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北斗管理型用户终端设备和北斗数据采集型终端设备构建通信网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迅速组网的需求,但是该网络一旦建成后,就不能随意进行变动.这不利于北斗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北斗组网功能的技术体制,并对现有北斗通信网络设计的优缺点进行分类对比,最后提出基于节点设备灵活构建北斗通信网络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设计了一种节点设备,该设备由北斗数据采集型终端设备和相关软件构成.利用该设备能够非常方便地将各个分通信网络组合成大的统一的通信网络,同时也支持不同通信网络的子网络之间的任意迁移和改动.

  • 标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管理型用户终端设备 北斗数据采集型终端设备 北斗通信网络
  • 简介:三佛齐地处东西水道之要冲,是两宋时期南海强国及东南亚贸易中心。本文以《诸蕃志》《宋史》等文献为中心,结合国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三佛齐在10至13世纪称霸南海的主客观因素,考察它与宋代中国海上交往情况,探讨三佛齐在中国与南印度、中东海上贸易中所起作用,揭示三佛齐对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

  • 标签: 三佛齐 宋代 海上丝路 节点
  • 简介:以典型渔村——舟山朱家尖月岙村例,分析渔村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社会变迁。利用空间转向作为研究该村社会变迁的切入点,观察渔村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空间转向,展示基于外来渔工这支重要力量对典型渔村带来的变化,分析留守村民与外来渔工所进行的空间重构及空间冲突,揭示一个典型渔村由内外力所塑造的社会变迁。

  • 标签: 渔村 外来渔工 空间转向 空间冲突
  • 简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用户角色拥有不同用户权限区,这种角色控制方式是适合现行的管理机制的,但该种方式以区域来确定用户权限区的固定角色控制在解决跨区域协作问题存在困难,当事务发展涉及到多个区域时,不能合理有效的信息共享,造成信息系统失效.针对该问题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础上,提出空间相关的动态角色控制,分析其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设计,探讨了总体结构和核心设计.最后通过一个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中火灾跨区域扑救协作典型实验,来验证空间相关的动态角色控制对解决跨区域协作是可行的.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相关 动态角色控制 跨区域
  • 简介:随着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有关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空间信息系统系列论文之一,简要介绍了空间信息系统(SI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其与一般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着重介绍了空间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 标签: 地球信息科学 空间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SIS GIS
  • 简介:无齿螳臂手蟹是长江口潮间带和潮上带的优势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探求无齿螳臂手蟹不同阶段的异速生长和成熟状况,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集样本,通过聚类和分段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雌雄蟹头胸甲、螯、腹部等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区别不同生长阶段的判别函数并用逻辑斯蒂回归估计其50%形态成熟点。结果如下:雌雄蟹50%形态成熟点分别为头胸甲宽18.22mm和16.36mm。雄蟹的螯宽和雌蟹的腹宽均表现出明显的异速生长;根据相对生长率的不同,雄蟹异速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雌蟹分为两个阶段;不成熟的雄蟹异速生长拐点发生在壳宽11.78mm,不成熟和成熟雌蟹腹部在壳宽13.04~18.64mm范围内重叠。同时研究了50%的生理成熟大小,雌雄成熟大小分别为17.50mm,17.20mm。雄性形态成熟大小小于生理成熟大小,而雌性则相反。

  • 标签: 无齿螳臂相手蟹 腹部 异速生长 形态成熟 生理成熟
  • 简介:分析了空间目标两行轨道根数(TLE)的格式及构成;阐述了相应的SGP4/SDP4轨道近似解析模型算法;提供了轨道坐标系与J2000.0坐标系及观测地平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了ASCOM控件的用法,并结合TLE数据计算结果编程实现了用Meade望远镜对空间目标的自动搜索与跟踪观测。

  • 标签: 空间目标 两行轨道根数 SGP4/SDP4模型 ASCOM控件 望远镜
  • 简介:针对当前航标选取主要依靠经验和手工方法实施,选取时难以将航标各属性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的现状,分析了航标空间属性的关联性,构建了航标的空间影响域模型,并探索了其在航标自动选取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构建空间影响域模型来定量化表示航标的有效影响范围;空间影响域模型可以用来实现航标的自动选取。

  • 标签: 海图制图 制图综合 航标 空间影响域 自动选取
  • 简介:测定了手蟹属(Sesarma)红螯手蟹(S.haematocheir)和褶痕手蟹(S.plicata)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二者的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33bp,且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198bp(37.1%),206bp(38.6%),84bp(15.8%),45bp(8.4%)和200bp(37.5%),205bp(38.5%),81bp(15.2%),47bp(8.8%);二者的序列有49处差异,其中21个位点为转换、22个位点为颠换和6个缺失/插入位点。进一步对20种手蟹属蟹类的长度为361bp的16SrRNA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AT的含量为78.6%~82.9%,明显高于GC的含量,且存有91个变异位点。从NJ树和遗传距离来看,在分布于中国的3种手蟹中,无齿手型(S.dehaani)和红螯手蟹的亲缘关系最近(d=0.0151),而它们与褶痕手蟹的亲缘关系则较远(d=0.0924/0.09231。分布于中国的手蟹和分布于北美的手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距离(差异),表明它们之间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互为单系起源。

  • 标签: 红螯相手蟹 褶痕相手蟹 16S RRNA 系统发生
  • 简介:分析了GIS中用解析几何法求解空间关系的特点和缺陷,并提出了采用图形的几何变换法克服它的缺点。根据图形的几何变换原理,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实现了用于平移、比例、旋转等各种几何变换的转换矩阵类,最后用实例检验了这种方法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关系求解 解析几何法 图形几何变换 转换矩阵
  • 简介:分析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特点,及深远海环境预报保障的现实问题,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在未来海洋监测及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设想,为推广这一新技术在海洋预报中的应用提出了思路.

  • 标签: 海洋监测 海洋预报 临近空间飞行器 深远海信息传输
  • 简介:针对目前航道测量水深检测中主要依赖人工判读比对的主观随意性问题,探讨空间插值法在水深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地形条件各异的测点样本数据,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格插值法、样条函数插值法、自然邻点插值法对其插值分析.通过实验比较发现,需针对具体的地形特征选择最优空间插值法,对河床地形起伏大、水深测点密度较低的区域,空间插值误差的比对超限比例会超出规范允许的限值,故较难进行实际应用;反之,空间插值法具备应用可行性.

  • 标签: 空间插值 水深检测 反距离加权 克里格插值 样条函数 自然邻点
  • 简介:以景观生态学相关指标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浙江省1990-2010年围填海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1)浙江省围填海总面积20年间达108760ha,其中宁波市最大,嘉兴市最小;(2)各类用地斑块面积、个数、密度以及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明显,且地域之间差异显著;(3)不同地类用途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台州市和宁波市指数较高,嘉兴市和绍兴市较低;(4)受相关地形条件、发展需要、人类活动等影响,浙江省围填海类型聚集度较高;(5)由于围填海面积、岸线长度、用地类型等存在差异,沿海6个地级市的围填海平均强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

  • 标签: 围填海 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生态学 浙江省
  • 简介:点、线、面是构成海图要素的三种基本几何图形,在海图数据库中建立以多边形为核心的空间各要素间的拓扑关系是进行各种海洋地理分析的基础。拓扑数据主要包括结点、弧段、多边形、多边形内点、洞多边形,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复杂的拓扑关系网。本文主要介绍海图数据库中各种空间拓扑数据的结构及各要素间拓扑关系的表示,以及如何保证海图数据库中拓扑关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 标签: 空间拓扑关系 数据库 数据结构 洞多边形 拓扑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通过Multipatch格式扩充CDC数据,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从二维的CDC格式数字海图和海洋测量数据快速构建三维空间的方法。该三维模型可以作为海洋地理环境的基础空间框架,对于扩展数字海图应用、完善数字海洋建设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 标签: 数字海图 三维可视化 空间建模 Multipatch ARCGIS ENGINE
  • 简介:探讨了地形图数据库中地物自动更新的一般过程,着重研究了如何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与现存的地形图数据库进行比较,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来探测地物发生的变化.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地形图数据库 变化检测 矢量 栅格
  • 简介:2007年8月夏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在北纬18°-22°,东经107°-122°范围内使用"实验三号"科考船进行了水体中沙壳纤毛虫的采样研究,探讨了沙壳纤毛虫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在36个站位中共鉴定出24属44种沙壳纤毛虫,其中优势种为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longa和根突拟铃虫Tintinnopsisradix,沙壳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2200cell/L,平均丰度为221cell/L,从沿岸向外海方向,沙壳纤毛虫种类和丰度逐渐减少,其中A1站丰度最高(2200cell/L),种类数最多(10)。夏季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夏季南海北部的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携带的营养盐刺激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着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

  • 标签: 沙壳纤毛虫 种类组成 空间分布 南海北部
  • 简介:采用ArcGIS10.2软件空间分析与空间结构表征指数(邻近比指数R、优越度指数Si、规模度指数Di)刻画舟山市旅游资源群的数量、类型、质量、区域间和区域内的空间组合效应,测度舟山市旅游资源利用潜力.结果表明①舟山市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丰富,以人文旅游资源数量占优;旅游资源单体的等级集中在一、二级,旅游发展潜力空间较高;②舟山各旅游资源单体多数集中于某些海岛,呈现小尺度集聚效应;其中,又以人文旅游资源的替代效应和屏蔽效应均高于自然旅游资源;③舟山市旅游资源利用潜力以定海区、嵊泗县、普陀区为高潜力区域,其中又以人文活动、生物景观和旅游商品的旅游资源群为重点.综合各区域资源利用潜力及各类型旅游资源群映射的品牌得出舟山市最优海岛旅游资源利用品牌组合为“一心五指”模式.

  • 标签: 舟山群岛 旅游资源群 空间组合效应 利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