 李流芳 刻工
  • 简介:鳞施和珠襦是中国古代玉殓葬的两种重要形式。鳞施是专用殓葬玉,东周流行;珠襦在东周既为生服,亦作殓服,至汉代仍可见。鳞施仅用于男性高等级贵族,珠襦的使用则无性别限制。鳞施和珠襦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是春秋战国厚葬风俗的产物,是东周特有的玉殓葬方式,体现当时人们以珠、玉为贵的崇玉思想。

  • 标签: 珠襦 鳞施 东周 玉殓葬
  • 简介:晋太尉、鄱阳人陶侃母墓,位于鄱阳县城东湖东边的牛岗咀,面对鄱江,背倚荐福,水秀山明,环境幽静.陶母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最近鄱阳县人民政府作出东湖开发改造规划,将陶母墓重建工作列入其中,以之作为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陶母墓址 陶侃母墓 考古工作 精神文明
  • 简介:学术界一直认为敦煌写本不是以"五言长城"闻名的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而事实上,恰是这位中唐著名诗人在任江州刺史期间写的.只不过在流传过程中又经敦煌文人修改润色而已.

  • 标签: 刘长卿 江州刺史 敦煌写本 《高兴歌》
  • 简介:文章主要梳理了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生称周公的器物,通过与传世文献的对读和分析,提出了在二次克商和征伐东方诸叛国的战争中,部分战争为成王亲率或参与,而非周公一人所为;"明公"在金文中出现在三件不同的器物上,实指两代周公等观点,并提出了昭王后西周金文中罕见生称"周公"器物的疑点。

  • 标签: 西周金文 生称 周公
  • 简介:文献有关夏王帝宁(杼)曾以老丘之地为其都的记载是可信的。从夏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分布范围来看,夏都老丘的地望应限定在今河南省境内。今豫西北、豫西、豫南等地不可能是老丘所在,老丘理应在今豫东的开封地区境内。文献有夏都老丘位于开封县陈留镇以北的记载,今开封东北的国都里一带和陈留镇东北的王陈寨一带值得重点关注。王陈寨虎丘岗遗址位置与文献记载较为接近,遗址本身地势较高,范围较大,文化堆积厚,年代早,其为老丘故地的可能性较大。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代中晚期的都邑—斟寻,中间未曾中断或废弃。夏都斟寻与老丘并非一都制前提下的前废后兴关系,二者有一定的并存期,前者应为夏王朝中晚期的主都,而老丘则为夏王朝一段时期内的辅都。便于统治和东方军事战争的需要是夏王朝设立老丘辅都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夏都 老丘 开封县 辅都
  • 简介:新都《雪堂碑》原存放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龙藏寺,寺始建于唐代。清朝中叶以来,寺内历届住持都爱好诗文和书法,其中以僧含澈(雪堂)最为著名。几十年间,他不余遗力,遍求历代的书法珍品,特聘名工巧匠摩刻于石上并建亭、阁嵌立,名”龙藏寺碑林”。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碑刻遭到了毁损。为了文物的保护和文物的管理,以及便于对外展出,新都区文物管理所于1980年初,将一些残存的碑石迁到桂湖并建桂湖碑林加以保护和对外展出。2006年底至2007年初,又对自然风化的石碑加以科学保护。在文物保护工作者努力下,《雪堂石勒以及其它碑均得到妥善保管,使这批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 标签: 文物管理所 科学保护 文物保护 新都区 成都市 四川省
  • 简介:文物古迹篇邛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扬2300百余年,历朝历代遗存文物古迹繁多。先辈们所留文化遗产,永远是一笔宝贵财富,奈何由于历史的与自然的因素,使得许多文物古迹湮没无存,即使中古时期以后的宋、元、明至清代,地面古迹亦毁损严重。举如清人钟登甲《蜀景汇》书中所载邛州白鹤山宋代读易亭、信美亭、万竹亭;

  • 标签: 文物古迹 邛崃 文化遗产 中古时期 历史 宋代
  • 简介:近代四川铜币黄友良四川铸造铜币始于西汉。《史记》、《汉书》之《幸传》皆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公孙述据蜀时,“废铜钱,置铁钱官”①。刘备获益州后,用刘巴之言,铸直百五铢钱②。成都南较场侧502厂工地曾出土直百五铢钱,即...

  • 标签: 近代四川 铜币 四川省 铜元局 清政府 度支部
  • 简介:道教发源地新蔡运生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土生上长的宗教。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生活习俗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千水溯源,万事寻宗,道教发源地历来众说纷纭,尚未取得共识。笔者查阅众多史籍经典,考察众多文物遗迹,初步认为;道教发源地在四...

  • 标签: 鹤鸣山 发源地 道教造像 《华阳国志》 张道陵 天师道
  • 简介:玄奘(600-664年),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是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玄奘著有《大唐西域》十二卷,他的弟子慧立、彦惊还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记叙了他的一生,其中述及玄奘游历印度等地的情况,堪为《大唐西域》的补充。唐玄奘从长安西行取经,到达凉州的情况在《大唐大慈恩三藏法师传》及武威近年考古发现的碑刻中曾有记述和记载,下面略作述。

  • 标签: 玄奘 唐僧 《大唐西域记》 凉州 文化交流 考古发现
  • 简介:近来笔者曾见三品方足布,据云是1995年河南省济源县出土大量货币的劫余。三品铭文似乎均未见已往箸录,弥足珍贵。本文重点讨论其中“中昌”,顺便介绍“中子”。至于“珏”字方足小布,详见另文①。

  • 标签: 中昌方足布 铭文 古钱币 形制
  • 简介:一、前言中国古代的冥币几乎与钱币同时出现。冥币是指用没有价值的材料依照真实货币的丧葬币制造的明器;瘗钱虽也用与丧葬,但它或是实币,经改造的实币或是用有价值的材料如铜、银、金、玉等制成。当冥币退出历史舞台,瘗钱就越来越具有了宗教、民俗等文化色彩。丧葬使用冥币和瘗钱是中国的古老习俗,

  • 标签: 冥币 吉利 高昌 文化色彩 古老习俗 丧葬
  • 简介:“半两”钱始行于战国之秦。自秦惠文王二年(—336)“初行钱”,经历秦朝、至汉武帝元狩四年(—119)铸“五铢”(其间武帝初年曾短期行“三铢”钱),前后跨越三个朝代,流通二百余年。从秦始皇时(—221)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法定货币,对以后的币制有着深远影响。其轻重、厚薄、大小有很多变化,但其文则始终为“半两”二字。尽管版别极多,笔意各殊,却因字数既少,笔划亦稀,一般研究者只据秦始皇统一文字,李斯创小篆为界,

  • 标签: 秦始皇 钱文 五铢 汉武帝 秦朝 李斯
  • 简介:本文综合研究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认为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应由河道之上的水闸门、汴河南北两岸的陆行门,以及南北拐子城所组成.拐子城,系直门两重,是为了保卫上善与通津两座陆行门和汴河漕运而建,在北宋末年抗击金人的东京保卫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张择端中所绘制的那座城门,即为汴河南岸的上善门.

  • 标签: 北宋 东京 汴河 东水门 拐子城 河东
  • 简介:邺下古渠(二)张之引漳诸渠(甲)、史起渠一一横渠自《吕氏春秋》、《汉书。沟洫志》先后载史起引漳溉邺以来,迄今两千多年未见异议,唯其渠之地望失载已久,寻绎不易耳,今试为追寻。本文第一部论述西门渠引用河水,而非漳水,为考究邺下古渠最关键处,也为寻绎史起...

  • 标签: 西门豹 横渠 临漳县 邺城 邺北城 魏武帝
  • 简介:道教祖庭鹤鸣山袁庭栋四川大邑鹤鸣山乃东汉末年张陵创五斗米道之所,此地是为道之发源地。无论历史文献与当世学人早已定论,各道教名山富观之道教界人士亦一直奉大邑鹤鸣山为道教祖庭,千余年来,尊礼无改。近年来有人于此提出异说,不得不辩,故作《道教祖庭鹤鸣山...

  • 标签: 鹤鸣山 中国道教 大邑县 张道陵 五斗米道 《华阳国志》
  • 简介:本文讨论了近些年出版的《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中的岁篇、鸡篇,对“摄提格”、“单阏”与“隤牂”三个岁名提出了自己的考释意见,对《日书》鸡篇的释文重新作了订正。

  • 标签: 孔家坡简 释读 文字
  • 简介: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于中国北宋初期,已为学术界公认。而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交子的诞生地,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实。这是中国的骄傲,成都的光荣。但交子的制造地点在成都的具体位置,一直没弄清楚。这一悬案已成为众多钱币研究者和广大钱币收藏者们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为此,笔者与金牛区钱币研究会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初步考证出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制造地在成都市金牛区辖区内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中铁二院)一带.

  • 标签: 制造地点 交子 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第一 勘察设计院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