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运作、文学语言的含混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陌生化凸现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并使语言具有含混性;文学语言具有含混性,既是语言本体与艺术表达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辩证统一的结果;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语言自身显现出来的因含混性而具有的诗性功能、文学活动的艺术虚构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三个方面.生活和语言矛盾对立的丰富复杂性从而作者自身和读者自身矛盾对立的生活-心理世界的丰富复杂性,是陌生化运作得以成功实施从而形成文学的审美特性的人类学基础;语言陌生化具有较为深远的审美人类学意义.

  • 标签: 文学语言 陌生化 含混性 文学的审美特性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收录了古代先贤种种可供学习与传承的民族文化、思想观念、精神事迹等,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优良传统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育国民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背景下,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面临诸多困境,诸如教学课时有限、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学生缺乏对古代文学的足够认同等,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在为我们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突破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教学 高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华民族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文学史的“文学”与“历史”这两端中,曹聚仁以史家的身份强调“史”的客观真实;而夏志清自居“文学批评家”宣布文学批评标准的公正无偏。但仔细阅读两部文学史著将会发现,个人经验在两部文学史写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公正与主观偏见在文学史写作中向来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本文由此提出另一种文学史书写的可能——亲历文学史。

  • 标签: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坛五十年》 夏志清 曹聚仁 亲历文学史
  • 简介:就当前众多的文学选本而言,突出地存在着各说各话的问题,十数本同一类型的文学选本所选文章各异,表明编选者在编选时受主观因素左右太多,缺少全面的眼光和对文学史意识的追求。好的年选选本应该具有史学视野,能够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做记录,进而为后人写史提供参考。当前文学年选的编选要关注选学背后的史学诉求,改变各自为政的倾向,促动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文学 年选 史学 效益
  • 简介:《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颜之推的代表作品,其《文章》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与曹丕的文学观有诸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首先,两人都认为文章源出于儒家五经,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曹丕较为隐晦,颜之推则直接明了;其次,在文学批评方面都主张兼采古今,不可偏废;都强调天生才能的重要性,而颜之推进一步指出文贵有节制;再次,在文学的功能方面都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颜之推还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最后,二人都崇尚立身与为文合而为一,而颜之推要求则过于苛刻。

  • 标签: 曹丕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典论》
  • 简介:面对“传统”遭遇忽视和放逐,艾略特毅然重视传统,并独具慧眼地对“传统”的内涵进行了极具深度地重新阐释,从而再次确立了“传统”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对艾略特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传统”观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为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重要参考.

  • 标签: 艾略特 文学批评 传统 反思
  • 简介:文学研究视域中,儿童文学因其积极参与形塑未来一代的文学观、价值观的现实功能,日益成为当代“显学”.本期特邀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利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侯颖教授,太原学院崔昕平教授共同推出“儿童文学研究”专栏.专栏既充分展示了来自学院的学理研究,也呈现出来自一线作家、评论家的思辩探讨,内容涉及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奠基性的典型个案分析,儿童文学创作趋向表征的文本研究,儿童文学批评思潮的当代对话.

  • 标签: 文学创作 对话 博士生导师 童年 人类 朝向
  • 简介:从诗人诗作存世状况、朝鲜半岛古人名与字情况、科举发展状况等方面均可看出,高丽朝前期是朝鲜半岛汉文学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真正促成汉文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便是政治上宗藩关系下的慕华思想以及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的教育制度。

  • 标签: 高丽 汉文学 动因
  • 简介:孔子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旷达的人生态度使他体验到诸多的人生之乐,如学习之乐、朋友相聚之乐、赏乐之乐、山水之乐.孔子的人生之乐具有自己的规定性.随着儒家学派的确立,孔子被神化,也被文学化,战国到两汉期间,以记载的孔子人生之乐为基础,演绎出许多富有文学色彩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选取的是最能代表孔子人生之乐的事象,在题材选择方面具有典型性,合乎文学创作的规律,推动了文学发展和文体的生成演变.

  • 标签: 孔子 人生之乐 文学演绎 文学创作
  • 简介:文章着重从现实主义的再度复苏与繁荣、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通俗文学和闲适文学的再度兴起、人文精神的讨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诸方面,大体勾画了我国90年代文学的发展轮廓;前瞻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其发展势必导致'大陆文学与台、港、澳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新格局的形成。

  • 标签: 跨世纪文学 回顾 前瞻
  • 简介:人们习惯用“一片空白”来描述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状况。实际上.在此期间文学翻译仍然以一种畸形的状态存在着。按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这期间外国文学译作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公开译作、内部译作和潜在译作。文革十年的确是近百年以来外国文学翻译的最低潮,但对翻译工作者们在这一特别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也不能完全抹杀。

  • 标签: 外国文学 文革 译作 文学翻译 空白 主流意识形态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社会关于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要,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更需要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立足于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两个主要层面,根据教学工作展开讨论。(1)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根本,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准;(2)采取稳固的基础知识,创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框架,同时,展开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提升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潜质培育,着眼于中职汉语言文学的运用,创建和谐的教学系统。

  • 标签: 汉语言文学 教学
  • 简介:文学创作中,除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外,还有“典型事件”。这“典型事件”,虽然属于故事情节的一部分,但它既体现出人物的典型性格,同时又是典型环境的展现。典型事件对表现时代精神、人物性格、作品主旨以及作品风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工农兵文学十分重视典型事件的设置:它把事件置于矛盾斗争的焦点;把事件置于政治、文化、历史的典型环境之中;把事件置于作品主旨的凸显处。因为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工农兵文学的典型事件和西方文学的典型事件有异。工农兵文学的典型事件设置,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出其人民性的本质。此外,因为这典型事件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典型性,所以它们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 标签: 工农兵文学 典型事件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审美情趣 人民性 影响
  • 简介: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期,作为华人文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群体,海外华人女作家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深远和博大的文化意义。本文从现实、传统和文化三个层面比较东南亚和西方两地的海外华人女性文学,探求二者在题材开拓与主题挖掘、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中相同或不同的审美意韵。

  • 标签: 女性文学 海外华人 华裔女作家 东南亚华人 精神家园 赵淑侠
  • 简介:在创办季刊之前,前期创造社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抑或变数.创造社同人有着与文学研究会并峙称雄和"急挽狂澜"于新文化运动的大抱负.办刊焦虑、创造"新文学"的热望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决定了他们在新文坛中"独异"的行为方式.

  • 标签: 创造社 文学梦 新文化运动 可能性
  • 简介:在20世纪已经过去,韩国和朝鲜的当代文学各自走过半个多世纪之际,总结比较五十多年来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的发展,对加深认识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以及充分理解20世纪世界文学都是必要的.现从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的比较着手,从文学观、创作主题、创作方法及人物形象的不同三个方面,梳理出朝鲜半岛当代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

  • 标签: 朝鲜半岛 当代文学 文学观 创作主题 创作手法 人物形象
  • 简介:从本土和非本土、本籍和非本籍以及职业和身份对创作群体的内在规定的角度,对徽州文学创作群体作了类型区分和特点揭示。

  • 标签: 徽州文学 创作群体 类型特点
  • 简介: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早在神话中就已初露端倪。作为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它最率直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对文学民族性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本文通过中西神话异质点的比较,论述了不同民族的文学之所以显示出不同特色的历史原因。

  • 标签: 文学 民族性 神话
  • 简介:文学的边缘化,不仅开始危及到汉语言文学的未来去向,更直接影响到当前中文专业的教学。教与学的矛盾已经凸显为不争的事实。表现在教师方面,教学观念的陈旧、知识结构的老化与服.务意识的脱节现象明显;学生方面,则表现为考试压力、规章制度与厌学情绪的矛盾。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所授知识与现实就业的矛盾。

  • 标签: 当代文学 教改 难题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