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女性文学始自《万叶集》,那里收录了为数不多的女性歌人的作品。到了平安时代,女性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顶峰,形成了日本国文学的基调。而到了室町时代,就很难发现著名的女性歌人、作者。但是,如果把"艺能"也纳入到"文学"的概念中来思考,就可以发现日本的女性在"艺能"中自始至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比较了包括"艺能"在内的日本和欧洲的古代女性文学史,指出了欧洲中世纪女性书写和日本古典女性文学与宗教、预言能力以及"艺能"的关系。

  • 标签: 女性文学 艺能 宗教 欧洲中世纪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
  • 简介:文学翻译怎样才能升华为翻译文学是一个译学问题,也是个诗学命题。鉴于翻译文学的实践性特征,我们在探究其美学、诗学层面的问题时,必然会从翻译实践维度做译学范畴的分析,质言之,这个问题关乎"道器"之争。本文从日本昭和初期的海明威作品翻译入手,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二者彼此联动于一个时空的,同时也可表述为社会的、历史的逻辑链条上。

  • 标签: 文学翻译 翻译文学 主体性 创造性翻译1
  • 简介:1882年驻日使馆东文学堂正式成立,标志着西方语言独霸中国近代外语教育资源的时代彻底终结。驻日使馆创设东文学堂的目的在于填补馆内东文翻译官与通商口岸日语译才的严重缺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办学成效甚微。首先它未能化解甲午战前日语译才紧缺的窘境,其次培养的译才总体质量不高,能够委以重任者屈指可数。不过就办学意义而言,驻日使馆东文学堂的设立不但拉开了中国近代系统培养日语译才的序幕,也为其后日语译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范式。

  • 标签: 驻日使馆 东文学堂 日语译才 办学意义1
  • 简介: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大乘佛教的经典中女性驳倒男性类故事,探讨了大乘佛教的成因与此类故事的关联,以解明此类故事是否隐含有歧视女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此类故事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接受及其特点。

  • 标签: 大乘佛教 女性驳倒男性 竹取物语 源氏物语 紫式部日记
  • 简介: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的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的提炼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提出了“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的译文评价用语。其中,“正译/误译”是对与错的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的不精确、不到位的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打破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的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的精确化。

  • 标签: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
  • 简介:檄文是一种独具特色和研究内涵但受到关注不多的文学体裁,作为外国文学中的一个构成要素,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文学特点上对其进行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一定的学术价值。云井龙雄是日本近代一个颇具特点的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其所作檄文《讨萨檄》具有深远的文学和思想意义。本文评述云井龙雄的生平及政治思想、重点探究其上述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蕴含的政治主张,论述其思想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也为观察和理解日本近代史的复杂多样性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

  • 标签: 檄文 云井龙雄 文学特色 思想内容
  • 简介:在翻译研究中,特别是在以译文研究为中心的"译文学"的研究中,"译本老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同时也是"译文学"建构中值得阐述的理论问题之一。就此而言,1931年出版的张我军译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是一个可供解剖分析的典型文本。张译存在着不少误译甚至漏译,但最主要的还是由缺乏"翻译度"的"机械迻译"方法所造成的诸多"缺陷翻译",加上语言本身的发展变迁,致使许多表述与表达已经与今天高度成熟的现代汉语有了相当距离,今人读之会觉得滞涩不畅,恍如隔代,这就是该译本老化的表征。对张我军译文与日文原文加以比照,并与新译文加以对比分析,可以了解误译尤其是缺陷翻译的形成机理,见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著作翻译的发展演变以及现代汉语理论语言的艰辛的形成过程。

  • 标签: 翻译度 缺陷翻译 译文老化 文学论 夏目漱石 张我军
  • 简介:在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与佛教相关的词句时有出现,反映了宋代士人阶层女性对于佛教的理解与接受。在日本平安朝贵族女性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中,也有诸多关于参拜礼佛的叙述,成为考察平安朝贵族女性的文学活动与佛教信仰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在女性文学传统、佛教信仰与文学书写之间的关系、作者对于自我的审视与表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 标签: 朱淑真 藤原道纲母 文学书写 佛教
  • 简介:"人生相涉论争"是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北村透谷和史论家山路爱山之间展开的一场文学理论大论争。这场论争是文学自律性和文学功利性思想的碰撞,是近代日本就文学本质问题进行的重要讨论。通过这次论争,受卡莱尔思想影响的山路爱山,从史学家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实际反映;受美国爱默生泛神论思想、拜伦以及易卜生文学思想影响的北村透谷,在亚洲最早提出了"文学"的概念,并用唯心主义理论确立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这种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思想对鲁迅等人的文学思想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标签: 人生相涉论争 北村透谷 山路爱山 文学自律 功利主义
  • 简介:2015年9月24日至25日,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辽宁省外国文学学会和大连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创新与融合:21世纪多元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辽宁省外国文学会2015年年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辽宁省社科联党总支书记、副主席杨路平出席了开幕式并作出重要指示。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语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教育厅 文学学会 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