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画面和声音是电影最基本的组成形式,它们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接下来本文以王小帅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这是部关于"寻找"的电影为例来阐述声音在电影中的主要作用。

  • 标签: 电影声音 《十七岁的单车》 电影声音作用
  • 简介:1941年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在上海公映。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符合黑格尔所说崇高由艺术作品来表现的观点。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铁扇公主》所具有的价值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美的范畴,如康德所说崇高是超越美的。可以说,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崇高精神价值在当时对激励民族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铁扇公主》 动画电影 崇高精神 “孤岛”
  • 简介: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世界里,生死总是离不开的话题。他的电影故事多以死亡为母题来表现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无论取材真实的死亡事件,抑或虚构死亡的暗线,始终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表达导演对生死观念的思考。在他的镜头之下,随处可见的樱花,无所不在的食物,都变得极具生活化气息,传递出生死和解的哲学意蕴。

  • 标签: 是枝裕和 樱花情结 生死和解
  • 简介:自2006年起,青年导演宁浩先是凭借其《疯狂的石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近年来国产电影市场中冲出的一匹"黑马";接着又于2009年推出其又一部力作《疯狂的赛车》,并最终以2000万的成本创造了过亿的票房,成为电影界又一个巨大的商业成功。宁浩的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深究其成功的根本性原因,笔者认为应当是宁浩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并在其作品中加以展示。所以在其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草根文化,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

  • 标签: 宁浩 电影 草根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政府文件的解读具体分析了中国"动漫热"兴起的原因,又通过对在"动漫热"中率先获得高票房的几部动画影片的分析,指出其将带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复兴,并认为由于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合作经营模式",动画电影的成功将推动整个中国动漫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标签: 中国动漫产业 动画电影 复兴 政府文件 经营模式 分析
  • 简介:《宫锁沉香》也被称为"宫"的电影版,是于正将自己的电视剧品牌首次搬上大银幕的尝试,其中借鉴了电视剧创作的艺术经验,也利用了"宫"系列电视剧的品牌价值。作为一个横跨电影-电视剧-艺人的产业链,"宫"系列此次触电无疑达到了中国电视剧反哺电影的新阶段,值得研究和反思。

  • 标签: 宫锁沉香 于正 电影品牌
  • 简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我国当代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文明像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电影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发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这块肥沃的土壤,向人们阐述着原始之美、原生之美、原发之美和人性之美。

  • 标签: 少数民族题材 原生态电影 《滚拉拉的枪》 民族文化
  • 简介:“1905年-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回顾展”6月28日开始在意大利罗马市中心维多里亚诺宫举行。意大利文化遗产部长布蒂廖内、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董津义及其他意中友好人士共4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影展期间,人们将能欣赏到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19部中国经典影片,

  • 标签: 中国电影 罗马 2005年 1905年 意大利 文化遗产
  • 简介:很多电影理论家皆认识到音乐对于电影是重要的。但是往往不愿意公平地对待她。1924年匈牙利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就已经写道,“电影音乐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或者某天人们能够理解它”,80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电

  • 标签: 现代电影 影像 声音 电影音乐 理论家 巴拉兹
  • 简介:本文分别从视觉流程的线性应用特点、感官强弱特点和反复运动特点三方面论述视觉流程在电影海报版面编排中的形式特点。在电影海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中,要调动画面、构图、形式等众多因素,使电影海报在成功宣传电影的同时,又扩大影片的声势和影响,促进影片的宣传效果。

  • 标签: 电影海报 视觉流程 版面归置
  • 简介:李安是当代社会最负盛名的华人导演,凭借着英文电影《理智与感情》,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7项提名,进入了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后又凭借着《喜宴》《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电影,一次又一次在世界影史上留下令人惊叹的笔触。不按照常理出牌、不愿意被定义是李安的标签,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座座需要高攀的高山,而仅是不同风景的的高山。李安的电影时刻都在关注人类的感情道路,引导着人们穿越人性的迷林,每一个电影人物都有一个动人的灵魂,他可以是李安的影子,也可以是我们的影子。本文致力于讲述一个出其不意的李安和李安心中的电影

  • 标签: 李安 传统文化 追求突破 情感变化
  • 简介:从民间信仰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再到民间技艺、民间习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闽南文化历史悠久,闽南民俗文化更是摇曳多姿.区域色彩浓厚的闽南民俗文化口耳相传、世代沿袭,形态十分丰富多样,是闽南人的重要精神家园.

  • 标签: 民俗文化 闽南 互动研究 电影创作 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文化
  • 简介:近十年来,随着“电影语言的更新”、“丢掉戏剧的拐杖”、“电影与戏剧离婚”等口号的日益““深入人心”,和在某种程度上认真实践这一创作主张的一部份“探索影片”在某些方面的成功,在相当一部分电影工作者当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业已成为某种所谓“思维定势”的艺术观念,即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的个性品格的现代艺术,

  • 标签: 电影创作 戏剧性 艺术地位 “思维定势” 电影工作者 电影语言
  • 简介:(一)新生代电影是指中国第五代电影之后崛起的新一代电影,又称之为后第五代、第六代、状态电影等。其代表人物有张元、王小帅、管虎、娄烨、路学长、贾樟柯、章明、王超、张扬等,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初,受过科班教育。与“三谢”、吴贻弓、吴天明、滕文骥、张艺谋、陈凯歌等电影史意义上的前辈相比,新生代导演们身上少了某些深刻的历史印痕。他们成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接触的是日益浮华的现代商品社会,面临的是消费主义的膨胀、西方文化的盛行、传统价值观念的式微。

  • 标签: 第五代电影 新生代导演 写实主义 叙事 传统价值观念 代表人物
  • 简介:青春电影一直是受台湾电影青睐的一个类型,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清新基调、唯美爱情、文艺气息和热带风情”,一股小清新之风吹进了华语影坛。文章以郑芬芬编剧并执导、于2007年8月31日在中国台湾上映的疗伤系列青春推理影片《沉睡的青春》为个案,以“等待与追寻”“沉睡与唤醒”“细腻的叙事章法,纯净唯美的画面”“唯美诗意的意象,独特的叙事视角”四个部分结构成篇。

  • 标签: 青春 等待与追寻 沉睡与唤醒 唯美诗意
  • 简介:在萨特看来,所谓爱情具有整合缺损的人性的功能,只是痴人说梦。与小说不同,改编影片中大多数的爱情从探勘人性回落到情感神话。出现了情感消费的现象。情欲确定了一个“惟我”的世界。从“我”出发欲望他人身体,更从他人身体出发体验自我的肉身。情欲核心的“惟我”性残酷地揭开了爱情织成的遮羞布。如果说情欲重在表明征服欲望敌视他人的破坏力量、与死亡体验的先天性联系,那么,色情则是在交换原则支配下另一种性爱的消费关系,色情批判在电影艺术中总停留在道德层面,而缺乏更为深刻的文化反思。

  • 标签: 爱情 情欲 色情
  • 简介:1966年-1976年,在中国大陆上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也就是所谓的“十年浩劫”。这场所谓的“触及人类灵魂的大革命”给中华大地的一切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作为上层建筑的戏曲电影也不例外——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除了“八个样板戏”,其他一切的戏曲电影都被诬为毒草、打入冷宫。

  • 标签: 戏曲电影 “文化大革命” 文革 人民 中国大陆 上层建筑
  • 简介:万笑南在《上升的明星?堕落的女星——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一文中,对当时上海电影女明星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时的电影女明星首先被文化精英们赋予了重要了使命。“国产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它们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电影有传达知识的真能力,它通俗易懂,因而具有比书本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一小部分文化精英对电影女演员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非但不再将其置于‘倡优’之地,而且还期望她们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先锋,是肩负起教育大众的责任。

  • 标签: 国产电影 女明星 文化观照 上海 文化精英 社会改革
  • 简介:格里菲斯的电影《赖婚》于1922年在中国公映,此后数年间复演不断,中国观众对剧中故事情节和人物表演均赞赏有加。本文立足中国早期报刊资料,试图还原电影《赖婚》在中国公映之后的历史现场,以共时性的视角研究电影《赖婚》与同时代国产电影之间的关系,论述中国早期电影在市场宣传中的《赖婚》元素,以及在叙事模式、艺术手法上的借鉴、模仿痕迹。

  • 标签: 《赖婚》 中国早期电影 商业启蒙 叙事改编
  • 简介:一、背影透视谈论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不可忽视在此以前发生的两件事:第一是1988年2月,《红高梁》(张艺谋导演)荣获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一系列成绩后达到的第一个高峰,据统计,当年共有三十二

  • 标签: 中国 九十年代 发展 电影事业 市场 精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