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虽然翻译活动历史悠久,但印度古代并未孕育出有价值的翻译理论。殖民时期,印度与西方的文化互动促进了印度的语际翻译和翻译研究。后殖民时期,特别是近30年来,印度的翻译研究更是成为机制化的学术活动。印度学者对印度翻译传统以及翻译的社会功能、翻译策略、评价翻译质量的标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索。印度学者具有强烈后殖民色彩的文化翻译论、印度语言文学的内部互译研究、符际翻译研究等均有特色,有的还走在了世界前沿。印度学者的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中国学界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印度 翻译研究 文化翻译 内部互译 符际翻译
  • 简介:把“比较文学”在字面的意义上误读为“文学比较”,这不仅存在于当下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即使在国际比较文学界也是一种由来以久的现象。为了准确地定义比较文学,我们还可以把比较文学与其他四种相关学科概念进行参照从而明确这一点。讨论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四个学科概念的外延与内涵,这对于进一步明确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学科意识和学科界限有着重要的学理意义。

  • 标签: 比较文学 语言分析 学科概念 定义 民族文学 国别文学
  • 简介:王阳明以传承和发展宋代朱熹理学并以陆九渊心学为基础,汲取统摄道家和禅佛学思想立于儒家道统开出了影响后世的心学体系。心学体系的成就与王阳明个人幼时立大学之志和体悟禅道以及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融合的趋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王阳明早年出入道佛以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为学术背景,经过对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道佛学说的继承、吸收和改造创立心学体系。传承先秦孔孟心性学和宋代的理学心性学开出了'心即理''心外无物''天理即良知'的本体论;融摄道佛的心性修养方法论;延传儒家道统,统摄道佛精髓,以确立'良知'为伦理信念,树立以内圣外王为一体的'知行合一'的伦理实践精神和以此心性修养功夫达'致良知'的圣玄境界说。体现出其融合儒道佛的独特的创新思维路向,即心性本体合二为一的思维,返本归宗的'万物归一',即以祛除杂乱繁复的思维归于心体良知。思维的融合性和超越性,即冲破传统儒学的思维局限融合佛教禅宗和道家道教对传统儒家予以创造性新解,充分体现中道不二的超越性思维特点以及重直觉悟性的非理性思维特点。探索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历程、思维方法特点和伦理精神,对探寻儒学发展的现代契机以及对当代中国伦理精神构建具有启发性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儒佛道视阈 心学 伦理价值
  • 简介:摘要保持和发展高校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作为高校党的工作两大根本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议同时指出,要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 标签: 高校 党员 发展
  • 简介:摘要生物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认真剖析了当前高中生物的现状,并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或建议。

  • 标签: 生物教学 现状 策略
  • 简介:《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两本巨著均对工艺美术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无论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还是"造型艺术之一"都能说明其存在的意义。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工艺都可以归为艺术的范畴,只有对基础物质进行艺术性加工才能将其升级为工艺美术。所以,对工艺美术的研究必须要建立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各类器用上。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元明工艺美术图案、色彩造型的流变展开深入研究,意在突显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的审美观和艺术底蕴。

  • 标签: 元明时期 工艺美术作品 图案 色彩 造型的流变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私立学校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尤其是一些私立寄宿制小学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新亮点。学生在私立寄宿制小学中能够接触到一些在公立小学无法接触到的教育资源,也能够变得更加独立、自律。但是,学生在私立寄宿制小学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课余生活问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 标签: 私立 寄宿制 小学生 课余生活
  • 简介:本文立论的出发点是马克思按生产方式划分的历史阶段划分法与福柯的认识论分期法下的知识型阶段的综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杰姆逊有关意识形态要素的论述。杰姆逊可见的理论弱点是,对于那些若非乌托邦也起码是积极的元素未加论述,而这些元素或许对解构或拆解历史进程中的意识形态要素具有工具价值。本文进而提出,其未加论述之理论进途或许能成为既是超认知的又是超历史的具体的普遍。我们有理由认为要在中国语言与哲学传统内部寻求具体的普遍。本文所基的理由包括本雅明“意象辩证法”的观念构想,最终落实到作为中国理想的“和”的概念。这一运思带来一个饶有趣味的论点。当代中国官方思维和宣传中的“和”正是意识形态要素的典范。本文认为这绝非巧合,反而能打开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批判性讨论。目前,意识形态要素可说是正在一个新转向的边缘,这样的讨论尤其能触及当前的意识形态要素。

  • 标签: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 辩证法 历史主义 认识论
  • 简介:“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文体,形成于秦,兴盛于两汉。《诠赋》是《文心雕龙》中关于文体论的第三篇,在《明经》与《乐府》之后,可见刘勰对其重视它作为文体的重要作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标签: 《文心雕龙》 刘勰 批评 流变 赋体 宋元戏曲
  • 简介:早在精神分析作为现代的精神医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很久,文学艺术作为个体和社会的诊疗途径便一直发挥着作用。面对现代性的个体心灵危机与社会冲突.文化的诊断与治疗功能日益凸显。在此方面,“新时代运动”引入文化他者作为西方社会的治疗秘方,形成当代治疗实践的典范。

  • 标签: 现代性危机 新时代运动 文化治疗 文化寻根
  • 简介:本文首先通过对加西莫多的角色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加西莫多的唱段《LePapeDesFous》《Belle》《ABoire》分别进行了音乐演唱论述,并以此得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的角色演唱分析。希望能为加西莫多人物塑造演唱的学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法语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加西莫多 角色分析 演唱分析
  • 简介:绘画透视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术中,绘画透视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从更加立体、形象的角度将绘画中的二维图像变为三维的呈现模式,并从不同角度呈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使作品更加逼真、形象,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感受,促进了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

  • 标签: 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 现代 后现代主义
  • 简介:《爱情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属于一首具有舞曲特点的艺术歌唱作品,其风格特点鲜明,深受广大演唱者的喜爱。该作品出自被成为音乐天才的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手笔,是其著名歌剧作品《卡门》中的一首经典歌唱作品之一,而歌剧《卡门》从完成到上市至成名,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上流社会的打压而最终以经典音乐艺术立足成名,并成为了世界经久不衰的歌剧艺术作品,这在音乐史上成为了一个音乐历史故事。

  • 标签: 歌剧作品 《卡门》 艺术形象 自由 爱情 比才
  • 简介: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必然要以某种身份(i—dentity)示人,进而对自己他人进行定位,这样才能促使交往行为继续进行下去,从这个角度讲,思考身份问题也是思考“我是谁”以及自己在社会或群体中的角色与归属的问题。①同时,身份还是一个跨越社会学、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的学科,

  • 标签: 话语 现状 维度 交往行为 身份问题 社会学
  • 简介:目前讨论抗战时期周作人的政治姿态思想立场,多依赖文集材料,尤其是收入《药堂杂文》第一部分的四篇"正经文章":《汉文学的传统》《中国的思想问题》《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汉文学的前途》(1)。所谓"正经文章",是与周氏擅长的"闲适文章"及其事伪后作的"官样文章"相对的(2)。1940年2月22日周作人致信松枝茂夫称:"近来无话可说,久不作文,但为青年学生计,关于国文儒家思想等,亦颇欲写几篇启蒙的文字,亦尚未能决心执笔也。

  • 标签: 片冈铁兵 汉文学 中国文学 松枝茂夫 华北作家协会 文学报
  • 简介:大会时间:2016年7月21-27日主题:TheManyLanguagesofComparativeLiterature地点: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个人论文提交截止13期:2015年8月31日,论文接受通告日期:2015年12月31日。小组申请提交截止13期:2015年4月30日,个人申请加入小组截止日期:2015年8月31日,小组申请接受通告13期:2015年12月31日。

  • 标签: 征稿启事 比较文学 会议通 学会 国际 论文提交
  • 简介:本文对莎士比亚的第五大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异域想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剧作展示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简单化想象,在此过程中。安东尼恰恰是最为鄙夷“埃及性”的罗马人;莎士比亚虽受时代影响。对罗马/埃及这种二元两分思维模式有所陷入.但又对固化的异域想象进行了调侃与讽刺:剧作最终呈现了罗马人对他者文化有限的认可与接受,但这种认可与接受仍然是在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模式下展开的。莎士比亚在剧中就异域想象这个议题的三重描写,充分显示了他在英国海外扩张开端年代所受到的时代影响,及其自身敏锐的文化洞察力。

  • 标签: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异域想象 文化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