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下文以英文缩写“HIV/AIDS”简称)的个案调查随访途经,为艾滋病流行趋势的评估预测、防治政策策略及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从实用的角度,较为详细论述访者应具备条件、调查随访注意事项、调查随访的方式、接触HIV/AIDS、与HIV/AIDS面对面进行调查随访、敏感特殊内容调查随访的方法和技巧。结果对截至2012年7月底累计报告本市HIV/AIDS516例,进行个案调查随访均获得较为完整的相关信息资料。结论采取本文HIV/AIDS的调查随访方法,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调查随访 方法
  • 简介: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疾病,相对于治疗,随访工作显得欠重视。且缺乏规范。重视胃癌治疗后的监测和随访目的在于定期全面复查以备及早发现复发、转移以及属于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相应措施,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治疗后生存期。我们回顾了新华医院等医院近30a的临床经验,拟探讨总结出一套胃癌术后监测随访的方案,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癌治疗 临床工作者 恶性疾病 随访工作 随访目的 相应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严重精神障碍随访管理工作将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使他们走出自我狭隘自卑的心理,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阳光雨露,促进社会和谐。方法在工作当中要做到“爱,韧,勤,真,学,合”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下,规范随访,加强督导,严格考核。结果严重精神障碍首发患者中,77%的人在中断治疗后1年内复发,95%的人在中断治疗后两年内复发。相比之下,持续用药患者在1年内复发率仅为3%。结论降低肇事肇祸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随访管理工作 降低肇事肇祸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 简介:随访系统中储存大量的病人资料,随访工作首先要方便获得病人的资料,病人随访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病人随访管理程序对病人随访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工作流程优化和管理的系统软件

  • 标签: 病人随访 系统设计 设计实现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我科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87名患者甲状腺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87例甲状腺癌病人,其中28例为双侧发病,其中19例诊断倾向良性病变,或者双侧恶性病变仅诊断一侧为恶性。结论术后随访可以更好的认识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不断总结归纳,提高诊断质量给临床提高更加准确的信息,给病人打造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 标签: 甲状腺癌 超声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2008年手足口临床病例的增加和死亡病例的出现,手足口病的追踪随访作用也愈来愈明显。手足口病的追踪随访是手足口病防治的重要环结,通过追踪随访1904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对手足口追踪随访技巧进行一点探讨。

  • 标签: 手足口 追踪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癌的疼痛随访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的60例脊柱转移癌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其纳入常规护理组(n=30)与疼痛随访组(n=30),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疼痛随访组实施常规护理+疼痛随访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负性情绪(SAS评分、SDS评分)、希望水平(Herth评分)以及护理好评率。结果:疼痛随访组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3.23±1.01分)低于常规护理组(4.80±1.25分),P

  • 标签: 脊柱转移癌 疼痛随访护理 疼痛程度 负性情绪 希望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自媒体在患者随访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新模式带来的契机,进而指导临床更好的开展患者随访和健康教育。 方法 将 40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书面、影像健康教育,出院后采用电话、短信、居家随访方式随访。 实验组在自此基础之上使用媒体健康教育和随访,分别在入院一天内和出院时指导患方(患者、患者照顾者)关注自媒体平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自媒体平台的随访服务模式,并在实验干预时间段内完成患者研究数据收集。结果 采用 X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依从性,预防疾病的复发率以及提升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自媒体与传统方式结合使用有利于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医的依从性 , 减少疾病复发率。目前自媒体可担当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信息传播的辅助角色,并最大化发挥其优势和功效。

  • 标签: 自媒体 患者随访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慢性病随访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慢性病随访管理方式。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高血压管理前后的血压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经过管理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慢性病随访管理满意度达到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将慢性病随访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状态,并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研究结果证实了该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随访管理 高血压 传统管理模式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315例,将其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对于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增加或减少药物,对于尚未治疗的患者开始降压治疗,在3个月内将血压调整至目标值(标准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30~150/<90 mmHg,强化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10~130/<80 mmHg),均随访24个月。经过24个月降压治疗后,排除降压治疗期间失访、血压未达标或图像质量差者26例,共纳入289例,其中标准降压组148例,强化降压组141例。另选取同期7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基线位和24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D-STI获得左心室整体内层、中层、外层心肌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比较基线位和24个月时各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左室应变参数。结果①基线位时标准降压组、强化降压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大于对照组,GLS-endo、GLS-mid、GLS-epi小于对照组(均P<0.05);标准降压组与强化降压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LVEDD、E/e′及强化降压组IVSD、LVPWD、LVEDD、LVMI、RWT、E/e′小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IVSD、LVMI、RWT小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③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及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结论①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受损,收缩功能减低;②降压治疗后心肌力学明显改善,强化降压治疗心肌力学改善程度大。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斑点追踪 高血压 降压 心肌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涉窦脑膜瘤(MIMDS)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伽玛刀治疗的151例MIMDS患者的临床资料。151例患者中,原发性中、小型MIMDS 100例,术后残余MIMDS 51例;病变直径均<5 cm。脑膜瘤主要位于海绵窦(50.3%,76/151),其次为矢状窦(29.8%,45/151),其余部位包括窦汇区(8.6%,13/151)、乙状窦(6.0%,9/151)、横窦(5.3%,8/151)。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前肿瘤的中位体积为3.2 cm3(0.1~48.9 cm3),伽玛刀治疗的中位边缘剂量为14.5 Gy(5~42 Gy),中位等剂量曲线为50%(33%~70%)。治疗后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治疗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确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MIMDS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0.9±33.6)个月(36~172个月)。151例MIMDS患者中,9例(6.0%)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视力下降3例(2.0%)、放射性脑水肿3例(2.0%)、脑积水2例(1.3%)、眼球突出伴溃疡1例(0.7%)。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后的总体5年、10年PFS分别为87.6%和78.8%。Log-rank结果表明,<60岁患者的PFS明显高于≥60岁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患者的PFS总体高于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的患者(均P<0.05)。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2例(14.6%)。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28)和治疗方式(P=0.032)为MIMDS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伽玛刀是针对中、小型MIMDS及MIMDS术后残余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控制肿瘤的生长,且治疗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脑膜瘤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伽玛刀 涉窦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涉窦脑膜瘤(MIMDS)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伽玛刀治疗的151例MIMDS患者的临床资料。151例患者中,原发性中、小型MIMDS 100例,术后残余MIMDS 51例;病变直径均<5 cm。脑膜瘤主要位于海绵窦(50.3%,76/151),其次为矢状窦(29.8%,45/151),其余部位包括窦汇区(8.6%,13/151)、乙状窦(6.0%,9/151)、横窦(5.3%,8/151)。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前肿瘤的中位体积为3.2 cm3(0.1~48.9 cm3),伽玛刀治疗的中位边缘剂量为14.5 Gy(5~42 Gy),中位等剂量曲线为50%(33%~70%)。治疗后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治疗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确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MIMDS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0.9±33.6)个月(36~172个月)。151例MIMDS患者中,9例(6.0%)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视力下降3例(2.0%)、放射性脑水肿3例(2.0%)、脑积水2例(1.3%)、眼球突出伴溃疡1例(0.7%)。151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后的总体5年、10年PFS分别为87.6%和78.8%。Log-rank结果表明,<60岁患者的PFS明显高于≥60岁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患者的PFS总体高于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的患者(均P<0.05)。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2例(14.6%)。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28)和治疗方式(P=0.032)为MIMDS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伽玛刀是针对中、小型MIMDS及MIMDS术后残余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控制肿瘤的生长,且治疗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脑膜瘤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伽玛刀 涉窦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中央核肌病的临床表型、转归及基因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的中央核肌病9例患儿的临床、病理和基因检测资料,随访8个月~8.6年[(4.4±3.1)年]。结果1.临床表型: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出生1 d~10岁。8例以肢体无力或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1例因体检发现血清肌酸肌酶升高就诊。体格检查示患儿均存在骨骼肌无力,其中4例伴颜面肌受累。6例患儿接受随诊,其中4例运动功能无显著下降,2例改善;随诊患儿均无显著心脏受累;4例出现脊柱侧弯。5例接受肺功能检测,其中2例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2.基因型:接受检查的8例中4例诊断明确,其中2例DNM2基因新生变异c.1893+1G>A、c.1856C>T(已报道致病变异),1例RYR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044C>G和c.6823G>A, 1例TTN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106_2107insAAGCTGTA、c.107377+1G>A(已报道致病变异)。结论中央核肌病病程相对静止,易累及颜面肌,较少累及心肌。新发现中央核肌病相关基因变异位点4个。

  • 标签: 中央核肌病 临床表型 基因型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性巨人症的临床特征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8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治、术后随访时间≥1年的垂体性巨人症患者,共24例。其中采用单纯单次手术9例、手术联合药物3例、手术联合放疗4例、手术联合药物和放疗7例、仅药物治疗1例。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83.3%)为男性;中位起病年龄为13(P25,P75:10,14)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7.0(P25,P75:14.0,21.0)岁,中位病程为4.0(P25,P75:2.0,7.0)年。19例(79.2%)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身高的快速增长。24例均为垂体腺瘤,其中21例(87.5%)为垂体大腺瘤。2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0(P25,P75:2.0,5.7)年,其中治愈组14例(58.3%),未治愈组10例(41.7%)。与治愈组比较,未治愈组的中位起病年龄晚[分别为11(P25,P75:7,13)岁、14(P25,P75:13,15)岁],诊断时中位生长激素水平高[分别为15.2(P25,P75:10.0,22.5) μg/L、58.8(P25,P75:20.8, 165.9)μg/L],肿瘤最大直径大[分别为(2.2 ±1.2)cm、(3.6±0.8)cm]、采用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的比例高(分别为1/14和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研究显示,垂体性巨人症具有男性和垂体大腺瘤所占比率高、和垂体大腺瘤易延误诊断的特点;随访资料显示其治疗达标率低,建议临床上关注生长过快的儿童青少年,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巨人症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疾病特征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 EB病毒性脑炎 (HSE)临床表现和预后,探讨小儿 EB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指导 EB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1月至 2014年 9月我院儿科收住院的 24例 EVE患儿,观察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24例患儿中发热 24例 (100% ),总发热时间 4~ 7天 6例, 8~ 14天 15例,~ 21天 3例,高颅压症状 16例 (67% ),脑膜刺激征 13例 (54% ),意识障碍 14例 (58% ),昏迷、抽搐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各 10例( 42% )。 CSF检查示外观均清亮,糖、卤化物均正常范围,白细胞及蛋白定量轻度升高 14例 (58% ),其余均正常范围。 结论 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 EBE并不少见,且多单独出现而非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 (1M)的一部分,临床上具有易迁延特点,表现热程长,脑脊液恢复慢,但脑脊液改变无特异性 ,EBV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重,可累及额叶、颞叶、丘脑、基底节、小脑等部位,大多数 EBV脑炎预后良好,存在基底节及丘脑病变的患儿易出现后遗症。

  • 标签: EB病毒 脑炎 儿童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