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我国刑法中的追缴不属于求刑权和量刑权的内容,也不是非刑罚处罚方法,因此宜将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追缴和没收作为特定没收并入财产刑的规定之中,以解决其权源问题。追缴的适用内容应从横向静态和纵向动态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追缴具有类财产刑和证据提供的功能。

  • 标签: 追缴权源 刑罚 财产刑
  • 简介:针对《刑法》总则中的十二个重要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判例,提炼核心争议问题,并对该争议问题进行精练评论。《判例刑法教程》(总则篇)针对《刑法》总则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故意与过失,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刑事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预备、未遂与中止,不作为犯,共同犯罪,单位犯罪,竞合论,死刑,刑罚适用十二个重要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判例,每一个判例除包含基本案情、诉讼过程及裁判理由、关联法条外,还从中

  • 标签: 刑事责任年龄 单位犯罪 不作为犯 紧急避险 刑罚适用 罪刑法定原则
  • 简介:一、问题意识近年来,随着德日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大刀阔斧的渗透浸染,教义学的大厦日臻完善,弥高弥深。但是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一片繁荣背后却有着这样的隐忧,那就是近年来,刑法的战车似乎陷于泥淖、举足不前。这背后的缘由就在于这架战车只有方向盘,没有发动机;刑法研究多立足于理论面向,缺乏目的理性。对此,难免瑟曼·W,阿诺德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艰深的一般性概念是有用的法律工具,还是创造了混乱与细枝末节?苏力教授也指出:这些精细却局限于教义的

  • 标签: 刑法诠释 工具化刑法
  • 简介:平衡思想不仅存在于静态的刑法规范中,对动态的刑法运行也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由于刑法调整对象的不对等性导致各方利益,保护的不均衡乃至冲突。笔者试图揭示并提炼刑法中的平衡意蕴,寻找并强化刑法平衡态势,从而推动刑法在平衡观视野下走向现代化和法治化。

  • 标签: 刑法 平衡 平衡观
  • 简介:刑法定的思想碎片和作用踪迹古即有之,且中西皆具。蔡枢衡先生在《中国刑法史》一书中详细地对中国古代贯彻罪刑法定的历史作了厘清。他从《尚书·吕刑》记载“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出发论证了五帝时代前期奉行“罪刑法定主义”。又从“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尚书·舜典》)的论述,同样得出五帝时代后期仍然采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 法治思想 民权 法律原则
  • 简介:“身份”在刑法中的体现,实体层面是公平、正义这一法的价值目标的重要载体;实际操作层面影响具体案件的定罪量刑。因而古今中外,“身份”问题的探讨一直未曾休止,不断出现阶段性研究成果。作为刑法领域不容忽视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界对此著书颇多,研究较为深入。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分析、厘清刑法中的“身份”概念,以期对刑法具体操作有所助益。

  • 标签: 刑法 身份概念 厘清
  • 简介:一、问题所在刑法是公法,天然地具有家长主义形象。[1]即便如此,刑法也有尊重个人意思自治的侧面。古罗马法上'得同意者不违法'的格言,在刑法教义学中,即表现为广为人们所接受的作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被害人承诺。同意出罪的原理在于对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尊重。对此,我国学界几乎没有任何争议。而同样与尊重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紧密相关的危险接受,并未成为理论界的宠儿。刑法中的危险接受,是指被害人认识到自己的法益可能有被侵害的危险,却甘愿实施

  • 标签: 中的危险 刑法中的 危险接受
  • 简介:针对《刑法》分则中二十个常见、多发的罪名,选择有代表性的判例,提炼核心争议问题,并对该争议问题进行精练评论。《判例刑法教程》(分则篇)针对《刑法》分则中的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盗窃罪,抢劫罪,毒品犯罪,诈骗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

  • 标签: 重大责任事故罪 敲诈勒索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侵占罪
  • 简介:<正>刑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分类。以往,学界大多立足于刑法,对刑法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有学者对刑法进行了以下分类:1.根据刑法规定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刑法分为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2.根据刑法适用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刑法分为普通

  • 标签: 政治分析 罪刑法定原则 国家刑罚权 权力行使 人权保障机能 刘树德
  • 简介:正当防卫状况的判断***一、引言根据刑法第36条第1款的规定,1针对"紧迫的非法侵害"而"不得已实施"的防卫行为,可以被正当化。但一般认为,即便是针对时间上非常紧迫的侵害而实施的对抗行为,考虑到那些使得侵害得以成为现实的先行情况,有时候也不能认定成立正当防卫。所谓"斗殴与正当防卫"的问题,还有"自招侵害"的问题,就是其适例。

  • 标签: 对抗行为 最高裁判所 防卫行为 防卫过当 非法侵害 正当化
  • 简介:保障自由(包括行为自由与思想自由)是刑法的根本价值,而作为刑法根本价值的保障自由包含着保障其行为没有严重法益侵害性的“少数人的权利或自由”。维护秩序是必然性的刑法附属价值,且不可脱离权利或自由予以把握。保障自由和维护秩序都在刑法正义价值的统摄之下,但刑法的正义价值以保障自由为主,以维护秩序为辅作为自己的应有结构,而此价值结构符合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而符合科学发展理念。

  • 标签: 刑法价值 保障自由 维护秩序 正义 发展
  • 简介:刑法分则教程》是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刑法教研室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为该院八七届干部专修科学员讲授刑法分则的讲稿,经过补充整理而成。该教程为求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我国刑法分则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内容,又注意正确地分析刑事司法实践中出现的

  • 标签: 刑法分则 立法精神 新书介绍 管理干部学院 刑事司法实践 刑事审判
  • 简介:刑法因果关系是指某个(几个)危害行为本身包含、孕育着发生危害结果的本质或非本质因素,必然或偶然地引起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是由于这一危害行为的实施才引起的,没有这一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就不可能发生.

  • 标签: 刑法因果关系 必然因果关系 偶然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CriminalCourt)的成立,我国法学界对国际刑法(InternationalCriminalLaw)的研究日益升温,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国际刑法的书籍和论文,对我国国际刑法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这其中却存在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那就是对国际刑法的概念缺乏深入的探讨,很多人在使用"国际刑法"这个概念,但是对国际刑法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事实上,国内刑法

  • 标签: 国际刑法 国际法规范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犯罪 国际不法行为 司法合作
  • 简介:刑法谦抑的司法实现是刑法谦抑理念完成从理念到实践转变的重要领域和环节。要实现司法谦抑应当在完成司法人员司法谦抑理念培育的基础上,立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宏观环境之中,通过体现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和轻刑化要求的司法制度的完善来进行。

  • 标签: 刑法谦抑 司法谦抑 理念培育 制度完善
  • 简介:“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不愉快的情感。”在心理学上,“情绪是指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机体对事物的有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并“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台湾有心理学学者认为“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经验,但不为其所控制,因之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上与行为上的变化。”

  • 标签: 刑法 情绪 情感 犯罪行为人 应激 激情
  • 简介:一、相关犯罪和保护措施(一)商品盗版行为,尤其是数字作品领域几个世纪以来.一场原创者和模仿者之间的竞赛展示了文化商品和经济商品的长足发展。但是当今的信息社会却改变了这场竞赛,技术、空间和时间都增加作品原创者的负担,却为“盗版者”和他们的基础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便利。

  • 标签: 刑法 版权 欧盟 文化商品 数字作品 服务提供商
  • 简介:略论刑法价值的特性康均心刑法价值,是在刑法实践活动中刑法本身的内在要素及其功能结构与人对刑法的需要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刑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状况。人的需要是刑法价值的根源,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刑法价值类型的多样性,但是从人的需要这一刑法价值的根源来...

  • 标签: 刑法价值 刑法的价值 人的需要 法律价值 需要的客观性 社会性
  • 简介:总则和分则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刑法在几千年之前就有了,但刑事立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立法的演变和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立法对于客观事

  • 标签: 刑法 哲学思维 量刑原则 法律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