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线粒体疾病受线粒体DNA和核基因组的双重调控,对线粒体DNA的变异解读一直充满挑战,本文将美国贝勒医学院临床医学遗传诊断室于2020年发表的线粒体信使RNA(mRNA)变异分类标准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线粒体mRNA变异解读的最新依据。

  • 标签:
  • 作者: 翟洁梅 王珊 洪瑛瑛 曲佳菲 杨春 李铁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病理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昆明 650500,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门诊部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天津市口腔医院国际诊疗中心 天津市口腔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否存在SMO基因突变,进一步完善对OKC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OKC患者,10例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性OKC(女性4例,男性6例),20例为散发性OKC(女性7例,男性13例)。采集患者的病变组织,分离衬里上皮和纤维间质,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上皮与间质DNA中SMO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检测发现3个SMO基因突变位点,即1例综合征性OKC携带c. 2081C>G(p.P694R)突变,2例散发性OKC分别携带c. 907C>T(p.L303F)突变和c. 1247_1248delinsAA(p.G416E)突变,前2例突变为未被报道过的SMO新突变,且2例散发性OKC均不伴PTCH1突变。结论除PTCH1突变外,OKC还存在SMO基因突变,可能与OKC的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牙源性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SMO基因 基因突变 SHH通路抑制剂
  • 简介:摘要人类行为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个体差异有关,但个体差异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脑影像暴露基因组学(NIMEG),系统介绍了NIMEG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面临机遇与挑战及研究科学与临床意义。NIMEG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人类行为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促进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神经成像 基因组 暴露组
  • 简介:摘要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发病年龄在20~40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使用2~3种甚至更多降压药效果欠佳的患者,一旦发现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特点,应考虑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筛查和基因筛查,有助于早期病因诊断,早期指导治疗,以控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徐瑞教授在本讲座中结合丰富的图片和病例等资料,介绍了临床常见单基因突变导致的高血压,如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盐皮质受体激活型高血压、Gordon综合征、Liddle综合征和拟盐皮质激素增多症等,对以上疾病的诊断特征和突变基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应答基因1(IRG1)是一种促炎状态下在巨噬细胞线粒体中高表达的基因,IRG1催化衣康酸的产生,并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线粒体三羧酸循环进而改变巨噬细胞的代谢状态,是连接细胞代谢与免疫的枢纽,IRG1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通路及机制发挥抗菌、抗炎抗氧化、影响肿瘤进程等效应,其在感染、免疫相关疾病以及部分肿瘤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IRG1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免疫应答基因1 衣康酸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生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唇腭裂相关基因被发现,但这些基因的致病机制还有待阐明。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信号通路来影响表型,信号通路的顺利传递是机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唇腭裂的形成过程中亦有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一系列信号因子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它们之间又相互作用,构成信号通路及复杂精细的信号调控网络,共同参与指导细胞活动及组织形成。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与唇腭裂相关的几个重要信号通路进行概括,综述了唇腭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以期为唇腭裂的病因学及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唇腭裂 信号通路 信号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因(SERPINC1)序列分析提高对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缺乏导致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33岁男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通过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7项易栓症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使用数据库查询基因突变谱,使用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突变基因的致病概率。结果该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中低危),病程中发现患者AT-Ⅲ活性持续低于50%,给予那曲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抗凝,患者咯血增多,更换用药为利伐沙班,栓子逐渐吸收。基因检测显示SERPINC1基因c.1148T>A(p.L383H)杂合错义突变,检索基因数据库并使用蛋白功能损伤预测软件确认该突变位点为新发致病突变,致病概率0.999 999 851 200 991,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结论SERPINC1基因c.1148T>A(p.L383H)为新发致病突变,补充和更新了遗传性AT Ⅲ缺乏症基因突变谱,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或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 标签: 肺栓塞 遗传性AT Ⅲ缺乏症 SERPINC1基因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可能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基因,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新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GSE9960芯片数据,使用GCBI在线实验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使用基因本体论分析(GO分析)、代谢通路分析(pathway分析)、利用互作基因数据库检索工具,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PI network),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共获得1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02个,下调基因8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DNA的正负调控、自噬、P53类中介信号转导、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等。KEGG功能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Glucagon信号通路。PPI network筛选出的6个hub基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这6个hub基因与脓毒症相关。结论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1个信号通路和6个基因,可能代表脓毒症发生、进展和风险预测的分子机制,这6个基因可能被用作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 标签: 脓毒症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DNM1基因变异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5例DNM1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资料,分析其基因变异及临床特点。结果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癫痫起病年龄为15 d~22月龄,中位起病年龄为8月龄。15例DNM1基因变异均为新生杂合变异,其中错义变异13例、移码变异1例、无义变异1例,8例变异位点为尚未报道的新变异。癫痫发作类型包括:痉挛发作15例、局灶性发作9例、不典型失神发作2例、强直发作2例。7例患儿有多种发作类型,9例首次发作为痉挛发作。15例均有发育落后,其中11例在出现癫痫发作前即有发育落后。脑电图背景节律减慢3例,发作间期显示高度失律13例;8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痉挛发作7例,强直发作1例。头颅磁共振检查示额颞区蛛网膜下腔增宽6例、大脑皮质萎缩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3例。15例均诊断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其中13例符合婴儿痉挛症。末次随访年龄1~7岁,予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后,2例发作缓解,1例(同卵双胎之小)2岁时因重症肺炎死亡,12例仍有间断发作,其中1例由婴儿痉挛症转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结论DNM1基因变异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多在婴儿期起病,高峰起病年龄为8月龄。癫痫发作类型主要为痉挛发作和局灶性发作,发育落后可出现在癫痫发作之前。临床多表现为婴儿痉挛症,少数患儿可转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

  • 标签: DNM1基因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婴儿痉挛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和前C(BCP/PC)区在不同基因型样本中的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8年期间就诊的294例儿童和92例成人慢性HBV感染患者,PCR扩增HBV BCP/PC区并直接测序,比对分析该区段基因突变情况。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检验,两组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儿童和成人患者均以B基因型为主,分别占76.9%、71.7%,C基因型分别占23.1%、28.3%。在儿童组,nt 1679、1721、1753、1757、1758、1762、1764、1775、1856及1858十个核苷酸位点在C基因型样本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样本,如G1721A、C1856T和T1858C突变在C基因型样本中的突变率分别为30.9%、16.2%和30.9%,而在B基因型样本中的突变率则分别为0.4%、0、0,P < 0.001。在成人组,只有nt 1679、1758、1775三个位点在C基因型样本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样本。这些位点多以联合突变的模式被检出,如T1858C突变共检出21例,其中20例为G1721A/A1775G/T1858C三联突变,10例为G1721A/A1775G/C1856T/T1858C四联突变,且这些联合突变模式仅在儿童C基因型样本中被检出,在儿童B基因型及成人样本中均无检出。进一步分析发现,G1721A/A1775G/T1858C三联突变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无突变组患儿[(4.58±2.53)岁对比(6.53±4.02)岁,P = 0.012)],血清HBV DNA滴度明显高于无突变组患儿[(7.57±2.03)log10拷贝/ml对比(6.61±2.11)log10拷贝/ml,P = 0.045)]。结论儿童感染HBV BCP/PC区在C基因型样本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样本;与基因型相关的联合位点突变主要见于C基因型儿童样本,且与较低的患者年龄和较高的HBV DNA滴度相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BCP/PC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的胶质瘤标本信息,探讨较低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相对低表达的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选取678例胶质瘤患者[包括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512例,胶质瘤母细胞瘤(GBM)166例]的698例胶质瘤标本[包括LGG患者529例,GBM169例]以及5例正常脑组织,分析其基因表达水平数据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分析筛选在肿瘤中低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用STRING和蛋白交互作用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R软件根据基因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标本、LGG和GBM组织均低表达的基因为155个;蛋白互相作用关系中连通性值最大的前20位基因中,得到12个基因的功能富集数据,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MDA可能为重要的肿瘤生长信号通路之一。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2个基因中有7个基因与患者的生存预后改善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TCGA挖掘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探索肿瘤抑癌基因的生物信息手段;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MDA)家族可能与胶质瘤的生长和预后明显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抑癌基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可能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基因,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新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GSE9960芯片数据,使用GCBI在线实验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使用基因本体论分析(GO分析)、代谢通路分析(pathway分析)、利用互作基因数据库检索工具,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PI network),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共获得1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02个,下调基因8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DNA的正负调控、自噬、P53类中介信号转导、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等。KEGG功能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Glucagon信号通路。PPI network筛选出的6个hub基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这6个hub基因与脓毒症相关。结论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1个信号通路和6个基因,可能代表脓毒症发生、进展和风险预测的分子机制,这6个基因可能被用作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 标签: 脓毒症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3个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基因型和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3个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家系,收集患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受检者外周血,完善眼科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期,通过Panel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利用软件工具对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致病性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并根据ACGM指南分析突变的致病性。结果3个家系共5例青年患者,黄斑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均出现典型的黄斑区视网膜劈裂腔,表现为视网膜劈裂症Ⅰ期;1例中年患者表现为视网膜劈裂症Ⅲ期的黄斑萎缩改变;Panel测序分别发现RS1基因突变c.668G>A、c.618G>A和外显子1缺失,其中C223和W206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软件预测突变具有致病性且蛋白质结构改变;外显子1缺失突变没有进行保守性分析和蛋白结构的预测。根据ACGM指南分析3个突变均为致病性变异。结论RS1基因突变c.668G>A/p.C223Y、c.618G>A/p.W206X和外显子1缺失均为中国XLRS家系的致病性突变。Panel测序联合致病性预测软件工具的应用对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及致病基因的确定有重要作用。

  • 标签: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 RS1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经MYC、bcl-2和bcl-6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大B细胞淋巴瘤1 138例。对诊断为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HGBL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结果在1 138例大B细胞淋巴瘤中,共检出45例(4.0%)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HGBL,其中6例HGBL伴有MYC、bcl-2和bcl-6重排,14例伴有MYC和bcl-2重排,25例伴有MYC和bcl-6重排。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发病年龄29~83岁。依据Hans分型,伴有MYC、bcl-2和bcl-6重排的HGBL、伴有MYC和bcl-2重排的HGBL均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伴有MYC和bcl-6重排的HGBL包括GCB型(17/25,68.0%)和非GCB型(8/25,32.0%)。大部分病例显示Ki-67高增殖指数。临床表现Ann Arbor 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3~5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均占半数以上,部分患者伴有血浆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B症状、骨髓侵犯等临床特征。伴有MYC、bcl-2和bcl-6重排的HGBL和伴有MYC和bcl-6重排的HGBL,这两组的IPI和LDH临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伴有MYC、bcl-2和bcl-6重排的HGBL相比,伴有MYC和bcl-2或bcl-6重排的HGBL的骨髓侵犯发生率较低(P<0.05)。此外,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HGBL任两组之间在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HGBL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淋巴瘤类型,其侵袭性强,预后较差。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基因重排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腹主动脉瘤(AAA)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对数据库编号GSE47472和数据库编号GSE57691两个AAA转录组测序数据合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中心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差异中心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建立小鼠AAA模型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差异中心基因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正态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共筛选出745个差异表达基因,建立16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中心模块包含119个基因,取交集后共得到60差异中心基因。对差异中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示AAA中平滑肌增殖分化功能和细胞黏附功能相关基因低表达。低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为钙黏着蛋白-2(CDH2),(钙黏着蛋白-13)CDH13,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2(FERMT2),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层黏蛋白α5(LAMA5),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差异显著性。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FERMT2=0.31 (t=2.454,P<0.05),ROCK1=0.22(t=3.686,P<0.05),LAMA5=0.45(t=3.168,P<0.05),CDH13=1.36(t=0.103,P>0.05),CDH2=1.71(t=0.702,P>0.05)。结论FERMT2、ROCK1、LAMA5低表达可能通过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异常参与AAA形成。

  • 标签: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腹主动脉瘤 黏附基因
  • 简介:摘要传统以检测特定生化标志物为技术手段的新生儿筛查(newborn screening,NBS)作为社会健康第三级防控体系,在出生缺陷防控领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筛查病种较少,部分病种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而遗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经验的积累,为遗传病NBS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将遗传检测技术引入NBS已成为大势所趋。国内外学者在新生儿基因筛查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尽可能最大程度保护基因筛查新生儿及其家庭权益,在总结国内外前期探索性基因筛查经验的基础上,业内专家共同探讨拟定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中国单基因病NBS(简称新生儿基因筛查)共识,以规范新生儿基因筛查体系,指导NGS在新生儿基因筛查领域的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筛查 高通量测序技术 单基因病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RIN2B基因变异相关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GRIN2B基因变异相关神经系统发育异常11例患儿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及基因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1例患儿中男6例、女5例。2例表型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癫痫发病年龄分别为3和9月龄,癫痫发作类型有痉挛发作、强直发作、强直-痉挛发作和局灶性发作,其中1例合并惊跳发作;脑电图示多灶性异常放电;2例患儿均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惊厥药物,发作有所减少但仍未控制;均有中到重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9例表型为发育落后不伴癫痫发作,就诊年龄1岁至6岁4月龄,其中5例为重度发育落后,2例为中度发育落后,2例为轻度发育落后;3例行脑电图检查可见多灶性痫样放电,3例未见异常,3例未进行脑电图检查。10例患儿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6例存在非特异性异常,4例正常。11例患儿经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出9个GRIN2B基因杂合变异位点,8个为错义变异,1个为无义变异,均为新生变异;其中3个变异位点为新发变异。携带错义变异者10例,其中6例重度发育落后,3例中度发育落后,1例轻度发育落后;1例无义变异携带者表型为轻度发育落后不伴癫痫。结论GRIN2B基因变异相关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表型多样,可从轻度智力障碍不伴癫痫到严重的癫痫性脑病。癫痫表型患儿多在婴儿期起病,以痉挛发作、局灶性发作常见,发作难以控制。携带错义变异者多存在重度发育落后。

  • 标签: 癫痫 GRIN2B基因 脑病 发育落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