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引言:动机、场景、目的《法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理论刊物,被推崇为中国法学杂志的领军宿将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现任主编梁慧星,副主编冯军、张广兴。2008年,《法学研究》进入而立之年,如果算上1978年和1979年的两期"试刊",那么,至本文为止,《法学研究》共出版29卷175期,刊登法学论文2000余篇,不仅展现了中国法学园地的绮丽风光,而且成就了当代法学史鉴的雄厚基业。海纳百川

  • 标签: 刑法学家 《法学研究》 法学理论 中国法学 崔庆森 犯罪构成
  • 简介:【典型案例二】2011年,杭州丁桥辰秀嘉苑最近因为房屋质量不合格而"声名鹊起"。丁桥辰秀嘉苑是杭州丁桥区块最大的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涉及两千余户业主。除了交付日期比合同约定整整晚了3个多月,业主丁先生在验房时,发现自家约80平的房中,有41处空鼓,16条裂纹,同一小区的李先生的房子中除安装的窗框是弯曲的外,裂缝遍布地面、客厅、墙面。近500户业主因质量问题拒绝收房。

  • 标签: 刑法学思考 经济适用房 典型案例 房屋质量 合同约定 质量问题
  • 简介:金融刑法是金融法学刑法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部分重舍关系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金融刑法的目的是加强金融刑事法治建设,明晰金融刑法法治的双重内涵,强化普遍性的积极预防金融刑事政策,为构筑我国安全有序的金融秩序,为推动中国金融业发展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 标签: 金融刑法学 学科属性
  • 简介:<正>一、累犯重罚:一种存疑的普遍实践累犯重罚是古往今来各国共同的法律实践行为。这种不谋而合的做法跨越时间和空间普遍存在。我们甚至可以说,整个累犯制度的发展史就是累犯重罚实践的发展史。但是,普遍存在就是合理的么,累犯重罚的正当性在哪里?是因为作为累犯的个人没有从之前的惩罚中吸取教训,还是因为累犯之前的犯罪历史使得累犯本次所犯之

  • 标签: 刑法学理论 行为人刑法 罪责原则 人身危险性 社会危害性 犯本
  • 简介:犯罪是人的行为,这是无论哪一派刑法理论都不会否认的.但是,刑法应当立足于人的行为施加惩罚?还是要警惕和制裁实施犯罪的人,历来有争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已经受到了刑法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以往刑法理论对"人"的知识的讨论是远远不够的,将刑法中人的观念问题简单地以犯罪主体概念替代更会忽略很多相当复杂的问题.刑法哲学理论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对作为刑罚主体的人作出更为细致和充分的探讨.

  • 标签: 传统中的 刑法学知识 知识传统
  • 简介:一、缘起如果一位学者能始终不懈地上下求索,即使面对的是漫漫长路,也一定会得到符合其自我期待的过程与结果。倘若这个求索着的主体同时又兼具横溢之才华,那么其行动意义的客观化无疑更将惠及学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刑法的现代展开》一书恰好出自这样的学者之手,而且是两位!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刑法学 对话性 评论 自我期待 客观化
  • 简介:<正>一、总体特点总起来看,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刑法研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研究步伐紧跟生活刑法是社会中的刑法,它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代的刑法者们没有忘记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践、理论研究的根本宗旨是为实践服务的道理,自觉地融入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以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立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新《刑法》施行的七年来,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为祖国的法治建设献计献策、建议建言。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对新刑法典如何实施的研讨。经过十几年关于刑法典如何修改、完善的研讨,新《刑法》终于在1997年3月14日通过了。该法典的通过,是推动刑法研究继续深化的巨大动力,围绕其实施,学界展开了广泛的评介与注释工作,既有对新刑法典的立法背景、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新《刑法》 国际刑法 犯罪构成理论 死刑制度 金融诈骗罪
  • 简介:中国刑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刑法的影响,两大法系的差异特别是理念的差异对中国的影响至为深刻但却有不同的表现,由此出发我们在创建中国自身刑法理论的过程中又将如何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借鉴和吸取两大法系的精髓和营养成分,应当是中国刑法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在今天,英美法系特别是美国刑法保障人权、坚守程序、推崇实用的刑法理念值得已显过度推崇德日刑法的中国学界的关注和借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曲高和寡”和“偏信则暗”的理论危机,而重新发掘和吸取法治的“本土资源”,也可以助推实现中国刑法理念、刑法理论和刑法运用方法的更新和重构.

  • 标签: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刑法理念 刑法技术 理论更新
  • 简介: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刑法爱好者(包括作者、编者、读者)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尽管目前出版的刑法论著越来越多,但是那种读后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上乘佳作却越来越少。的确,只要我们稍微检视一下晚近以来中国刑法研究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它存在以下诸多问题:(1)研究课题陈旧、雷同,研究者视野狭窄、急功近利。(2)研究方法单一、落后,定性分析的居多,定量分析的极少。除极少数学者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忽视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3)论著缺乏理论深度。大多数刑法论著满足于对法条的机械诠释,而且习惯于先分析个罪的构成要件,然后比较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固定模式,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却较少问津。(4)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不强。由于缺少超前研究,以致刑事立法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司法解释太多、太滥和刑法典被架空、权威性下降就是其后果。(5)研究行为缺乏规范性。由于缺乏规范性,刑法研究虽然从表象上看似乎非常繁荣,但实际上积淀的观点与形成的共识并不多,因而大多数论著往往成为过眼烟云。上述问题的存在,足以说明中国刑法需要反思和检讨,需要开拓和创新。为促进中国刑法的中兴,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刑法专家、学?

  • 标签: 刑法学 学术研究 学术品格 法学研究者
  • 简介:<正>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教授是德国著名刑法家,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刑法家。耶赛克教授与中国刑法的关系,可以为这一评价提供佐证。中国刑法与德国之间的联系,在20世纪初中国近代刑法诞生的时候,主要是以日本为媒介的。当时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国刑法刑法理论的影响。耶赛克教授在其《德国刑法教科书》的中文版前言中,曾经对中德之间刑法的学术交流作了以下勾勒:

  • 标签: 中国刑法学 刑法教科书 赛克 著名刑法学家 德国刑法 近代刑法
  • 简介:随着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间日渐形成壁垒,我国刑法亦不例外,形成了一个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围城",对外来"入侵者"有意无意地加以排斥,而"围城"里的同行也逐渐习惯了自己圈内的思维方式和视野,不轻易地对外张望,以致于目前刑法研究"碎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刑法研究面临的危机急切呼唤"立体刑法"的诞生。刑法研究要关注和协调与宪法、犯罪学、行刑学、刑事诉讼法、其他部门法、国际公约以及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的关系;同时,对内加强对刑法的解释,对外要重视刑法的运作。它既涉及刑法研究的方法革命,也涉及刑法研究的内容革新。

  • 标签: 法学研究 刑法学 犯罪学 行刑学
  • 简介:<正>一、刑法中"动机错误"的提出波恩法院判决中,被告人因精神分裂产生一种幻觉,即男证人(被害人,女证人的现任男友)对女证人(被告人的女友)施加坏的影响。在这种幻觉刺激作用下,按判决书所言,形成了"弄掉被害人"的动机,以"将女证人从被害人坏的影响下解放出来"。换言之,行为人就是在对情境、前提事实认识错误下,形成了错误的动机。由于德国刑法典分别于第211条和212条以是否存在卑劣的动机区分了谋杀和故意杀人。[1]在判决书涉及的案子中,被告错误的认识,一方面导致他犯下罪行,另一方面形成了一个

  • 标签: 人格刑法 动机理论 故意杀人 行为人刑法 犯罪论体系 德国刑法
  • 简介:<正>在我国采用或者介绍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著作中,通常将"构成要件"理解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第一阶层(构成要件符合性)中的"构成要件",其乃是犯罪成立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全部条件。这基本上也是德国和日本刑法的理解,没有问题,正如德国学者罗克辛(Roxin)教授在一本刑法入门书中写道:"只需要认为,构成要件符合性乃是可罚性的首要条件,即已足够。"不过,之所以在我国产生三阶层和四要件之争,以及之所以在大陆法系刑法中会出现构成要件和违法性之间乃至和罪责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德国刑法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有紧密关系。为了理解构成要件究竟是什么,并把握相应争论的背景,有必要梳理德国刑法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只有把握住了历史,才可认知现在。仅当如此,我们对构成要件论的理解才能达到一定的深

  • 标签: 德国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 刑法教科书 违法性 正当化事由 贝林
  • 简介:<正>一、科学主义与法学科学知识的来源是什么?长期以来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争论以培根、洛克、贝克莱、休谟和穆勒的英国经验主义为代表,认为一切知识的最终源泉是观察,而另一种争论以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者为代表,认为知识的最终源泉是对清晰明确的观念的理智直觉。两种争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科学知识的来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法哲学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 英国经验主义 中国刑法学
  • 简介:<正>引子本文所指的专业主义或职业主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研究主体的"行会意识","既入此行,心不旁骛";二是研究路径、语言与方法上的单调与封闭,"在什么山头就(只能)唱什么歌"。虽然文章的标题会让读者强烈地感觉到作者是赞成非专业主义而对专业主义或职业主义是心存质疑的,但是出于社会高度分工条件下身份的识别和接受的需要、为了进入某个专业(职业)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专业主义 刑法史 研究对象 法学方法论 职业主义
  • 简介:<正>一、引言思想、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变革与激荡息息相关。刑法当然也不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开始深刻反思这段肆意践踏人权、破坏法制的血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全世界人权运动蓬勃兴起,人权意识空前高涨。在刑法领域,各国也开始反省和逐渐纠正刑法万能、积极活用刑法的倾向,破除对刑法之社会统制力的迷

  • 标签: 刑法学家 谦抑性 日本刑法 法益 刑罚观 违宪审查
  • 简介: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中德刑法者的对话(二)》是中德刑法者联合会(CDSV)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文集,也是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德刑法者的对话: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的续集。文集以主题报告、书面评论以及会议侧记的形式,集中展示了中德刑法者对刑法理论体系建构,特别是犯罪论体系建构、因果关系

  • 标签: 刑法学者 刑法体系 会议文集 刑法解释 犯罪论 体系建构
  • 简介:对醉酒状态下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定罪量刑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应依据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并充分考虑醉酒状态这一特殊性来进行,而不应简单地以行为人醉酒的形态来决定.

  • 标签: 生理性醉酒 病理性醉酒 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 犯罪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