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脑血栓模型,测定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指数及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结果:NML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偏瘫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偏瘫症状;NML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右侧指数、含水量以及右/左半球湿重之比,降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大鼠右侧近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紊乱现象。结论:NML对实验性脑血栓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脉利颗粒 脑血栓 脑水肿 抗氧化应激
  • 简介: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黏度增高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脑血栓 睡前喝水 血液黏度 发病时间 早晨 老年人
  • 简介:日本一项调查发现,醒酒慢的男性与醒酒快的男性相比,前者患脑血栓的危险性高两倍多。

  • 标签: 醒酒 脑血栓 相关性 发病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脑血栓的形成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作用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7例脑血栓患者为治疗组,选取同期的37例脑血栓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中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痊愈,12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7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1.08%;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血栓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医辩证分析,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 中药治疗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于我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进行保守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使用血栓通注射液5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情况发生。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2±3.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4±4.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注射液治疗急性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血栓通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特定期间内(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80例,将其展开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0例),A组实施传统护理,B组基于此,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B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较A组(20.00%)低(P<0.05)。结论 针对患者,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脑梗 预见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通痹益汤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以入住我院的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比组(n=40),双号则划分为研究组(n=40)。对比组患者只接受奥扎格雷药物治疗,在对比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通痹益汤进行联合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比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具有显著优势(P

  • 标签: 脑血栓 通痹益脑汤 奥扎格雷
  • 简介:摘要:脑血栓无法自愈,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神经方面的后遗症与多种并发症,症状严重程度不一。 治疗后,有半数以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如何选择准确的诊断方法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取CT灌注配合脑血管造影的联合诊断方式,对脑血栓患的诊断效果与单一血管造影或是CT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其效果及推行价值。

  • 标签: CT脑灌注 血管造影 脑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症状发生越来越频繁。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共同特点是血管循环障碍,并且在临床中患者常伴有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本文描述了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的体征,并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价值,更好地使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病理特点,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急性心梗 脑梗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以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护理方法之间存有的差异,将患者其划分为常规组( n=51)和研究组( n=51)。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以及致残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的致残率明显降低。 P< 0.05,统计值有意义。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患者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1.43%,对照组的致残率为51.4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临床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疾病详细分析,并按照疾病特点给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能发挥疾病的预防作用。

  • 标签: 脑梗 防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病人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卧床休息,注意防治褥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肾功能,起病24~48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鼻饲,以保证入量及营养。调整血压,使病人急性期的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所测的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一般不应使用降压药物,以免减少血流灌注量加重梗死。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治疗