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一、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后股东追加执行的现实困境股东追加执行,系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变更的一种,其理论渊源在于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裁判、裁决既具有既判力,又具有执行力,且二者具有一定主观范围扩张性。

  • 标签: 制度改革 公司资本 股东 困境 被执行人 执行程序
  • 简介: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简易程序进行了最新的修改,完善了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优化审判方式及明确了检察院应派员出庭,还明确强化对于被告人的尊重和保护。新规定更合理地配置司法资源、更适当地对诉讼程序进行繁简分流,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成为我国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刑事简易程序的重要内容。

  • 标签: 简易程序 立法沿革 诉讼效率
  • 简介:季卫东:非常感谢您刚才的讲演。很多同学都说,您的演讲非常有见地,我自己对您的话题也颇有兴趣。戴维德、阿尔钦、科斯这个脉络理出来,很清晰,很多讲法对我们未来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也很有意义。您讲的捆绑销售、产权理论、交易成本都很重要。在这里我有几个问题要请教。第一个问题和契约有关系。您是经济学中的合约理论有代表性的学者,既往的经济学研究都是立足一揽子、一次性的合约,立足于共识达成,但是在中国社会,在其他东方社会往往存在关系合约(relationalcontract)这种交易形态,这种关系性的、长期的合约关系和一揽子、一次性的合约并不相同,具有某种计划理性,具有事后交涉的余地。关系合约是一种基本框架,保留未来指向的机会性结构。这种结构性的合约是不是会对我们理解合约产生影响?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东方社会 阿尔钦 张五常 我自己 捆绑销售
  • 简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是指由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医患之间的纠纷,依据纠纷事实和社会规范,运用民间调解机制进行劝解,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化解医患矛盾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比,具有一系列的特征和显著的制度优势;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施行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对我国具有启示性的作用;我国部分地区推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形成的五种典型模式,对我国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议起草和制定统一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法》,确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基本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构建以第三方调解机制为主,以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辅,以诉讼解决为最终保障的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体系。

  • 标签: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 制度优势 医疗责任保险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法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近亲属拒绝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对于我国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完善,无论是从维护人权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都具有其必然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亲亲得相首匿"的基本法律原则,是对"亲亲相隐"理念的回归。在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理性价值进行剖析基础上,分析我国现行有关立法现状,完善我国近亲属拒证相关制度

  • 标签: 亲亲相隐 拒绝作证 现状完善
  • 简介:贝卡里亚的刑罚理论启示我们:刑罚更大的作用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健并不是刑罚多么严酷,而是刑罚是否必定且来得是否及时。在反腐败法律制度建构中,要法律发挥更大的作用,非以严酷性为目标,而必须要以刑罚必定性为目标建构惩治腐败法律制度,使反腐败法律制度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 标签: 刑罚 必定性 惩治腐败 法律制度
  • 简介:一、既判力作用范围相对性的含义既判力是判决一经确定就不允许当事人再行争执的确定力,正是这种判决效力的存在,才使纠纷或事项"既决"的法律意义获得载体,进而使司法活动具有形成和维系社会秩序、使社会生活圆满运行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而言,如同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司法裁判必须具有既判力"应当是一种具有超越地域、时代或体制界差的普遍存在。当然,由于国家诉讼体制的差异,对于既判力这种判决确定效

  • 标签: 既判力 执行异议之诉 民事诉讼法 诉讼标的 判决效力 司法裁判
  • 简介:我国检察机关行政法律监督制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1979年至现在三个发展阶段。自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该制度的目的、定位、原则日渐明晰,当前应重点明确检察机关行政法律监督的范围、重点、方法与路径,同时,在修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时增加关于检察机关行政法律监督的内容。

  • 标签: 检察机关 行政法律监督 发展 完善
  • 简介: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修复费用的来源没有明确且具体之规定,造成环境修复过程中费用的来源存在困境。以美国超级基金制度为分析视角,借鉴其有关资金来源保障措施的立法经验,有利于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修复基金来源途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立法构想。

  • 标签: 环境修复费用 费用来源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 立法构想
  • 简介: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现实在司法领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的情况下.作为记录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最重要证据材料,病历成了医疗纠纷中争议的焦点,医患双方就其是否真实、完整、客观的争议日益增多,瑕疵病历的认定日益成为决定诉讼成败的关键因素。但病历作为司法证据的认证存在重要障碍:一是病历形成制作的主观性、单方性、专业性、不及时性的特点以及保全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其与一般诉讼证据形成方式显著不同:二是对病历记录的诊疗事实的认定上,司法评价与鉴定机构的专业评价存在着界限模糊的情形。本文分析指出.对于病历这种复杂的证据实体,准确认定需要制度上及理念上的整体协调。一是严格规范医疗机构的病历书写、制作,完善病历保全的规范;二是在对瑕疵病历认定时,形成以患方拳证为基本原则、合理性怀疑下的举证责任缓和、文检和病历评估为辅助的瑕疵病历认证方法,并依据病历瑕疵的不同情况形成标准化操作模式:三是司法制度的整体性保障,在司法鉴定程序中明确鉴定机构以法院委托检材为准的准则,坚持依法鉴定;在上诉审中依法适用证据失权原则,维护法律程序的稳定与权威。

  • 标签: 医疗纠纷 病历 证据认定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2条的解释和适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收益缴付制度是第82条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对该制度在解释和适用上存在诸多法律问题。第82条的收益缴付制度是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一项全新制度,管理局在收益缴付制度中具有重要的职能,但其权力的行使须避免超出公约的授权。沿海国缴付义务的履行与豁免须以符合公约解释的方式进行,收益缴付制度对于将来加入公约的国家没有溯及力。收益缴付制度的争端在公约框架下解决面临一定困难,由争端方事先达成协议可能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 标签: 外大陆架 资源开发 收益缴付 国际海底管理局
  • 简介: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无疑在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的困境在于现行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缺乏合理的配套注销机制,从司法实践来看其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以司法体制改革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为契机,以期立法做出相应调整,尽快建立完善法律职业准入的配套注销机制,以实现我国司法职业队伍的"有进有出"。

  • 标签: 司法体制改革 法律职业准入 司法考试 配套注销机制
  • 简介:为进一步推进陪审制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然而,当前陪审制的适用面临陪审案件数量大,陪审人员相对固定集中,陪审员未能有效发挥参与审判、监督审判的作用等现实问题。而社会民众缺乏对陪审制价值的认知、陪审制本身的制度设计缺陷及主观适用上的偏差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单一的"倍增计划"并不能解决陪审制的适用问题。也许正视陪审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切实发挥陪审员的作用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技术性调整完善陪审制运行模式,才是推进陪审制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包括缩小陪审案件的适用范围、严格随机抽取机制及陪审退出机制以达到扩大实际陪审人员范围的目的、扩大大合议庭的使用范围等三个方面。

  • 标签: 陪审制 限制使用 大合议庭
  • 简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行政诉讼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力推动了我国政府的依法行政,保障了公民的合理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就目前而言,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查权受限、立法理念滞后以及程序规定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等。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必须要不断出创新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制度,修订和弥补现行《行政诉讼法》中的缺陷,从而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问题 制度完善方法
  • 简介:凯原法学院与新制度经济学似乎有着不解之缘。2012年,我初到法学院便于夏季假期飞赴美国,参加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首期法律经济学暑期,并在芝大有幸见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教授。已百岁高龄的科斯,专程赶来为参加暑期的中国学者做演讲,与大家合影交流,共进晚餐。大名鼎鼎、著作等身的波斯纳教授及其子小波斯纳教授也为中国学者们讲授了法律经济学。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芝加哥大学 波斯纳 张五常 经济学发展 黑板经济学
  • 简介:我国《宪法》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党中央又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检察机关如何适应当前检察改革需要,对行政违法行为依法实施监督,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一道命题。本文试从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依据、现实必要性、基本构想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实际工作提供些许有益借鉴。

  • 标签: 行政违法行为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 简介:刑罚目的是报应抑或预防的持久论争,最终在互相借势和依势中走向妥协,并形成融报应和预防于一炉的刑罚目的"一体化"论,其旨意在于既实现预防又实现报应正义。但预防失效引起的反思性思考、西方行为学发展中的现实人有限理性和有限意志论对理性人论祛伪,佐证了预防论实现的必要条件的不自足;犯罪人行为选择的双曲贴现和满意原则对犯罪人行为的牵引,翻转出预防观理性人逻辑前提与现实人行为选择的异曲;监禁刑特殊预防的负效应、预防性刑事立法遭受的诟病及社会对刑罚该当度内报应正义的认同,使刑罚的犯罪预防止于制度构建。刑罚预防逻辑与现实人行为选择背离使刑罚一体化与实践剥离,宣谕了刑罚应基于(潜在)犯罪人的非理性,慎重构建刑罚样态,采取多维预防措施修饬和提升人类理性继而矫正和预防犯罪。

  • 标签: 刑罚目的 预防犯罪 该当报应 双曲贴现 满意原则
  • 简介:从近两年的实践看,鉴定人出庭率并未因该制度写入新的《民事诉讼法》而有所提升。选取近两年全国法院千件涉鉴定人出庭案件为分析样,从程序的启动主体、申请方式、申请期限、出庭费用负担、法院和鉴定机构(鉴定人)对出庭申请的裁量态度以及地域经济等要素出发,查找实践中制约鉴定人出庭制度运行的影响因素。在理顺鉴定人出庭制度运行逻辑的基础上.以程序价值定位、证据理念归位、运行规则就位、配套措施同位为框架,对鉴定人出庭程序规则进行设计与完善,以期促进鉴定人出庭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取得立法的预期效果。

  • 标签: 鉴定人 出庭制度 程序规则 设计与完善
  • 简介:新《行政诉讼法》修订颁布之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正式成为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司法运作机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地方政策试验到中央立法吸纳的过程。从各地关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政策文本出发,不难发现社会稳定压力与地方法制竞争的外部因素影响,而且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实践运作,也主要依赖于数字考核的指标控制而非行政法治的自我拘束。从中国行政诉讼模式变迁的大背景下观察,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根源自相同的法理,均旨在实现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而不再将合法性判断视为行政诉讼的核心议题。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政策试验
  • 简介:晚近涉外离婚诉讼管辖权制度之发展呈一种动态、综合、体系化进程。离婚实体政策自由化的变迁促使管辖权体系由紧渐宽。离婚冲突规范与管辖权规则交织纠缠,任一方的调整皆离不开另一方之配合。锁住"法院地法"的系属公式,以管辖权规则调控案件与法院地联系的"独动"模式较"准据法"主义下的"联动"模式更优。国籍、住所、惯常居所三大离婚管辖权依据在历史演进中变动共存,有限协议管辖的空间不彰。"非方便法院"、"先受理法院"原则等可对离婚管辖权规则起协调润滑之效,但后者须以区际(区域)框架下法律制度文化之共通性为前提。离婚判决承认机制为预测和检验管辖权规则有效性的最后阀门。我国现行涉外离婚诉讼管辖权规则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无力回应司法实践之需,亟待反思与重构。

  • 标签: 离婚管辖权 离婚实体政策 离婚冲突规范 离婚管辖依据 离婚判决承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